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

2018-03-28 19:24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第五小学
成才 2018年4期
关键词:主线梦想道德

■ 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第五小学 胡 凯

在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小学英语学科的德育内容并非现成的,所以需要教师去钻研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并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将知识能力训练与思想教育内容相结合,以知识为载体,以学生易于和乐于接受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德育内容向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情感教育。

一、研读教材、领略意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在对教材的分析中笔者发现,其中所蕴涵的德育道理并不是在一开始就表明,也不是在结尾时进行总结,而是隐于教材内容之中,随着教学的进展,润物无声般慢慢呈现在学生面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应是说教,而要设置好一条课堂的主线,并沿着这条主线层层推进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去思维,去体会和去感悟其内涵。

外研社出版的《剑桥小学英语》(三年起点)教材(以下简称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Free time中Part3部分为歌曲《My sister, my brother and me》,其中有重点句型I can…/I can’t…,和重点词汇genius, superstar等。我仔细研读教材,揣摩编者意图后发现:教材内容通过简洁的歌词要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能够拥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人因先天的优势而成为天才,有人只有通过后天的努力来让自己成为明星。

于是笔者在拓展练习部分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利用句型She/he/I can…和She/he/I can’t…对课件中学生们崇拜的体育娱乐明星谈论和描述来让学生理解genius和superstar。如:Yao Ming, He is very tall. He can play basketball. He is a genius. Yang Mi,She is a nice girl. She can sing. She is a superstar.

我又将话题转向贝多芬、海伦·凯勒和“瞎子”阿炳等一批历史名人。如:He is Beethoven. He can’t listen. But he can play the piano. This is Helen Keller.She can’t see. She can’t listen. But she can write. She is a writer.

接着我再次将话题转向当今社会的名人或是我们身边的身残志坚“小人物”们。如:千手观音的演员们“They can’t listen, But they can dance! ”残运会的选手“He lost his feet, But he can run!”我们身边的残疾同学“He lost his hands, But he can write his work with his foot!”

在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中,学生们用She/he can …和She/he can’t …谈论能与不能的同时,也在领略他们通过自身努力不仅弥补身体缺陷,更能取得伟大成就的不屈性格和顽强精神。“我努力,我能行”的人生信念就此播种于学生心间。

二、把握文本、讲好故事,寻找德育渗透主线

我们知道小孩子们几乎都是“故事迷”。因此,故事教学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教材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等待着智者的发掘。在故事教学中渗透德育,其关键就是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搞懂故事。故事中德育内容分散而又丰富,只有优化课堂,围绕故事主线将教学展开,才能让学生明晰故事架构,真正明白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因此,在故事教学中应当以一条主线贯穿于故事教学过程始终,落实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六年级下册教材第6单元中的Part4 The rabbit’s dream讲述的是一只怀揣看海梦想的兔子在寻梦途中遭遇种种危险与困难却始终不曾放弃,最后在猫头鹰的指引下靠自身努力达成梦想的励志故事。

教学中笔者抓住梦想的主线,通过展示自己儿时的梦想来带出dream和ocean。并在与学生交流各自的梦想渐渐引出本课的主题——兔子的寻梦之旅。通过一份“走迷宫”式的寻梦路线图将整个故事的逻辑结构以清晰的脉络展现在学生面前。路线图中不时出现的动物的语言和行为来让学生感受到路途的危险重重。而不断重复出现的问句“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ocean? ”使得 The rabbit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坚守自己信念与梦想的执着品质显现无余。

三、设置悬念、引发讨论,是非曲直越辩越明

道德讨论是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道德两难故事,引起学生的道德认知冲突,并激发其进行积极的道德思维活动从而提高学生道德判断水平的一种道德教育干预策略。科学实验证明道德讨论能有效提高儿童道德判断水平。因此,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针对故事情节巧妙设计有关道德的提问或选择供学生讨论,将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故事中的是非曲直,从而提高道德水平和辨别能力。

如五年级上册教材第5单元中的Part4a Tony’s garden party讲述的是Tony和他的朋友们在他的派对上因踢球打碎了邻居Bryson家厨房的窗户而不知所措,最后在大家的讨论中理智战胜了怯懦,否决了错误的想法,大家一起勇敢面对自己的过失向Bryson道歉,并用自己的劳动弥补损失的道德故事。

这个故事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孩子们可能都曾有过面对过失的内心挣扎。我决定以讨论和选择的方式来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来一个自我教育。

我以句子“What shall we do?”为中心展开讨论,并提供给学生们故事中孩子提出的“Let’s run.”“Let’s hide behind the bushes.”“Let’s go over to the Brysons’.” 三个选项供大家选择。 用“good,bad,stupid”三个词供学生们讨论时的评价。如此精心设计的讨论过程收放有序,学生们在讨论与选择中做出了自己正确的选择。

四、朗读表演、亲身体验,内心波折感同身受

德育教育的结果最终要体现在行动上,而模拟真实的情景可以直接让学生体会情景中人物的心情,是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最为有效的手段。通过精心创设情境,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语言对话训练,从而达到熟悉在特定的情景下所使用的语言框架,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学生们在对重要知识点有了更深层理解和体会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体验式的德育渗透。

五年级上册教材第6单元Part5 The sleeping prince 是Jenny 和Claudia来到一个城堡偶遇一个傲慢的sleeping prince,在无法忍受被当作佣人指使和呵斥之后,终于逃离城堡的寓言故事。

文中大量使用简短的带有命令口吻的祈使句和以第一人称开头的陈述句将sleeping prince的令人厌恶的傲慢样子表露无遗。这样有特点内容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表演再好不过了。句子简单易学,人物个性鲜明,学生们很容易感受到人物的特点,也理解了尊重的涵义。

笔者将文中sleeping prince醒来后的故事情节作为表演和朗读的重点,并通过分组进行的方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表演和朗读中来。分片断表演中,对每个片断我都引导学生对人物心情作出揣测,学生们发言:“The sleeping prince is angry.…… Jenny and Claudia are sad and scared. ……”可见学生们感同身受!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因此,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以育人为首要目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并用恰当的方式予以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导与渗透,润物于无声。

猜你喜欢
主线梦想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物报道的多维思考、主线聚焦与故事呈现
跟踪导练(五)(2)
更加突出主线 落实四个到位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数字主线
梦想
梦想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下沉和整合 辽宁医改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