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权和主权的关系

2018-03-22 02:17朱晏尼
魅力中国 2018年33期
关键词: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权

摘要:人权和主权是近代欧洲启蒙运动的政治产物。人权的价值体现和最高形式是“人民主权”,而“人民主权”的外在形态是“国家主权”。但是,人权的国际化不等于人权的无国界化,更不等于国际人权干涉的合法化,否则会使人权成为少数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随着世界整体化发展,随着世界整体化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社会在面对共同威胁时其实是一个整体,中国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摒弃丛林法则,超越零和博弈,以合作达到共赢。

关键词:人权;主权;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

人权和主权的历史源远流长,都是历史的产物,是随着民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人权和主权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赋予了新的含义。研究人权和主权的关系仍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权和主权的相关概述

主權与人权全部是源于西方的概念,西方政治思想家认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在国家出现以前,人们生活在“自然状态”中。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只受自然法则的至配。因为人的天性是自私的,即自我保存、趋利避害,“每一个人按照自己所愿意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保全自己的天性——也就是保全自己的生命的自由”,这是所谓的人的最基本的“自然权利”。在缺乏公共权威的“自然状态”下,人们又不受任何约束,所有的人生而平等。更确切地说,是“人在身心两方面的能力都十分相等”——体力上,最弱的人可运用密谋或者与他处在同一危险下的人联合起来杀死最强的人;而智力上,人与人之间则更加平等,没有人会相信很多人像自己这样聪明。人的这种身心两方面的平等,使他相信自己拥有和别人同等的、可以毁灭对方的能力。而且,能力的平等也会导致欲求的类似,进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最后会导致这个社会毁灭。自由又平等的状态就充满了战争。因此,人们 通过自然法的规诫作为行动指南,走出战争状态,成立国家。可以看出西方认为:人们建立国家是为了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为了保护这个社会处于有序状态,也就是保护每个人的人权而建立国家。没有主权,人权失去了保障。这是就单个国家而言。

二、主权和人权的关系

不能牺牲人权来维系主权。主权的建立,就是通过国家内部的人们通过让渡自身权利而结成社会契约、对国家外部人群强制剥夺相应人权从而建立的。包含了:最高的统治权、对外独立权、自卫权。军队的建立,需要人们让渡部分生命权、自由权;税收制度的建立,需要人们让渡部分财产权、发展权;边境与签证制度的建立,剥夺了一定范围内外人的财产、自由等人权;自卫的权利一旦行驶,也就剥夺了对方军事人员的生命权等等。因此,需要认识到“人权”不是一件成分单一的事物,而是由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发展权、获取尊严的权利最后到民族的一系列部分组成。这些组成部分的侧重、组合比例在各个历史文化背景下各不相同,在一定的现实条件下通过群体间的妥协形成了维持利益最大公约数的利益关系结构。这种关系反映在政治上就是一个国家的各项制度,最终的结果就是主权。主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以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让渡、牺牲部分人的部分人权为条件,来维系主权国家内人群利益最大公约数的最高形式。

三、论人权和主权关系的启示

人民主权(popularsovcrcignty)是指国家或政府的最高权力来源于和最终属于人民,即国家或政府的最高权力的“民有”,并且这种来源是政府或国家权力的合法化依据或前提。这种含义的人民主权作为一种观念在西方较早就出现了。洛克是人民主权论的集大成者,其学说被现代宪法和宪政所践行。洛克用自然状态说、天赋人权论和社会契约论来论证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并最终为人民所有。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其赖以奠基的原则,其组织权力的方式,务使人民认为唯有这样才最可能获得他们的安全和幸福。为了慎重起见,成立多年的政府,是不应当由于轻微和短暂的原因而予以变更的。过去的一切经验也都说明,任何苦难,只要是尚能忍受,人类都宁愿容忍,而无意为了本身的权益便废除他们久已习惯了的政府。但是,当追逐同一目标的一连串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发生,证明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统治之下时,那么人民就有权利,也有义务推翻这个政府,并为他们未来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

人权不仅包括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而且还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与国之间根本上来说是利益关系。付出总是想获得一定收益的。没有一个富国愿意敞开国门接受别国贫困人口。没有国家会干涉别国这种人权,这种人权的改善,只能依靠自己国家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上的不平等,发达国家为什么不愿尽心改善?大国小国在国际间地位不平等,发达国家不愿改善?第三世界呼吁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几十年了,某些国家无动于衷?说到底是利益问题。只有干预一国公民政治权利才不用付出任何代价,而且占尽了道德高地。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角度反思全球人权治理,是因为当前全球人权治理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国家发展不平衡,贫富差异大,恐怖主义盛行、全球环境恶化等问题。虽然单极霸权主义一方面保障了国际有秩序,但另一方面也激化了这些全球性问题,这启发我们应该在国际人权治理方面增加国际集体人权维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为确立国际集体人权的人权地位提供了具有重要启发性的理论基础,不仅对反对西方霸权主义、维护各国人民和全人类的集体人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推进全球人权治理和全球整体化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志鹏.国际法治视野中的人权与主权[J].武大国际法评论,2009,9(01):130-167.

[2]袁亚琦.全球化进程中人权和主权的关系及中国的对策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4.

[3]何志鹏.人权国际化基本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4.

[4]陶建云.论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D].中国海洋大学,2005.

[5]曲波.马克思人类解放视阈中的人权观[D].吉林大学,2013.

[6]李丽.人权与主权关系的冲突与协调[D].河南大学,2013.

[7]张晓玲.论人权与主权的关系[J].人权,2014(04):26-29.

[8]张静.论“人权高于主权”[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1-3.

作者简介:朱晏尼(1996-),女,汉族,四川达州人,西华师范大学 法学院,法学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法学。

猜你喜欢
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权
主权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新闻聚合APP著作权侵权的行为规制
企业并购实现双赢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新时期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经略中东:中国展示新型大国风范
中国首个钓鱼岛主权馆在刘公岛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