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添加量成核剂TMC-326的合成及其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2018-03-25 05:59
塑料助剂 2018年6期
关键词:烧瓶结晶度酰胺

王 冉

(山西省化工研究所(有限公司),太原 ,030021)

对结晶聚合物而言,结晶形态、结晶度、结晶速度和晶粒大小会直接影响聚合物的加工和应用。为了促进可见光的透射,提高透明性,可加入成核剂,促进晶核的大量形成,降低结晶聚合中球晶的平均粒径。同时,成核剂的加入改变了聚合物的结晶度及晶型,进而对聚合物的力学性能产生了很大影响[1]。

成核剂具有改变树脂的结晶行为、结晶形态和球晶尺寸,进而提高制品的加工和应用性能之功效。聚合物的结晶改性已成世界通用塑料工程化、工程塑料高性能化的主要内容,它们与填充/增强改性、聚合物共混改性和化学交联改性一并构成了完整的聚合物改性体系。经成核剂改性后的聚合物,不仅能保留聚合物原有的特点,而且性价比也优于许多透明材料,其热变型温度高,刚性好,屈服强度高,结晶速度快,加工性能好,使用范围广,尤其适用于透明性要求高,需高温下使用的器具[2]。因此,目前结晶改性已成为最活跃、最常用的有效聚合物改性方法之一,成核剂亦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功能化助剂。

作为近年来国内外成核剂研究的热点之一[3-4],均苯三甲酰胺(BTAs)系列化合物具有特殊的分子结构,每分子化合物中含有3个酰胺键,表现出稳定的热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BTAs系列化合物分子间的三重氢键作用以及π-π相互作用较强,从而能诱导分子间发生自组装,形成柱状结构,依赖于其独特的化学结构、浓度及温度,该类化合物可溶于聚丙烯(PP)、聚乳酸(PLA)等熔体中,在较低添加量下即可表现出良好的成核及透明作用[5-6]。

本实验合成了一种BTAs系列化合物N,N′,N″-三叔丁基-1,3,5-苯酰胺(TMC-326),该化合物的显著特点即在极低添加量下能使PP的结晶温度下降、结晶时间缩短,达到提高制品刚性、缩短加工周期等目的。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共聚聚丙烯,9928H,中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均聚聚丙烯,S1003,中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抗氧剂215,宿迁加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均苯三甲酸,纯度99%,安徽泰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三光气,纯度99%,山西新康发展有限公司;硬脂酸钙,乙酸乙酯,N,N-二甲基甲酰胺,叔丁胺,氢氧化钠,均为分析纯,成都艾科达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Spectrum100型,美国Perkin Elmer公司;元素分析仪,Vario ELⅢ型,德国Elementar公司;同向双螺杆挤出机,SHJ-2型,长径比40,南京杰亚挤出装备有限公司;差式扫描量热仪(DSC),DSC-1 STAR 型,梅特勒-托利多有限公司。

1.3 成核剂TMC-326的合成

将15.8 g均苯三甲酸、66.8 g三光气、55 mL乙酸乙酯投入四口烧瓶中,搅拌均匀,水浴保温25℃。量取7.0 g N,N-二甲基甲酰胺及55 mL乙酸乙酯,倒入滴液漏斗中,于60 min内将之缓慢滴入四口烧瓶。滴加完毕后,撤水浴,于10~20 min内升温至60~65℃,保温8 h,停止加热,将四口烧瓶中的黄色透亮均相液体转移至滴液漏斗中。向四口烧瓶中投入95.0 g叔丁胺及55 mL乙酸乙酯,冰浴,搅拌均匀,将滴液漏斗中的均苯三甲酰氯溶液缓慢滴入四口烧瓶,滴加同时保持烧瓶内温度低于30℃。滴加完毕后,撤冰浴,升温至回流,保温6.5 h,停止加热,降温至60℃以下,将粗产品倒入漏斗中,抽滤,所得滤液收集备用,所得滤饼碾碎。用1000 mL开水洗涤滤出固体,抽滤,再用1000 mL pH值为14的NaOH溶液浸泡所得滤饼,抽滤,再用2000 mL清水分两次洗涤滤饼,抽滤,干燥,即可得目标产物TMC-326,收率为93.58%,升华点(分解)为 360.1~368.0 ℃。

1.4 PP样品的制备

将抗氧剂 215(0.2%)、硬脂酸钙(0.1%)、成核剂TMC-326(0.1%)及纯PP粉体投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均匀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造粒。

1.5 性能测试与表征

红外光谱分析(FTIR):用红外光谱仪来表征N,N′,N″-三叔丁基-1,3,5-苯酰胺,KBr压片, 扫描范围400~4000 cm-1,扫描次数16次,波普分辨率4 cm-1。

元素分析:用元素分析仪测定TMC-326中C、H、N元素的含量。

DSC测试:用差式扫描量热仪进行测试,样品用量6~8 mg,N2气氛。测试过程为:①从25℃加热至200℃,升温速率为10℃/min,保温3 min以消除热历史。②从200℃降温至20℃,降温速率为10℃/min。③从20℃加热至200℃,升温速率为10℃/min。

2 结果与讨论

2.1 TMC-326的表征

图1中未发现羧酸的特征吸收峰 (1680 cm-1左右),可认为均苯三甲酸的三个羧酸基团与叔丁胺反应完全,成功转化成了目标产物TMC-326。在3232.96 cm-1的吸收峰为N-H的伸缩振动吸收;1641.48 cm-1处的吸收峰为C=O的伸缩振动吸收,属于酰胺的特征峰I峰;在1561.18 cm-1处的吸收峰为C-N-H的弯曲振动,属于酰胺Ⅱ峰;1313.49 cm-1处的特征峰,是C-N的伸缩振动和N-H的弯曲振动吸收峰,属于酰胺Ⅲ峰,由此可判断酰胺键的生成。3067.65 cm-1的吸收峰归属于Ar-CH的伸缩振动,加上1561.18 cm-1及1450.1 cm-1处的特征峰的出现,表明苯环的存在。1363.64 cm-1及1394.33 cm-1的两个吸收峰,前者强度是后者的二倍,归属于-C(CH3)的弯曲振动吸收峰。由图1中可推断出,目标产物TMC-326已成功合成。

元素分析测定各元素含量结果为:C 66.12%、H 8.74%、N 11.00%。理论计算结果为:C 67.20%、H 8.80%、N 11.20%。两者对比表明,合成所得TMC-326与元素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

2.2 结晶性能

图 1 N,N′,N″-三叔丁基-1,3,5-苯酰胺的红外光谱图Fig.1 FTIR diagram of N,N’,N”-tributyl-1,3,5-benzamides

图2 为TMC-326及空白样在独山子石化公司共聚聚丙烯9928H中的非等温结晶曲线 (添加量为 1000 mg/kg)。

图2 TMC-326-9928H的非等温结晶曲线Fig.2 DSC curves of non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for TMC-326-9928H

由图2可知,与纯PP相比,成核剂TMC-326的加入使结晶峰向高温方向移动6.96℃,加快了共聚聚丙烯9928H的结晶速率,结晶热焓增大3.81 J/g,提高了PP的结晶度。

图3为TMC-326及空白样在独山子石化公司均聚聚丙烯S1003中的非等温结晶曲线 (添加量为 1000 mg/kg)。

由图3可知,与纯PP相比,成核剂TMC-326的加入使结晶峰向高温方向移动8.49℃,加快了均聚聚丙烯S1003的结晶速率,结晶热焓增大10.74 J/g,提高了PP的结晶度。

图3 TMC-326-S1003的非等温结晶曲线Fig.3 DSC curves of non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for TMC-326-S1003

3 结论

本实验通过均苯三甲酸的酰氯化及酰胺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BTAs系列成核剂TMC-326,并将其作为PP的结晶成核剂,研究了该化合物在低添加量的情况下对PP的成核作用。由其非等温结晶过程研究可知:在其添加量仅为1‰的情况下,PP的结晶速率大大加快、结晶度大大提高,可见其对PP具有良好的结晶成核作用。

猜你喜欢
烧瓶结晶度酰胺
双酰胺类杀虫剂Broflanilide
三氟咪啶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钢化玻璃的来历
γ射线辐照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片材机械性能和结晶度的影响
水重新沸腾实验的改进
彩棉纤维的成分和结构分析
神奇的“魔术”实验
国外二硝酰胺铵的发展现状
脂肪酰胺型季铵盐的合成研究
苎麻种质资源纤维结晶度变异及其主要品质性状的关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