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法治文化的理论意蕴

2018-03-28 10:17丘丽丹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法治校园院校

丘丽丹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430)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过程中,于高职院校而言,认真贯彻十九大精神,必须进一步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以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师生的法治素养,优化校园法治环境,助推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改革,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一个探索者在任何领域中的工作总是从创造该领域的语言和概念开始[1]。准确、全面地界定和解读法治文化、高职院校法治文化的理论意蕴是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1 语义解读:高职院校法治文化的丰富内涵

1) 法治文化。“文化”的词源出自《易经》,“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辞海》中,文化广义上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2]。“法治”是“依法律的治理”,是一种强调法律至上的治国理政方式,是一种所有社会成员都遵守法律的良好社会秩序状态,是一种严格依法办事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现代法治具有让法治成为一种思维习惯、让法治成为一种生活常态、让法治成为一种文化氛围的三大特征[3]。法治文化是涵盖法治建设和文化强国战略的新兴研究领域,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时代,法治文化一直是热点问题。关于法治文化的概念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李德顺认为法治文化是指实现了法治的国家和社会所具有或应具有的文化,法治文化是一个经济、政治、社会一体的文化体系,法治文化是未来中国的先进文化[4];刘斌认为法治文化是指熔铸在人们心底和行为方式中的法治意识、法治原则、法治精神、法律行为及其价值追求,是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法律机构、法律设施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是公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表现出的涉及法治的行为方式[5]。尽管他们对法治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同,但他们一致认同: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人类社会实践的典型特性。因此,笔者认为法治文化就是法治的人文化成,是人们在法治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包括法治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

2) 高职院校法治文化。由于法治文化带有人类社会实践的典型特点,一定区域的人实施国家法律法规,基于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生产方式、历史文化传统、人文思维习惯的差异,催生了法治文化的区域性特点。高职院校法治文化,就是在高职院校这一特定区域环境中,由全体高职师生和政府、企业相关利益关系方执行国家法律、院校章程、规章制度等形成的以法治为价值追求建构校园文化的结果。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场所,办学理念突出“职教”特色,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因此具有典型的“职业性”。在全面推进高职院校依法治校工作的新时期,院校章程建设、内部治理现代化改革和法治宣传教育是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校企合作办学、顶岗实践、创业创新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中,明确各方责权利配置,平衡学校、政府、企业、教师、学生等利益关系方的诉求和保障。因此,高职院校法治文化体现了“职教法治”的文化内涵。

2 结构分析:高职院校法治文化的有机体系

1) 基于主体形态的高职院校法治文化结构。高职校园包括学习知识技能的大学生、研究和传授知识的教师、维系学校运转的行政管理人员,他们是校园法治文化的生产者、承载者和传播者。学生法治文化、教师法治文化和管理者法治文化共同构成高职院校法治文化的整体。其中大学生是校园最大的群体,是最活跃、最具创新能力的群体,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关于法治的价值观念、思维特征、行为方式乃至生活习性是最容易被感知的,在高职院校法治文化体系中处于最表层位置,往往也作为法治文化建设的直接对象;教师是校园第二大人群,包括校内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教师的学术、技能水平代表了学校内涵建设的层次,其法治思维、法治态度和行为方式直接影响依法治校工作的推进和学生的法治认同,在校园法治文化建设中起主导性作用,是最稳定、最核心的层次;管理者法治文化是指学校领导干部和行政管理人员在决策、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关于法治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领导风格等,作为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决策者、实施者,管理者的法治素养对整个校园法治文化的倾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是高职院校法治文化自觉发展和主动创新的基础动力。当前关于高职院校法治文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重点都在大学生主体,对教师、管理者的法治文化研究相对较少。

2) 基于存在质态的法治文化结构。根据文化的存在质态,将法治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高职院校法治物质文化,是以物质形态表达法治的文化符号,如一些法治雕塑、法治宣传栏、法治名言警句等,体现法治特色,随处感受法治气息,是真实可感的外显文化;高职院校法治制度文化,是指规范高职院校办学的国家立法和院校章程、规章制度等,完善的规章制度是规范和保障高职院校各项工作和校园法治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据;高职院校法治精神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认同法治、遵循法治的稳定心理和价值观念,通常和一个学校的历史传统、价值体系、人文氛围、思维模式、集体舆论等相关,是校园法治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高职院校法治行为文化,是在上述三种文化熏陶下内化为个人素养而在行为上表现出遇事找法、办事依法的法治文化形式,是动态体现在教学、科研、学习、社交等一系列活动中的文化气息。高职院校法治文化的存在质态决定了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是一个全面、长期、系统的工程,这个系统化的工程具体包括各种法治规则的立法与完善、专门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机构、法治宣传教育及文化推广、经费保障、奖惩实施、法治思想的实现确立等,需要高职院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

3 功能评判:高职院校法治文化的现实作用

1) 教育导向功能。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根本价值取向是“立德树人”,一切教学、科研、管理、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着“人的教育”展开。每所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办学历史和特色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建立起自成体系的价值和行为规范,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调节校园内师生成员的行为和心理,使之符合学校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教育导向作用。高职院校法治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种类型,当前面对新媒体时代全球化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师生成员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复杂多变的趋向,弘扬法律至上、自由平等、权利义务、程序正义的法治精神,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引导师生员工自觉形成依法办事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能有效推动校园治理现代化的改革,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

2) 评价约束功能。校园文化建设通常需要将价值理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具体化、制度化,以此规范、评价师生员工的行为效果,使之符合共同标准。这种评价和约束力具有强制性,通过校园规章制度、责任方式来建立校园秩序,师生员工自觉调整自身思想和行为,并内化为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直至形成内在稳定的个人品质。以法治为价值取向建构高职校园文化,制定和实施院校章程是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最重要、最核心的环节,在章程公布之后一方面要整合现有的、具体的部门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确保章程的顺利实施,积极推动章程的宣传学习、实践运用、监督实施等工作,树立章程的权威地位。师生员工自觉按照章程规范、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共同努力建设现代化高水平的一流院校。

3) 激励创新功能。校园文化的激励创新功能是指校园环境氛围能激发师生成员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畏艰难,勇于攀登,开拓创新,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校园法治文化蕴含的崇法尚法、公平正义、平等自由精神,不仅满足师生员工个人层面多元化、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更能营造公平竞争、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氛围,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潜在力量,更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力量。通过校园法治宣传、法律咨询、辩论演讲比赛、模拟法庭表演、法治微电影等活动,能快速激发师生员工的拼搏奋斗精神,也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吸收与扬弃的基础上,不断产生新思想、新理论、新科学,甚至直接产生文化产品,推动和繁荣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

4) 优化辐射功能。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各个存在形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全面立体、动态持续的体系,共同推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法治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优良品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认知法治精神,树立法治信仰,自觉培养法治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培养现代公民基本法治素养,促进法治中国建设。而高职院校独特的“职教法治”文化特点以其自身特有的方式影响和辐射其他区域、其他群体、其他行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如当前高职院校探索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在职业教育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高职院校通过院校章程,从制度建设、理念培养、主体自治等领域加以确定现代学徒制相关利益关系方的权利义务、考核评价、责任纠纷、监督保障等内容,既推动了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法治化,又带动影响了相应的企业、行业的法治建设。因此,高职院校法治文化建设具有优化辐射功能,助推法治中国建设。

[1] (美)霍贝尔·E.原始人的法[M].严存生,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7.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363.

[3] 顾水洋.论习近平的法治文化观[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9-90.

[4] 李德顺.法治文化论纲[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1):6-14.

[5] 刘斌.当代法治文化的理论构想[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1):15-19.

猜你喜欢
法治校园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