义乌市桑椹菌核病暴发原因分析与综合防治措施

2018-03-21 06:03楼文美严志萱
中国蚕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果桑桑椹菌核病

楼文美 严志萱

(1义乌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浙江义乌 322000; 2金东区经济特产站, 浙江金华 321000)

义乌市于1998年1月引进粤椹大10在上溪镇金付宅村试种,并逐渐将桑椹发展成为休闲农业主要自摘水果之一,目前义乌市果桑种植面积约为33.33 hm2。但2016年春季,义乌市暴发桑椹菌核病(俗称白果病),造成很多农户桑椹绝收,严重影响了果桑产业的健康发展。由于桑椹菌核病对果桑产业属毁灭性病害,为此,义乌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于2016年冬季组建专业技术队伍,邀请多位桑树病虫害防治专家前来系统传授专业技能,并结合防治桑椹菌核病的实践经验,采取改换新农药、及时翻耕果桑园、覆盖地膜、大棚栽培果桑花期及时掀膜等技术措施防治桑椹菌核病,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多数农户桑椹菌核病的发病率控制在10%以下,甚至有1户农户的桑椹菌核病发病率从原先的100%降为0,效果非常明显。据义乌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统计,2017年全市桑椹产量300 t,比2016年的120 t增加了150%。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供同仁参考。

1 2016年义乌市桑椹菌核病的发生情况

1.1 果桑专业村的发病情况

上溪镇金付宅村是义乌市果桑种植最早、种植面积最大的专业村,该村于1998年1月就开始引进种植叶果兼用果桑新品种粤椹大10[1],现在全村家家户户种植果桑,种植面积16 hm2左右。据我们调查,该村于2012年第1次发生桑椹菌核病,仅有1户发病,而且发病桑椹的数量极少;2015年发病户增加至20户,而且其中3户桑椹菌核病发病率约为80%;2016年春季,全村100多户均暴发桑椹菌核病,发病率超过98%,全村桑椹几近绝收。

1.2 果桑零星种植户的发病情况

2016年大陈镇、江东街道等地零星种植果桑的农户也同时暴发桑椹菌核病,均几近绝收。如我们调查的大陈镇义北村骆成良户,2011年开始种植果桑,2013年首次发生桑椹菌核病,但发病桑椹的数量极少,2016年桑椹菌核病暴发,8 000 m2果桑园桑椹菌核病发病率高达80%,桑椹减产严重。又如江东街道潘村何功豹户,2015年开始种植果桑,2016年就暴发桑椹菌核病,1 333 m2果桑园100%发病,桑椹颗粒无收。

2 桑椹菌核病暴发的主要原因分析

2.1 灾害性天气是外在原因

粤椹大10耐寒性弱[2],而义乌市又易受倒春寒影响[3]。据义乌市历史天气资料[4]显示,2016年2月9—13日、3月2—8日2段时间最高气温均超过20 ℃,而2016年3月10日出现雨雪天气,气温降到零下1 ℃,倒春寒使果桑膨大的冬芽受到了严重冻害,冻害后的果桑初花期由往年的3月20日左右延迟至3月底至4月初。2016年4月2日至4日和2016年4月6日至17日又均为雨天,在果桑整个花期恰遇长期雨水天气,连续阴雨造成多湿环境,多湿环境一方面非常有利于桑椹菌核病病原菌的繁殖与传播,另一方面还十分不利于桑椹菌核病的防治[5-6],导致桑椹菌核病暴发。

2.2 果桑品种易感桑椹菌核病是内在原因

粤椹大10长期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中生长,适宜在长江以南小气候较温暖多湿的地区栽培,但粤椹大10易感染桑椹菌核病病原菌[6],而义乌市现在提供自摘的果桑园种植的果桑品种全部为粤椹大10,果桑主栽品种较为单一,抗病力差,稍有不慎就会感染发病造成危害。

2.3 农户缺乏桑椹菌核病的防治知识是重要原因

农户不知道桑椹菌核病病原菌的危害性,更不知道桑椹菌核病的发病规律是菌核随桑椹落地越冬,到次年果桑再度开花时,从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风力传播,病原菌再度侵害花器[6]。我们在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时进行了访问调查,结果发现所有农户对待感染桑椹菌核病病原菌桑椹的处理一直都是任由桑椹变成白果后落到地上,烂在地里,导致下一年病原菌基数增加,桑椹菌核病暴发风险增大。

2.4 新种植户管理粗放是根本原因

由于义乌市的桑椹自摘经济效益较好,跟风的果桑新种植户逐年增多,在调查中发现,跟风种植户中多为利用小面积自留地种植,且多数人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老年人,或部分以经商为主业大部分时间忙于生意的中青年人,这些新种植户往往对果桑的管理较为粗放,在果桑花期不能及时进行化学药物防治,任由桑椹菌核病发生危害。

2.5 化学药物防治效果下降是直接原因

尽管我们一直推荐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轮换使用进行化学药物防治桑椹菌核病,但在对上溪镇金付宅村的调查中发现,调查对象一直长期使用单一的化学药物甲基硫菌灵进行桑椹菌核病防治,长期使用单一的化学药物使桑椹菌核病病原菌的抗药性增强,致使化学药物防治效果明显下降。

3 2017年采取的桑椹菌核病综合防治措施及成效

3.1 改换新农药

据我们调查,义乌市化学防治桑椹菌核病一般是在果桑初花期开始喷药防治,其后每隔5~7 d喷施1次,连续喷药3次,2016年之前绝大多数农户特别是金付宅村及附近一带几乎所有的农户均多年一直单一使用日友牌或日曹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稀释药液防治桑椹菌核病,2016年义乌市暴发桑椹菌核病后,义乌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开始组建专业技术队伍,加强培训和宣传,引导农户改换新农药。从表1可以看出,在果桑初花期首次化学防治即使用新农药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1 875倍稀释药液,即使在第2次或第3次仍使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稀释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为1 000倍稀释药液,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为1 875倍稀释药液。

表1不同农药不同使用方法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

农户首次用药第2次用药第3次用药用药时间用药名称用药时间用药名称用药时间用药名称发病率/%金国禄2016-04-01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016-04-07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016-04-15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95%沈滨寿2016-04-01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016-04-07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016-04-15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95%金元斌2016-04-01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016-04-08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016-04-16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95%金大晓2016-04-06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016-04-12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016-04-18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95%龚英富2017-03-27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2017-04-03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2017-04-10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5%斯宪文2017-04-05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2017-04-12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2017-04-17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10%沈滨荣2017-04-05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2017-04-12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2017-04-17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

药液,桑椹菌核病发病率均在35%以下,防治效果最好的地块桑椹菌核病发病率可以控制在5%以下;而整个果桑花期未改换农药继续使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稀释药液的果桑园,桑椹菌核病发病率均在95%以上。

3.2 及时翻耕果桑园

由于翻耕果桑园劳动力投入大,义乌市果桑园2017年以前很少进行翻耕。为了控制桑椹菌核病,提高果桑农户的经济效益,2016年冬季义乌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组建了专业技术队伍,并邀请多位桑树病虫害防治专家前来系统传授专业技能,普及了翻耕对桑椹菌核病防治具有明显辅助作用的知识,提高了果桑农户对翻耕重要性的认识,果桑农户自觉进行果桑园翻耕除草,桑椹菌核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如江东街道潘村何功豹户在2017年春季果桑萌芽前,按照预防桑椹菌核病的田间操作要求对果桑园进行翻耕,保持果桑园内无裸露杂草,加上在果桑初花期进行化学药物防治,桑椹菌核病发病率由2016年的100%下降到了0。

3.3 大棚栽培果桑花期及时掀膜

据我们调查,大棚栽培果桑,在果桑花期掀膜对桑椹菌核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发病率可以控制在5%以下,但相同管理措施下如不掀膜,发病率仍可能超过90%。如我们调查的大陈镇义北村骆成良户,在翻耕、化学药物防治、覆盖地膜、操作人员等均相同的3块大棚果桑园,2017年春季其中第一块667 m2的果桑园因靠近山脚,温度相对较低,为保持棚内温度,在果桑花期一直未掀膜,该大棚果桑园桑椹菌核病发病率超过98%;第二块1 333 m2的果桑园,因前期温度略低也未掀膜,前期成熟的桑椹桑椹菌核病发病严重(发病率约90%),但后期掀膜,该大棚桑椹菌核病的发病率降为50%左右;第三块6 000 m2的果桑园,在果桑花期正常掀膜通风降湿,该地块桑椹菌核病的发病率仅为1%左右,大棚栽培果桑在花期及时掀膜对桑椹菌核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4 义乌市防治桑椹菌核病的经验及建议

4.1 “四改”措施

4.1.1 果桑品种由单一种植改为多样化种植 义乌市果桑主栽品种为三倍体粤椹大10,虽然该品种是目前较好的鲜食果桑品种,但抗桑椹菌核病的能力弱,极易感染桑椹菌核病病原菌而发病。据了解,果桑品种中红果二号、白玉王、蜀果一号[7]和圌桑9号[8]等对桑椹菌核病的抗性较强,建议义乌市在今后新果桑园建设和老果桑园改造中积极引进并推广种植一些较抗桑椹菌核病的新果桑品种,并将早、中、晚熟果桑品种在同一地块进行搭配种植,既可延长桑椹采摘时间,又能增加抗桑椹菌核病的新果桑品种种植面积,从而减少桑椹菌核病的发病几率,降低次年桑椹菌核病病原菌基数[9],提高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控效果。

4.1.2 栽植密度由密植改为疏植 义乌市最早引进果桑种植时推行的栽植密度是每667 m2栽500~600株,但据我们多年的实践调查,此种栽植密度的果桑桑椹容易脱落,而且果桑园的通透性略差,容易发生桑椹菌核病。建议义乌市今后将栽植密度改为每667 m2栽300~400株,行距1.8~2.0 m,株距1.0 m左右,树型养成由低干树型改为三腰六拳式的中低干树型,以解决部分果桑园植株过矮、间距过小、枝间荫蔽、通气透光性差、湿度大等方面的问题,改善果桑园的内部小气候,从而降低桑椹菌核病的发病率。

4.1.3 防治药剂由使用单一农药改为轮换使用不同农药 在防治桑椹菌核病中要杜绝使用单一农药,对暴发桑椹菌核病的果桑园,建议轮换使用不同的农药进行化学防治,而且在果桑初花期就要改换新农药并轮换用药。可选用唑醚氟酰胺、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百菌清、菌核净、腐霉利、代森锰锌[10-11]等药剂,但蚕区选用新农药时要慎重,要注意对家蚕的毒性和残毒期,以防家蚕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

4.1.4 防治技术由单一化学药剂防治改为农业防治措施与化学药剂相结合的科学综合防治 在化学药剂防治的同时,积极采取农业防治措施,减少果桑园中桑椹菌核病病原菌数量,改善果桑园通风环境,切断病原菌繁殖传播条件,尤其是大棚种植的果桑,在果桑花期务必做好掀膜通风降湿的工作。

4.2 “四推行”措施

4.2.1 推行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不仅可以很好地阻断桑椹菌核病病原菌的传播途径[10],而且还能提高果桑园的地温[5],促进果桑结果枝条的萌发与生长,提前桑椹成熟时间,建议有条件的果桑园推行地膜覆盖。

4.2.2 推行统防统治 专业村农户多,但防治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为减少桑椹菌核病病原菌的传播蔓延,应尽力推行统防统治,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而且还能确保轮换使用农药避免桑椹菌核病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以及杜绝农户错过化学药剂防治适期情况的发生。

4.2.3 推行翻耕 果桑园翻耕能将落地越冬的菌核埋压在土壤下,降低土壤中菌核的存活率,减少桑椹菌核病病原菌繁殖传播的机会,起到无菌防病的作用[5]。建议推行每年进行果桑园翻耕工作,减少菌核的存活数量,从而有效地降低桑椹菌核病的发病率。

4.2.4 推行药剂防治贯穿全年全程 上一年度桑椹菌核病发病严重的果桑园,更要做好在以下几个时期的药剂防治工作。一是冬季清园后。入冬清园后用石硫合剂或高锰酸钾对枝条及全园进行全面喷雾[12],以降低来年果桑园桑椹菌核病病原菌基数。二是春耕期。不论春耕与否均用新鲜石灰对果桑园均匀撒施1次[10],以抑制菌核萌发。三是果桑萌芽后至果桑花期结束。从果桑初花期前开始,选用不同种类的抗菌剂交替轮换全面喷雾,以降低

桑椹菌核病的发病率。

[1] 楼文美,郭文军,陈乐阳.无核大10果桑苗防冻抗寒栽培技术[J].中国蚕业,1999,20(1):16.

[2] 杨今后,杨新华,郭文军,等.果桑品种“大10”的引种与栽培[J].蚕桑通报,2001,32(4):12-15.

[3] 陈乐阳,郭文军,郑元孟,等.叶果兼用桑的引进和栽培技术[J].中国蚕业,2000,21(1):23-24.

[4] 佚名.义乌历史天气[EB/OL].天气后报网,http://www.tianqihoubao.com/lishi/yiwu.html.

[5] 郑章云.果桑菌核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J].蚕学通讯,2011,31(3):14.

[6] 陆飞,唐燕梅,曾森,等.桑椹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技术[J].广西蚕业,2011,48(3):24-26.

[7] 杨逸文,吕志强.果桑品种引种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1(6):1 243-1 245.

[8] 张正国,陈祥平,范小敏,等.果用桑品种圌桑9号选育初报[J].四川蚕业,2011,39(2):16.

[9] 黄传书,唐小平,雷霆.不同果桑品种对桑椹菌核病抗性差异的研究[J].蚕学通讯,2012,32(3):10-12.

[10] 谷少伟,刘英,李锦源,等.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J].蚕学通讯,2013,33(4):29-33.

[11] 朱敏华,罗志芳,吴其龙,等.果桑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园艺,2008(7):29-30.

[12] 田秀铭.温室果桑菌核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北方蚕业,2009,30(3):61.

猜你喜欢
果桑桑椹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发生流行趋势与防治技术对策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盐边县果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桑椹(外一首)
桑椹
阆中果桑产业园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桑葚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综述
上海地区气象因素影响扁豆菌核病发生的研究初探*
果桑篱架匍匐式栽培技术
桑椹提取物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胰腺组织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