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堂”担起大使命

2018-03-25 06:16杨雅捷
当代贵州 2018年42期
关键词:学堂贵阳弘扬

文 / 图_杨雅捷

贵阳孔学堂自开放以来,自发前来参观、体验、培训的群众达60多万人次,孔学堂这个“小学堂”创造性地承担起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使命。

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五年时间里得到大力倡导、积极推行;十九大进一步明确、强化,成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12个价值纲目、三个价值层面(国家、社会、个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通过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如今这24个字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道德规范。在机关单位、大街小巷、社区乡村,核心价值观标语、口号到处可见。

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千百年来融入中国人血脉的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内涵,如忠孝仁义、诚实守信、律己修身……这些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社会核心价值观都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到底是突出一个“德”字,既是个人道德,也是社会、人生的大道、大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我们现在强调、宣传、倡导、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让全体人民在思想、行为、生活、立身、行事过程中达至一个最大的“公约数”,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一个有效的方式。

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究竟传承、倡导传统文化或“国学”的哪些内容与形式,要有一个原则或标准,就是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换言之,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必须接受现代文明价值的洗礼。只有始终贯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针和“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原则,才能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发挥积极的作用,才能让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脑入心。

近几年来,贵阳孔学堂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贵州的彰显与落实积累了一些经验。

贵阳孔学堂让广大市民群众在其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吸取丰厚滋养。图为贵阳孔学堂举办的孔子诞辰2568周年2017(丁酉)年祭孔典礼暨开笔礼活动现场。

孔学堂的宗旨就是两句话: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六年的建设与发展,孔学堂已经为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所接受与认同,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不同的活动,是其特色之一。我们的体会是,一定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有针对性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使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与表达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里,“优秀”二字举足轻重。也就是说,对于公民道德风尚的培育、提升,对于我们的文化建设来说,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内容都可以成为有益、有效的精神资源,而必须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有生命力的”、与现代文明合拍的,亦即来自过去、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传统文化内容,才是我们应当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鲜活资源。贵阳孔学堂这些年的建设与发展,遵循的就是这样一个原则。

2011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与师生交流时指出:发扬光大中华文化,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古为今用,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把传统文化当古董、当摆设,食古不化、作茧自缚。在这个精神的引领下,当年贵州省、贵阳市决定建设孔学堂,打造文化地标和精神高地。贵阳孔学堂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很明确:不是建“庙堂”,而是建“学堂”,让广大市民群众在其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道德文明素质;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为了“复兴”,让广大市民群众通过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更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13年1月1日贵阳孔学堂一期正式开放后,为了吸引广大群众前来参观、学习、体验,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一是举办传统文化公益讲座,国内外知名专家在此登台讲演,通过媒体预告,网络、电话报名,听众自愿、免费参加,报名踊跃,兴致盎然。目前已举办讲座650多场,成为孔学堂的一大亮点。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民俗活动。依托传统节日,春节文化庙会,以及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我们的节日”民俗文化周以及“二十四节气”“孔学堂—知行贵州文化之旅”“人文的一天”等文化活动,以互动的方式吸引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参与其中;打造“开笔礼”“成人礼”“中华婚礼”“敬老礼”以及“祭孔典礼”等礼仪活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贵阳孔学堂自开放以来,自发前来参观、体验、培训的群众达60多万人次,孔学堂这个“小学堂”创造性地承担起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使命。

2015年3月,贵阳孔学堂二期即“中华文化国际研修园”建成投入使用。为打造中华文化的研究高地,研修园引进了国内外著名大学,合作建立研修基地,努力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015年3月起,孔学堂先后与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先后派出上百名知名教授和更多的博士研究生、青年学者入驻孔学堂开展讲学、研究、学术交流活动。学者们不仅思考、创作出了自己关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论著或文化作品,也对贵州高校人文学科的建设,特别是阳明文化的深度研究起到了带动作用。

孔学堂是一个开放的文化平台。凡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涵与形式,包括文、史、哲、音乐、茶道、养生、考古、军事、外交等,都可以到我们的讲台、教室、礼堂、会议室、广场上来,让我们广大的听众、观众了解与分享。

孔学堂是一个“以小见大”的地方,通过一桩桩、一件件传承、培育、教化、研究、普及、推广等工作,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要求。孔学堂是贵州省的独创,目前在全国还是独一无二的。贵阳孔学堂从一开始人们不知晓、不理解,到现在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越来越高的一个文化平台,就是通过各种各样创新性的文化活动来达到道德引领、价值矫正、人格提升、审美倡导等目的,从而推动贵州的文化建设实实在在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学堂贵阳弘扬
弘扬百年少年儿童运动的历史经验
高速通到我的家
“学”字的意义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找朋友
白居易写诗
弘扬会师精神 不忘初心使命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