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智强辨治胆石症

2018-03-22 11:38蒋梦婷赵智强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胆石症利胆赵老师

蒋梦婷,赵智强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29)

胆石症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及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胆石症按部位可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按结石成分可分为胆固醇结石(>60%)、胆色素结石(<40%)及混合型结石。临床上多以右胁部疼痛不适、腹胀、口苦、恶心及厌食油腻等为主要症状。《黄帝内经灵枢》云:“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中医并未有本病明确病名,但根据临床症状属于中医“胁痛”“胆胀”“黄疸”“结胸发黄”等范畴,如《内经》所载之“胆胀”:“胆胀者,胁下胀痛,口中苦,善太息。”西医针对本病治疗手段较单一,主要以手术为主,包括胆囊切除术、保胆取石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等[1]。手术后亦引起如腹泻、腹痛、腹胀及结石的残留及复发等不良反应,且部分病人并不适合手术治疗,需要依靠内科保守治疗,但西药的治疗效果并不显著。近年来,赵智强教授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胆石症,疗效明显,现将其相关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浅析

赵老师在多年临床诊疗经验中总结出胆石症的发病主要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体质及禀赋及虫积损伤有关。

1.1 情志失调 肝胆在生理关系上联系紧密,胆属甲木,肝属乙木,胆依附于肝,内藏胆汁,其由肝之余气凝聚而成,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灵枢·本输》:“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肝主疏泄,若因情志所伤,致肝失条达之性,疏泄不利,则胆汁排泄不畅,日久郁结成砂石。若气郁日久,血行不畅致瘀血内结,则可凝结成石。

1.2 饮食不节 患者饮食不节,饥饱失宜,损伤脾胃,或过食肥甘厚腻,脾胃运化失司,日久痰湿中阻。胆为“中精之府”,易受湿秽痰浊所扰而致病,或痰湿郁而生热,熏蒸肝胆,胆汁被耗,日久煎熬成石。有报道[2]表明长期进食高蛋白、高脂肪、过于油腻精细的膳食,可使胆汁中胆固醇增加,使其处于过饱和状态而产生胆结石。此外,饮酒尤是诱发胆石症的高危因素,嗜酒成瘾,酿生湿热,蕴于中焦,侵袭肝胆,壅阻气机,气滞血瘀而发病。马亦飞[3]根据调查发现,嗜酒者胆石症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1.3 脾胃虚弱 素体脾胃虚弱,或年事已高,脾胃运化无力,或过用苦寒或通结攻下之品,损伤脾胃,气血生化乏源,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血行瘀滞,日久凝结成石。

1.4 体质及禀赋 匡调元[4]认为:“体质决定了某种疾病的易感性和所产生的病理类型的倾向性”。体质及禀赋是产生疾病的内在基础,《素问·刺论法》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先天禀赋不足,或因气候、环境、性别、种族等因素影响,患病人群体质有所差异,导致疾病发生的内环境有所不同,病机及病理因素也随之改变。研究[5]表明胆石症具有家族聚集性的特点,同卵双胞胎往往同时患有此病。伊西磊[6]对120例胆石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证调查与分析发现,湿热质比其他体质人群更易患胆结石。

1.5 虫积损伤 赵老师认为,临床感染虫毒,阻滞胆道,气血不畅,胆失通降,脉络瘀阻,直接导致了胆石症的发生。虫卵和虫体都可成为结石的核心,尤其是进入胆道或胆囊的蛔虫,虫卵及残体约占20%~80%。结石核心的虫体常见的有蛔虫、血吸虫、华支睾吸虫等。

2 病机变迁

2.1 基本病机 胆石症的发病与诸多因素相关,赵老师在多年临床诊治中总结出本病病位在胆,与肝、脾、胃关系密切,气滞、血瘀、痰湿、湿热为本病的基本病理因素,且诸因常交织而致病。

2.1.1 肝失疏泄,胆失通降为发病之本 肝与胆紧密相连,互为影响。肝属木,其气温,喜条达而恶抑郁,本病发病之初在气,病位在肝,肝气郁滞,致使胆汁分泌和排泄不畅,日久沉积为石。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机不畅,则血液流动不利,日久气滞血瘀并见,瘀滞成石。胆汁疏利欠畅,又可阻碍肝气疏泄功能的正常发挥,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肝胆郁滞,进而化火生热,造成肝胆湿热或肝胆火旺,煎熬成石。患者可出现胁痛难忍、口苦、目赤肿痛、心烦易怒等临床表现。

2.1.2 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为致病之标 肝胆气机不利,木火亢盛,乘袭土位,“内伤脾胃,百病由生”[7],受纳运化水谷精微失常,水液不行,痰湿内生,日久郁而化热,湿热壅结,煎熬胆汁,析出成石。临床患者可表现为纳少脘痞,厌食油腻、消瘦等。

2.2 并发症病机认识 本病若失治误治可引发多种并发症。1)疼痛:疼痛是胆石症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胆石形成后,有形之实邪与无形之气机交互阻滞,堵塞胆管,不通则痛,发为胆绞痛。2)发热:胆石症所致的发热多与胆道梗阻,进而感染,邪正相争,或兼夹痰热郁蒸,瘀血内蕴有关,严重者甚可诱发重症急性胆管炎。3)黄疸:“黄家所得,从湿得之”[8],湿热交蒸,发为阳黄,胆石成形后,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下注膀胱,进一步加重了黄疸。若湿热蕴积化毒,疫毒炽盛,可致急黄,临床表现为猝然发黄、神昏谵语等危重症。4)肿瘤:若本病失治未治日久,邪毒久滞,正气难以抵御,则酿生癌毒,留于胁部,形成癌肿,使胆囊或胆管发生癌变。5)心悸、胸痹:此并发症临床较为少见,但也不乏。《薛氏医案》云:“肝(胆)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9],其类似于西医所说之胆心综合征,是由胆道疾病引起的酷似冠心病症状的胆道疾病并发症。《灵枢》谓:“足少阳之正……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其支者循胸出胁”,表明胆与心及心包络均有关,胆之通降不及,或影响心主血脉之功能,致心血运行不及,出现心悸或胸痹之症。

3 临证辨治

“六腑以通为用”“以通为补”“通则不痛”,本病病变本质为肝胆失疏,故以疏肝利胆排石为核心治法,将其贯穿治疗始终。病程中气滞、血瘀、痰湿、湿热交杂,尤以气滞为先,以疏肝治胆,理气解郁治其本,肝气得以疏利,胆汁得以排泄,以绝其发病之源;以健脾和胃,补中益气治其标,《金匮要略》有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本病虽为肝胆病,但因与脾胃同居中焦,肝胆之邪气易于横逆,克伐中焦脾胃,脾胃失和,土壅木郁,亦可引起诸多临床症状。故在治疗本病时,尤需注意顾护脾胃之气,佐以部分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品,促进脾胃之气运行,既病防变。此外,根据患者具体临床症状,需在辨证准确之基础上将化痰、清热、行瘀、软坚散结等治疗之法有机结合,冀以帮助胆石排出。对于部分无临床症状仅通过现代医学手段检查出胆结石的患者,赵老师在治疗过程中主张针对其结石的不同成分,分型治疗。胆固醇结石患者多以痰湿壅盛为主,佐以少许利湿化痰之品;胆色素结石患者因结石成分不同,治疗时须选用软坚散结为主之药物;混合性结石患者治疗则两法并用,以化痰兼夹散结治疗。

4 辨证论治

4.1 常用经验方 基于以上对胆石症的的分析,赵智强教授总结出治疗胆石症的经验方“柴芩五金汤”,以此方作为治疗过程中的基础方,并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加减变化,在治疗胆石症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方中以柴胡、黄芩、金钱草、海金沙、郁金、鸡内金、金铃子散为主要组成药物。金钱草味甘淡,性凉,主入肝胆经,有清热利湿退黄之功,是治疗胆石症的重要药物;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胆经,既能清少阳胆热,又能舒达少阳气机,肝火炽盛者,此能散之,胆腑气机不畅者,此能疏之,两者共为君药。海金沙、鸡内金入小肠膀胱经,能助金钱草清肝利胆,化坚消石,鸡内金兼入脾胃经,有健脾消食,固护脾胃之功。《医学衷中参西录》言:“鸡内金,鸡之脾胃也,其中原含有稀盐酸,故其味酸而性微温,中有瓷、石、铜、铁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积可知。”郁金味辛、苦、寒,入心肝肺经,既能行气解郁止痛,又能清热利胆退黄,并有活血之效。黄芩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清肝胆之热,可使肝胆之热从内而泻。与柴胡配伍,一清一泄一疏,使胆腑湿热得疏。金铃子散由金铃子(川楝子)和延胡索组成,功在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止痛,加强柴胡疏利肝气之效,引药归经,此些俱为臣药。全方共奏清热疏肝,利胆排石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10]有增加胆盐系数和胆汁排出量,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黄芩苷有保护肝细胞,增加胆汁分泌和抗菌的作用。金钱草、海金沙[11]可稀释胆汁,减轻胆囊炎症,溶石排石,防止结石复发。郁金能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收缩胆囊平滑肌。鸡内金能加强胆囊、胆管蠕动,改善胆汁生化成分。金铃子散[12]具有镇痛、抗炎的作用,是治疗肝胆疾病的常用药物。

4.2 随证加减 在“柴芩五金汤”疏肝利胆之基础上,须佐以部分健脾和胃之品,方可标本兼治,药用如炒白术、陈皮、茯苓、炒山药等,配合白芍、夏枯草等疏肝清肝之品。此外辨证若以肝郁气滞为主,治疗需加强疏肝利胆之功,可加用柴胡疏肝散等;若以湿热中阻为主,则治疗偏于清化湿热,方可选大柴胡汤加减;若胆郁痰扰之证明显,可选用温胆汤理气化痰,和胃利胆;若以瘀血阻滞为主,则尤须注意活血化瘀止痛,常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4.3 常见并发症辨治 1)疼痛:疼痛在临证中较为常见,赵老师在治疗时常加用九香虫、制南星等加强止痛之功,甚可加罂粟壳。2)发热:对于绝大多数发热患者,赵老师多伍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荆芥、薄荷等清热解毒之品;若痰热熏蒸之发热,则可加用天花粉、法半夏、竹茹、瓜蒌等清化痰热之品;若为瘀血所致之发热,可加用当归、赤芍、牡丹皮、水牛角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品,是宗叶天士[13]“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之意。3)黄疸:若黄疸明显者,多加用茵陈、栀子、车前子、泽泻、酒大黄等,以求达到清热利湿退黄之功。4)肿瘤:针对形成癥块者,重视配伍抗癌解毒的药物,且多选用入肝胆经之品,如莪术、白花蛇舌草、八月扎、山慈菇等。在治疗癌病的过程中,赵老师十分注意虫类药的运用,毒邪致病,多具有顽固性、多发性、内损性、依附性及暴戾性等特点[14],且易与痰、热、瘀等邪搏结,故非虫类药搜风解毒不能引药力达病所,以达搜毒、剔毒、解毒之功,用药时多选用如炙僵蚕、炮山甲、露蜂房、土鳖虫等。5)心悸、胸痹:出现此类症状者,急则治其标,先治心,后治胆,缓解患者胸部之不适感,赵老师多配伍太子参、麦冬、五味子、薤白、炙甘草等药物。若胸痹不能缓解危及生命者,则需立刻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5 结语

赵智强教授认为,胆石症之发病涉及肝胆及脾胃,临床证候常表现为虚实夹杂,病情复杂,诸证可相兼致病,故临证需结合患者主要症状,抓住主要矛盾,仔细辨证,灵活运用,方能取得桴鼓之效。中药虽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帮助胆石排出,但若患者出现危急重症,仍需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可避免延误病情。

猜你喜欢
胆石症利胆赵老师
我的 “蜡烛”老师
教您如何防治胆石症
赵老师的眼睛
超级难写的字
胆石症预防有对策
利胆退黄夸茵陈
胆石症术后T管引流蛔虫堵塞2例
舒肝利胆中药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声像图的影响
清肝利胆汤治疗胆腑郁热型胆胀42例
如何选择胆石症的治疗方法等3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