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乡侗寨战贫困

2018-03-25 06:16凌忠云
当代贵州 2018年42期
关键词:羊场太子参蓝莓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凌忠云

8月初,黔东南州全面启动脱贫攻坚“夏秋攻势”,脱贫攻坚进入决战阶段。两个月过去,当地“夏秋攻势”开展情况如何,记者走访了麻江、黄平、施秉、镇远四个县,探寻当地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的致富之路。

今年是黔东南州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全年要确保减少26.21万贫困人口,麻江、施秉、镇远等6县的贫困发生率要下降到3%以下,达到脱贫退出标准。为实现这一脱贫攻坚目标,产业扶贫成为工作的核心“利器”。

8月初,黔东南州全面启动全州脱贫攻坚“夏秋攻势”,脱贫攻坚进入决战阶段。两个月过去,当地“夏秋攻势”开展情况如何,记者走访了麻江、黄平、施秉、镇远四个县,探寻当地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的致富之路。

麻江:小蓝莓的“大融合”

走进麻江县蓝梦谷生态蓝莓产业示范园,眼前一片山峦含翠,宽阔的公路一直延伸到远处。

麻江县的蓝莓产业始于2000年,历经18年发展。作为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麻江将蓝莓选定为“一县一业”主打产业,提出整合建设麻江蓝莓全产业链项目,使之成为全县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坚固阵地。

来自麻江县蓝莓办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县蓝莓种植面积达5.8万亩,覆盖7个乡镇(街道)46个村,近4000农户。其中种植面积在30亩以上有一定规模的蓝莓基地有116片2.3533万亩,每年吸纳就近就地务工人员2000余人,人均年务工收入8000余元。当地农民通过种植蓝莓、土地入股、园区务工等方式,走出多条致富路子。

此外,依托深厚的蓝莓产业基础,当地还走出了一条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之路,积极发展蓝莓生态旅游、状元文化旅游、民族村寨旅游等。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61.43万人(次),同比增长45.2%;旅游收入15.12亿元,同比增长6.7%。

为让更多群众分享融合“蛋糕”,实现有效脱贫,麻江正按照“互动三区、融合三产、链接三方、实现三变”的产业扶贫工作思路,运用“转移安置、转移就业、转移扶持”的易地脱贫工作法,搭建项目与贫困户利益链接的平台,有效促进农户增收。

黄平:吊瓜堪比“黄金瓜”

黄平县谷陇镇山凯村的吊瓜种植基地里,吊瓜棚上挂着拳头大小的果实,一个紧挨着一个。

眼下,正是吊瓜成熟的季节,瓜农们即将迎来大丰收。

按照规划,黄平县谷陇镇吊瓜高效种植农业示范园区项目核心区种植规模达1000亩,总投资566万元,建设期限为1年。

作为项目建设责任人之一,黔东南州农委挂职干部、黄平县谷陇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陈杰和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的团队一起,硬是在贫瘠的土地上把吊瓜种成了“金瓜”。

麻江县蓝莓种植面积目前达到5.8万亩,覆盖7个乡镇(街道)46个村,近4000农户。图为麻江县蓝梦谷生态蓝莓产业示范园。(汪朝伦 / 摄)

“100亩的山地,我们的架面面积可以达到120亩至130亩之间,能够实现土地利用最大化。”陈杰一边介绍一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吊瓜是一年投入多年收益,第一年,一亩地从购苗、搭架子以及日常的花费等,需要3000元左右,之后的五年就只需花点人工、肥料钱。今年是吊瓜种植的第一年,预计亩产量能达到200斤,毛收入3000多元,第二年开始亩产量能达到300斤左右,按照保底价收购,一亩地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如果管理得好,亩产量能达到400斤,亩产值能达到6800元。

目前,谷陇镇吊瓜高效种植农业示范园区已经形成以龙头公司为主导,统一种苗、技术,统一回收、加工、销售的生产经营方式。通过项目实施,预计每年可实现土地租金、务工费、利息及分红合计119万元;按照每户3人,人均3335元的脱贫标准计算,可带动119户357人脱贫。

施秉:农户都是“好参手”

施秉是全国知名的太子参种植基地,每年产出的太子参占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因此成为国内知名的“太子参王国”。

在这里,有许多种参大户和种植高手,今年20多岁的况江和他的父亲况声伟,就是其中的典型。

2006年,况江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和家人商量后,决定跟随父亲种植太子参。

跟父亲干了两三年后,况江也成了“好参手”,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水平都不亚于其父。渐渐地,父亲把种参的主导地位让给了他。

近几年,太子参的价格进入平稳期,况江把种植面积发展至上百亩,今年还捆绑了几户贫困户,种植面积增加到200多亩。预计年产量将达到40吨,产值达400多万元,纯收益100多万元。

中药材种植已成为施秉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通过企业带动、土地入股、务工培训等措施,当地的产业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截至2017年底,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2.8万亩,其中太子参种植面积8.5万亩,中药材上市交易量4200吨,产值7.8亿元。种植农户也从10余户发展到了1.65万户5.78万人,同时带动贫困户4050户16200人,辐射带动周边县市农户5000余户。

镇远:“烤烟+N”实现产业新发展

烤烟作为镇远县羊场镇的支柱产业,成了当地农户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分管烤烟的羊场镇人大主席蒲树华告诉记者,目前全镇共修建烤烟育苗工场3座,有烤烟棚380个、产业路180公里、烟水配套设施11处,同时还配备了520台农具。

据悉,羊场镇烤烟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900亩发展到如今的12400亩,产量也从不足10万斤发展到现在的285万斤,占到全县烟叶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实现产值3800万元。

在羊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范剑眼里,羊场是名副其实的老烟区,经过20年的发展,烤烟已成为镇里的一项成熟产业,同时也正在转变为“夕阳产业”。

如何紧扣产业总体布局,为烤烟产业寻找新的“替代品”,羊场镇正在不断进行探索,开展“烤烟+N”发展模式。“N”代表了多种产业,其中最为重要和最具优势的就是茶叶、生态稻米、食用菌种植,发展农文旅一体化等。

在羊场镇金盆村党建扶贫基地,100亩辣椒地尽管已经过了盛采期,但还是有不少群众在地里找寻之前遗漏下的辣椒,每采摘一斤辣椒,就有5毛钱的收入。“目前已经销售了15万斤辣椒,直接带动1500人就业。”范剑告诉记者,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有外地客商对当地的辣椒产业非常看好,准备进驻发展面积2000亩的辣椒种植基地。

自“夏秋攻势”启动以来,黔东南州高质量抓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16支驻村工作队、1356名驻村第一书记、6998名驻村干部驻点帮扶全州所有贫困村。预计到今年底,从江、榕江、剑河3个深度贫困县分别减少贫困人口2.8万人、2.47万人、1.58万人;雷山大塘、黄平谷陇、从江加勉、榕江定威4个极贫乡镇实现8175人脱贫,5个贫困村出列;全州深度贫困村从1038个减少到960个,深度贫困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

猜你喜欢
羊场太子参蓝莓
国内太子参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光照诱导太子参叶片黄化的机制
Effects of Different Extract of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on Immunological Function in Mice based on Meta-analysis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蓝莓
清补扶正,膳用太子参
种羊场生存发展之路
甜甜的蓝莓果
蓝莓的光泽
浅谈规模化羊场夏季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试析羊场寄生虫病的危害及其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