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线“突击队”提供坚强保障
——印江驻村干部管理服务体系助推脱贫攻坚

2018-03-25 06:16田武文叶飞
当代贵州 2018年42期
关键词:印江选派突击队

文_田武 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文叶飞

印江自治县积极探索构建“精准选派、精准管理、精准发力、精准激励”驻村干部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激发驻村干部履职尽责的活力,为印江今年实现脱贫攻坚整县“摘帽”提供了强大的人力保障。

印江自治县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腹地,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现有3.45万贫困人口、76个贫困村,其中28个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责任大、任务重。

今年是印江整县脱贫“摘帽”之年,如何在关键之年充分发挥好驻村干部“突击队”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印江积极探索构建了“精准选派、精准管理、精准发力、精准激励”驻村干部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激发了驻村干部履职尽责的活力,为实现脱贫攻坚整县“摘帽”提供了强大的人力保障。

精准选派双向择人解决“派谁去”的问题

脱贫攻坚,关键在精、在准,而驻村帮扶是否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精准派人是关键。

为进一步充实驻村干部力量,把最能打仗的人选派到脱贫一线,印江始终坚持全县一盘棋,统筹各级力量,推行驻村帮扶,实行精准选派。

严格选人标准。针对县级选派的驻村干部,严格按照“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作风扎实、不怕吃苦、甘于奉献、善于协调、对群众有深厚感情且能够和群众打成一片”的标准,进行审核把关,确保选派的驻村干部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

推行“双向”选择模式。推行“党群部门帮弱村、经济部门帮穷村、政法部门帮乱村、科技部门帮产业村”选派机制和贫困村根据发展需要挑选驻村干部的择人机制,整合县直各单位、各部门人力资源,统筹全县贫困村、非贫困村实际情况,实现因村定人、因需择人“双向”选择。目前,全县共选派1486名干部与1070名村干部共2556人组成365个驻村工作队,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

通过精准选派,印江把最能打仗的精干力量安排到脱贫攻坚一线,实现“精锐尽出”,切实解决了“选人不优、不能攻坚、谁去帮扶”的问题,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的人力保障。

精准管理双线共振破解“管理难”的问题

当前,印江的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期,作为攻坚“突击队”的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到村后,大都能沉下身子深入群众,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但同时也存在部分驻村干部“挂名”“走读”等难管理的问题。

为此,印江积极探索推行驻村干部“线上+线下”管理模式。

线上,在全省率先开发“印江驻村”微信服务管理平台,该系统具备自行定位核实驻村干部签到地点、违规签到报警等功能,对驻村干部到岗到位、工作动态等实行全天候、全方位远程动态监管。同时,利用QQ、微信等平台,搭建驻村工作网络交流平台,要求驻村干部将每天的工作情况以文字和图片的方式在平台上发布,形成比学赶超、真抓实干的氛围。

线下,推进17个乡镇(街道)驻村干部管理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由乡镇脱贫攻坚指挥长任中心主任、党委书记任副主任,明确专人办公和值班,加强对驻村干部的指挥调度、分析研判和管理服务,将“驻村干部管理服务中心”打造成脱贫攻坚一线作战室,实现驻村工作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同时,出台《印江自治县驻村干部“四个划转”管理办法》《印江自治县干部召回管理办法》等,强化对驻村干部的精准管理、考核和评估,今年来共对履职不力的25名驻村干部实行召回管理、停职撤换等处置。

通过“线上、线下”的“双线”管理模式,印江强化了对驻村干部的监督和管理,营造了各级驻村干部用心、用情、用力帮扶的良好氛围。

精准发力双管齐下明晰“怎么干”的问题

为进一步强化驻村干部履职和攻坚克难的能力,印江坚持对驻村干部实行常态化业务培训和业绩比拼“双管齐下”机制,不断提升驻村干部服务联系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开设业务提升专题培训班,明确驻村第一书记为所驻村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统揽全村脱贫攻坚一切事务。开设驻村干部业务提升专题培训班,根据脱贫攻坚阶段性工作,适时开展业务培训,重点提升驻村干部群众工作、系列扶贫政策应用、“三率一度”达标、扶志与扶智和法治扶贫等方面的能力,培训结束后进行闭卷考试,经考试合格后才能到村上岗。

按季度开展驻村工作业绩比拼“擂台赛”,根据排名评选“骏马”和“蜗牛”两个类别,达到以督促学、以学促干、以干促进的目的,营造驻村工作你追我赶的浓烈氛围。全县目前共开展“擂台赛”2期,评出“骏马”85人、“蜗牛”37人。

通过“业务培训”与“业绩比拼”双管齐下,驻村干部“点对点、面对面、硬碰硬、实打实”的工作能力得到切实提高,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针对性、聚焦性和有效性得到真正提升,打造了一支能打硬仗、善打胜仗、敢于攻坚的驻村干部队伍。

精准激励双轮驱动消除“不愿为”的问题

为进一步激发驻村干部工作激情,印江对驻村干部实行“经济补贴”和“政治待遇”优先的“双轮”驱动机制,切实为驻村干部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注重经济保障。出台《印江自治县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关怀激励办法》,整合1000万元资金建设村小食堂、小厕所、小图书室、小文体室、小澡堂,目前全县187个村“五小”工程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严格落实每村每年不低于1万元的驻村工作经费,对驻村干部按每天55元的标准核发生活补助、每月报销2次往返交通费;按照属地原则和干部管理权限分级建立《干部健康档案》,每年对驻村干部开展1次健康体检;投入127.2万元为全县2556名驻村干部统一购买50万元保额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切实消除驻村干部后顾之忧;对因公牺牲的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张曙光,落实一次性补助19.8万元,为其家人解决保障性住房一套,针对其妻子长期患病问题建立15万元曙光医疗救助基金。

为提升驻村干部服务联系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印江自治县根据脱贫攻坚阶段性工作,适时开展业务培训,重点提升驻村干部群众工作、系列扶贫政策应用、“三率一度”达标、扶志与扶智和法治扶贫等方面的能力。图为印江结对帮扶干部培训会现场。(印江自治县委组织部供图)

重视政治待遇。印江2017年表彰的120名“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村第一书记”全部为脱贫攻坚一线干部;2018年被全省表彰的11名个人和5个基层党组织,全部来自脱贫攻坚一线,有效激励了脱贫攻坚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同时实行驻村干部政治待遇优先机制,在同等条件下,对具有1年以上驻村工作经历的干部在提拔任用时优先考虑。今年以来,全县对8名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组织满意的驻村干部进行了提拔使用,真正做到了发现一批、培养一批、提拔一批,真正实现有为者有位。

印江实行经济待遇与政治待遇“双轮”驱动机制,坚持经济保障与政治待遇优先相结合,进一步保障了驻村干部的生活和工作水平,有效激发了驻村干部干事创业、攻坚帮扶的激情,驻村干部“不愿为、不想为、不敢为”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的人力保障。

猜你喜欢
印江选派突击队
发挥党员突击队作用:推动中老铁路电气化建设高质量
印江自治县全力做好老干部健康体检工作
建昌县:激发选派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省首批选派干部已全部驻乡村开展工作
英国 阵亡将士纪念日
书法为媒 打响品牌
岳西:围绕“六句话”抓好“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