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春风里创造美好生活

2018-03-25 06:16丁思江
当代贵州 2018年42期
关键词:播州种养全区

文_丁思江

改革开放40年来,遵义市播州区的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农产品产量稳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实现公路村村通、自来水全覆盖、通讯畅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2018年秋分,正值收获的季节,遵义市播州区农民迎来自己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金色的播州大地上,稻黄撩人醉,处处丰收景。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播州区花茂村视察时说,“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播州84万人民苦干实干、不辱使命,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无畏气概,攻坚克难,一往无前,描绘出一幅包容开放、人文荟萃、充满活力的画卷。

“今天的播州,正用如诗如画的山水、瑰丽多彩的文化、精雕细琢的乡村、绿色环保的生态、休闲无忧的生活,喜迎八方宾朋。”播州区委书记黄国宏坦言。

产业不断升级农业农村健康稳步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经过不断发展,播州的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农产品产量稳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农民住房从茅草房到木瓦房,从木瓦房到砖混结构小平房,再到小康房,实现公路村村通、自来水全覆盖、通讯畅通,通组路不断延伸,绝大部分已油化硬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同时,播州的农业也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一县一业”架构的转变,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四大支柱产业,商业化程度日益提高。

温氏一体化种养模式促循环农业及养殖方式裂变发展。温氏一体化循环农业项目带动全区1000余户家庭农场发展养殖业,实现全区年出栏100万头生猪的目标。

绿色“稻+”种养模式产业化全产业链发展态势形成。播州通过引进扶持山至金、卓豪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绿色“稻+”综合种养工程12万亩,引领绿色“稻+”种养模式全产业链发展。

优质辣椒产业裂变发展态势显现。2017年全区种植辣椒43.1万亩,今年辣椒种植面积达45.6万亩,随着重庆火锅产业集团入驻乐意园区,播州辣椒产业发展开启了崭新篇章。

绿色生态时蔬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播州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每年种植无公害蔬菜45万亩以上,产量85万吨、产值15亿元;通过引进泉源菌业带动农户发展食用菌种植,计划今年实现年产0.8亿棒菌棒的生产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播州区农业始终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农民生活方式转变,谱写了“农民更富、农业更强、农村更美”的发展新篇章。2017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87.8亿元,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5.2%。

2018年8月,中国·遵义第三届国际辣椒博览会举行,千余名国内外嘉宾、领导走进播州国际辣椒产业园观摩,对当地辣椒产业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方智远院士说:“播州的辣椒及蔬菜产业都发展得特别好,尤其是全产业链式的辣椒发展模式值得全国各地学习借鉴。”

接下来,播州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让绿色农产品发展势头像泉水一样保持不断奔涌,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红利”的思路发展下去。

农民持续增收改革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如今,遵义市播州区已实现从传统农业向“一县一业”架构的转变,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辣椒、绿色“稻+”综合种养等四大支柱产业。图为播州区茅栗镇金山村的水稻喜获丰收。(朱小松 / 摄)

改革开放40年来,播州区的农业生产能力持续增强,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5年的258元增加至2017年的12945元,增长了50.2倍。粮经比由1997年的8∶2提高到2017年的4∶6。

近年来,播州区不断加大扶贫资金投放力度,完善扶贫措施,对平正乡葛藤、凤凰、团结村,枫香镇保海村,乌江镇平塘村5个深度贫困村实施精准脱贫整村推进。积极开展社会帮扶,全区2万名党员干部与2万余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争取上级项目222个,投入帮扶资金9000多万元,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2017年度,全区实现3963户14754人脱贫,贫困人口减少到10313户28939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25%。

同时,播州通过集聚产业、科技、人才“三大优势”,创新土地流转、经营管理、投融资“三大机制”,现代农业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态、生活、生物等综合功能集聚,逐步建成集产销、科研、展示、科普、体验、休闲、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示范区。通过建设,乐意蔬菜园区、乐山花卉苗木园区、枫香蔬菜园区、花香·龙泉生态园、池坪园区等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初步具备农旅一体化功能并逐步开园。

此外,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激活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地确权、农村土地制度、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经营权依规适度规模流转为发展农业产业提供强大支撑;实施农村“三变”改革进一步盘活土地、资产等生产要素,激活农村生产要素的内生动力;新型经营主体“公司+村社合一”模式进一步发展壮大,“两区”划定和500亩以上坝区的划定为现代农业“一县一业”的快速发展预留了空间。

不忘初心再出发续写美好新未来

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播州区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突出抓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立足“田园城市·乡愁播州”形象定位,不断实现跨越发展。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国果蔬标准化建设十强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生产示范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辣椒)……如今的播州,已收获无数光环,真正实现了“各优其优、优优与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播州区委副书记、区长肖光强说,播州现在既有“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热烈,又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清新;既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情趣,又有“溪深古雪寒泉流”的诗情。因此一定要守牢“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生态底线,推动百姓富、生态美、产业旺、文化兴的有机统一。同时念好“山字经”,栽好“摇钱树”,种好“产业草”,做好“水文章”,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拥抱新时代,续写新篇章,开创新未来。站在新的起点,播州,这座历史之城、青春之城、魅力之城,正以开放、包容、自信、活力的姿态,步入新征程,迈向新未来。

猜你喜欢
播州种养全区
万州区科技助农效果明显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作品选登
袁善楚
播州区老年大学启用微课堂新模式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