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科专业为基础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018-03-28 17:03孙艳辉师海荣蔡华珍
滁州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双创大赛学院

孙艳辉,师海荣,张 汆,蔡华珍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和源泉[1]。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把“创新性”和“应用型”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2]。2015年5月13日中国政府网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3]。然而,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中存在两个问题:观念上停留在传授学生如何获得财富和利润的层面,期望把他们培养成创业家、企业家;行动上只注重对创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4-7]。

李克强总理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创新创业的基石。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创业创新就是空中楼阁,难以长久[8]。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整体化和综合化趋势的标志[9]。李双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应以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为基础,坚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10]。

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中观念和行动这两个问题,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提出建立基于学科专业的“双创互促”模式,以学科专业为基础,从双创理念、规章制度、师资队伍、双创课程、平台建设、实施途径等方面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实践,在举办省级大赛、学生获奖、创业案例、创业平台等方面取得重大收获,使学生能够迅速成长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围绕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业能力,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从学科专业出发,重点从双创理念、规章制度、师资队伍、双创课程、实施途径、平台建设等方面构建食品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凝练双创理念

专业教育中按岗位对口分专业办学,体现的是“细、窄、专”。创新创业教育强调的是整体的把握,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复杂的实际环境中。食品学院重视基于食品生产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开放实验室课题、专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发现创业点,然后利用创业招标项目实现创业梦想。在创业招标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产业链知识的综合理解,发现存在的问题,重点实施创新,有效创业。同时,积极训练同学们以创新促进创业、创业反哺创新的思维,培养学生具有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精神,使学生提前介入职场,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精神。

(二)制定规章制度

为促使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制定了《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专利申请管理及奖励暂行办法》、《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办法》、《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管理办法》、《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开放课题管理办法》、《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服务管理办法》《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教学考核管理办法》、《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职称推荐办法》。通过这些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给予资金、场地、设备、技术等全方位的支持,将指导创新创业作为重要内容列入指导学生和服务体系考核指标,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与老师的职称评审、年度考核、教学考核、绩效津贴等内容相结合,在全院上下形成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三)建设师资队伍

2015年4月,选派两名教师参加了安徽省创新方法(理论)培训班,学习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并获得证书。2016年5月学院在每个专业组织老师自主申请和学院选拔,派出6名老师参加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均取得证书;同时,这6名老师被学校第一批认定和聘请为滁州学院创业导师。2016年7月学院派1名老师参加创业实训指导师的培训和KAB创业讲师培训,取得证书。10月,由8名老师组成的“食品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团队” 获批校级立项。学院确定专人为创新创业联络员,负责创新创业信息收集和发布。组织教师参加了由安徽省教育厅举办的安徽省首届高等学校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展示评选活动,获三等奖7项。另外,聘请校内外学者、企业高管等作为学生创业导师。

(四)建设双创课程

结合学院的食品专业学生的教育背景和职业发展,食品学院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课程,形成了有一定专业特色的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开设《创业基础》《创业管理》《创新教育基础》等课程,推进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团队、精品(共享)课程、视频课程等方面建设。利用课堂教学、网络教学、专家论坛和讲座等多种形式,面向全体全覆盖并普及创新创业知识。组织参加SYB培训和网络创业培训。举行安徽省食品类专业双创教育论坛1场,创新创业专家讲座6场。

定期邀请创业导师、知名企业家和大学生创业典范开展“创业大讲堂”、“创业面对面”等活动。定期开展“大学生创业模拟公司实训”、“创业能力提升”等培训活动。

(五)建设双创平台

通过对现有的省级食品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滁州学院-安徽尚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与质量控制工程实践中心、省级 “创客”实验室建设与实践,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的进一步完善,有效提升了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水平。

2016年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兴趣群,每天发布创业信息或创业案例,群内有校内外近20名创业导师随时进行线上的沟通和指导;同时建立创新创业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学院创新创业活动、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等。

(六)举办双创活动

结合“一院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不断提升实验室开放课题、“创意杯”专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训练、动植物标本大赛、茶文化创新大赛、食品创新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数量和质量,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在总结前两年开放实验室项目经验基础上,2016年我院以滁菊为材料开展基础应用研究,立项20项实验室开放课题,共资助10万元经费,为学生创新活动开展提供经费、场地、实验设备等方面的支持。

另外,2016年学院学生创业团队陆续入驻校内外的创业孵化基地,创业活动得以持续深入的开展。如刘思宇同学创业项目入驻校内创业孵化基地,韩中亚创业团队入驻滁州市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杨雨创业团队入驻滁州市万尚城水石广场。经过创业孵化基地的孵化,刘思宇团队和韩中亚团队分别成立创业公司。

(七)校企联手双创

2016年7月食品学院与安徽达诺乳业有限公司共建“休闲乳制品实验室”。校企共建实验室涉及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合作办班等内容,合作企业每年投入10万元研发经费并提供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创业,滁州学院提供场地、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产品开发和技术攻关,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受益。

达诺公司投入部分设备、装修了创客实验室,配备了技术力量,学生创客团队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各项优质资源,自主开展新产品研发、实战销售、市场推广等活动,于2016年9月成功注册“滁州追梦创客食品有限公司”,申请了“陌上花”商标,并正式推出酸奶系列产品。

二、实施效果

(一)承办安徽省首届大学生食品创新大赛

2016年食品学院承办了安徽省首届大学生食品创新大赛。该活动决赛于2016年10月29日举行,来自全省17所高校的近三百名师生携带94件作品参加了决赛。作品涵盖了食品研发、工艺创新、包装创新等,20多件作品已申请了专利。该活动影响广泛,受到凤凰网、中国新闻网、中安在线等媒体报道。通过此次大赛,调动了学生们的创新积极性,也有力地宣传了学校。

(二)省级赛事获奖取得好成绩

通过实施双创互促,2016年食品学院共获得省级竞赛23项奖励、校级奖励45项,取得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在安徽省第三届大学生生物标本制作大赛、安徽省首届大学生食品创新大赛、滁州学院发明专利大赛中均获得优秀组织奖。

(三)学生创业实现新突破

2013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韩中亚,自2014年起接受创新训练,开始黄秋葵深加工,已申请发明专利两项,开发新产品2个,注册成立滁州中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住滁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2016年第十一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决赛中,斩获创业组“创客之星”金奖。

(四)创业平台新收获

以食品学院为基础组建的“皖农乐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立足滁州农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利用学科优势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库,通过科技特派员积极推进成果转化;举办创新创业培训和实践;依托网络技术支撑,打造“互联网+”线上平台,促进创业者的商业模式信息化;并在技术、金融、管理、法律、财务、营销等方面加强建设和引导;多途径助推现代农业创新发展。该基地致力于服务现代农业领域的创业者,是集创业培训、创业咨询、技术支撑、网络信息支持、创业孵化等一站式服务的开放性综合平台,2016年申报科技部星创天地项目并顺利获批。该项目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享受国家规定的相应优惠政策。

三、结语

食品学院以学科专业为基础,正确把握能力与知识、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以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的关系,从双创理念、规章制度、师资队伍、双创课程、平台建设、实施途径等方面进行实践,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在举办省级大赛、学生获奖、创业案例、创业平台等方面取得重大收获。该体系的构建,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董妍玲.地方高校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4,16:215-216.

[2] 齐铭鑫.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 大众文艺,2013,04:278-279.

[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4] 相雷.关于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2014,08:90-93.

[5] 刘双奇.“全过程实习”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为例[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86-90.

[6] 王杜春,马海鹍,张伟,张海红.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84-89.

[7] 冯智恩.浅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以燕山大学“一体两翼三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例[J]. 教育探索,2016,07:79-81.

[8] 李良,陆朝阳,禹甸,王曦曦.融合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体系构建研究——以南京大学环保产业“三级助推”模式为例[J]. 中国高校科技,2016,07:82-83.

[9] 钱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互动融合模式研究[J]. 教育探索,2016,11:84-87.

[10] 李双辰. 立足学科专业优势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J]. 中国高校科技,2016,07:4-5.

猜你喜欢
双创大赛学院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初等教育学院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双新双创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