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昌红:“给天空听诊”

2018-03-25 06:16王小婷
当代贵州 2018年42期
关键词:值班室升空高空

文 / 图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王小婷

每天凌晨1点15分、清晨7点15分以及傍晚7点15分三个时间段,贵阳气象局探空站都会有一只巨型白色气球缓缓升上天空,记录下实时的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值,为天气预报提供参考,闵昌红就是参与放气球的人。

今年52岁的闵昌红是贵阳气象局探空站的大气探测工程师,他的职责就是将探空气球升上高空。从1985年开始,闵昌红的人生就跟气球绑在了一起。这一干就是33年。

为天气预报提供参考

“准备好没有?”

“时间到,可以放球。”

“收到,准备,3、 2 、1 ,放!”

9月4日傍晚7点15分,在贵阳气象局探空站,通过对讲机与搭档李立平简短沟通后,闵昌红松开挂着无线电探空仪的气球的绳子,气球顺利升上天空。这是他当天放飞的第三只探空气球。

“气球把探空仪器带到高空,雷达会一路跟踪探测仪并记录下实时的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值,为天气预报提供参考。”闵昌红介绍说,探空气球是人类研究大气层的重要工具,在气象学发展和天气预报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闵昌红形容它是“天空听诊器”。

如何让气球迅速升空,“听诊”出准确的数据,闵昌红和同事们有自己的技巧。“要让雷达能在气球升空后迅速自动跟踪并准确捕捉到探测仪信号,就要把放球点选择在以雷达为中心的下风方向。放球后,探空仪随着气球远离雷达,单位时间内雷达偏转的角度会缩小,因此不易丢球。”

“从气球松手的那一瞬间,探空仪所处位置的数据就会不断变化,雷达把这些数据接收并传输到室内,值班室内的电脑屏幕上会显示出探空气球经过的轨迹。”气球升空后,闵昌红回到值班室。此时,搭档李立平正在值班室电脑前认真查看和记录着探空气球升空后实时反馈回的气象数据。

闵昌红的职责就是将探空气球升上高空。图为闵昌红(左)和同事正在做“给天空听诊”前的准备工作。

“我们搭档29年了,一个负责室内仪器和探空仪监测、追踪、记录,另一个负责充氢气、放气球,协助数据监测和记录。”回到值班室,闵昌红坐在电脑前继续忙碌。

“高空大气探测是全球的高空气象探测网,全世界各地的探空站都是在同一时间施放携带符合技术规范参数的探空仪的气球,才能完整地掌握大气运动的过程。所以每天放三只探空气球,雷打不动。”晚上8点30分,气球因空气稀薄爆炸,处理完数据把资料报文传输后,闵昌红的工作也随之结束。次日凌晨1点15分,闵昌红又会和搭档一起,放飞新一天的第一只气球……

365天全年无休

“这个岗位的工作性质就是全年无休。探测的基本气象资料都要参与国际、国内气象资料交换。”闵昌红说。

“每个球都要在规定时间升空,并在80分钟内达到规定高度,因此要提前半小时以上做准备。比如规定1点15分施放气球,1点14分59秒放都不行!早一秒放出就算是事故。”谈及放气球的规定,闵昌红显得很严肃,“对于气象人来说,缺测、漏测都算事故。”

为了保证凌晨1点15分的气球准点放飞,闵昌红晚上休息不到两小时,凌晨0点30分就起来准备:为气球充气、开雷达、监测探空仪等。气球升空后,他仍要继续接收和处理雷达传回的数据,忙到2点半左右才去休息。4小时不到,他又起床准备起第二天清晨7点15分的放气球工作。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放飞气球后回到值班室,闵昌红坐在电脑前继续忙碌。图为闵昌红正在进行数据监测和记录。

“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住在单位的,所以对家里的照顾非常少,我是有些内疚的。”谈及工作与家庭的平衡,闵昌红坦言,逢年过节,家庭聚会中他常常是缺席的那一个。“好在家人都很理解、支持我。”这也是让闵昌红感到宽慰的一点。

正是因为特殊的工作性质,大部分高空气象工作者多年后都会选择转行。“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探空站有14个人,现在只有8个人了,从最初坚持到现在的也就三四个人。”闵昌红说,他和搭档李立平就是其中两个“气象老人”。

33年的情怀与坚守

如果说一年的坚守靠的是热情,十年的坚守拼的是毅力,那么闵昌红33年的坚守折射出的则是对“放气球”这份工作的情怀。

“工作总要有人做,做的时间长了,也有了感情。”闵昌红说。

“气球也是有生命的,每次只要一抓住绑气球的绳子,那种亲切的感觉就油然而生,因为你不知道它会飞向哪里,而且随着气球飞得越高,空气越稀薄,就离爆炸的时间越近,所以以后也不会再见面。”放气球这件事,在外界看来枯燥、无味,但在闵昌红身上,却有些许暖意和浪漫:每一次放气球,就如和它在“握手言别”。

但这种“言别”顺利与否,却要看天气给不给“面子”。

“冬天的雨雪、夏季雷暴、强对流,都是放气球的‘拦路虎’——风雨过猛,气球运动速度和方向都不稳定,还容易发生刮擦破裂。”这种情况下,闵昌红就得更加严谨地按照科学流程操作,这也是他33年来放飞气球的保障。

默默无闻、无悔坚守,33年来,他和他的同事们写了近800本工作日志,放飞了36000多只气球。

为了向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普通人致敬,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期间,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十周年之夜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总裁兼理事会主席、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秘书长章新胜为闵昌红等6人颁发了十周年纪念牌。

猜你喜欢
值班室升空高空
高空走绳
瞌睡超人
火箭升空啦
厨房里的乌龙
高空缆车
不要高空抛物!
高空莫抛物
值班室
火箭升空
省委总值班室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