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媒体传播环境对新闻学提出的挑战

2018-03-28 02:41
传媒论坛 2018年15期
关键词:新闻学挑战受众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化移动平台实现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种信息整合、接收的信息传播形式。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中,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促使新闻学面临较大挑战。基于这些挑战,新闻学从业者和教育者应认清现状,通过积极应对取得可持续的发展。因此,加强新媒体传播环境对新闻学提出的挑战进行研究分析,继而更好地寻求新闻学未来发展道路。

一、新媒体传播环境下新闻传播方式的变化

在新媒体取得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在看待传统新闻学专业时,社会上出现了“代替论” “消亡论”等错误认知,但从媒体属性上来看,以新浪微博为例,尽管为被数亿网民分享的“新闻纸”,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交媒体范畴,但依然只能定位为“社交媒体”,缺少新闻传输和评论功能。由于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新媒体平台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在新媒体平台上,信息传播成本变得较低,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免费获取信息。对于受众来讲,新媒体可以采用碎片化或故事化形式进行新闻信息传播,新闻信息发布也能以更加简单的形式传递,所以接收者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信息接收,并且实现新闻信息转发,继而更好地体现新闻社会价值。相较于传播内容固定的报纸或广播新闻,网络新闻可以随着受众意识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所以也能够给予受众更多选择,在众多新媒体平台成为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新闻媒体的情况下,传统新闻传播平台则渐渐趋于边缘化,给传统新闻传播形式带来了较大压力。因此,思考新闻学从业者和教育者如何应对新的传播格局已是当务之急。

二、新媒体传播环境对新闻学的挑战分析

(一)对新闻学存在价值的挑战

新闻学在信息传播研究方面,过去一直处于权威地位。利用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进行信息的发布,可以体现出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新闻传播价值。但是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中,人人都能获得信息的传播权力,以至于受众可以发出和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受多元化信息的冲击,受众更偏爱阅读符合自身价值观念的信息,其余信息则遭到了屏蔽,以至于给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传递带来了阻碍。面对这种趋势,新闻学在信息传播研究方面的权威性遭到了削弱,其存在的价值则受到了较大挑战。目前,新媒体在价值取向和立场上,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新媒体可以为受众评论新闻事件提供平台,加深新闻内容交流,从而使新闻传播价值得到提升。

(二)对新闻学从业者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新闻学从业者来讲,其受到的挑战较为显著。过去,传媒人主要包含编辑和记者,所在的新闻舆论机构通过采用新闻手段为一定社会经济基础提供服务,能够通过开展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等社会活动实现商业化运作,因此需要从业者开展各项工作。但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新闻不再完全依赖于专业记者发布,每个人都能通过微博、网页等新媒体客户端进行新闻信息发布,促使新闻传媒人角色发生了改变。对于新闻学从业者来讲,尽管其可以完成新闻多层面选择,但是为严格遵守职业规则,其需要通过实地考察和采访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并通过反复的整理和编辑采访内容实现新闻的准确、客观报道,所以在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上远远低于新媒体平台的传媒人,需要耗费的新闻传播成本也更高,促使新闻传媒人面对较大的压力。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受众对新闻信息传播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相较于新闻内容真实性,受众更注重新闻时效性和娱乐性,以至于新媒体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新闻学从业者则面临严峻挑战。

(三)对新闻学教育者的挑战

在过去的新闻学专业教育方面,专业实务教育侧重于采写编,从而为传媒业输送适用人才。而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新闻传播技术日新月异,已经难以采用以往的方式培养能够迎合媒体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因此在新闻学专业教育中,教育内容开始不断扩展,纳入音视频制作、数据分析、广告营销乃至网络直播等内容,急需实现新闻实务教学转型发展。但就目前来看,新闻学专业教育转型面临较大的困难。首先,专业教学主题普遍存在缺乏危机意识的问题,多数教师经验价值遭到了弱化,知识结构老化,未能认识到新媒体发展给新闻传播环境带来的变革,知识更新速度无法跟上专业教育改革需要。其次,在教学内容上,由于教材更新速度较慢,难以与新时期媒体人才培养需求进行匹配。最后,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理论多实践少的问题,导致学生能力培养滞后于专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化。面对种种困难,新闻学专业教育在人才供给上面临较大的挑战,难以满足不断更迭演变的新闻传播环境的发展要求。

三、新媒体传播环境下新闻学应对挑战的对策

(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在应对新媒体传播环境带来的挑战时,还应加强新闻学专业定位,坚定媒体人在价值取向把控方面的立场,在新闻传播中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便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所以在与新媒体传播互动发展的过程中,新闻学专业还应做到严格遵守职业规则,强调新闻传播特征,使新闻维持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座谈会上就一再强调,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正确舆论导向。身为媒体人,应当将明辨是非作为新闻传播的主要目的,将新闻当成是受众与世界连接的重要途径,保证新闻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促使新闻价值得到不断提高。坚定维护新闻社会影响力,则能使新闻媒体与普通大众传播的新闻真正区分开来,始终做到实现新闻事件的深度剖析,从而对民众产生更强的吸引力,在当前媒介竞争日渐激烈的市场上坚守一方阵地,达到新媒体无法达到的效果,继而获得更大的新闻传播价值。

(二)创新新闻传播思维

作为新闻学从业者,还应创新新闻传播思维,从新闻传播现状出发加强与社会的互动和接触,以便更好地完成新闻素材的收集和加工,促使新闻稿件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为此,新闻编辑人员还应深入社会实践,使传播的新闻更具真实性和鲜活性,使新闻特征得到更好突显。过去新闻从业者总是凭借资料和经验进行新闻编辑,以至于难以实现新闻背后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映,因此受众难以对新闻事件进行全面了解。而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为受众多角度的获取信息提供了途径。面对这种局面,新闻从业者还应加强对网络工具的充分利用,加强对网络热门话题的把握,通过开动脑筋创新新闻视角,实现新闻内容创新,从而给受众带来新的冲击体验。在新闻编辑过程中,还应从受众角度出发进行各种风格语言和界面的运用,加强对新媒体传播和采编技巧的运用,从而使新闻传播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做到在媒体市场获得更大的市场影响力,继而使新闻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

(三)加强新闻传播教育

在新闻学专业教育方面,还应从新闻传播角度加强人才培养,引入更多实践人才充实专业教师队伍,促使专业教育理念发生变革。在此基础上,则要对专业实务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借助网络完成更多课程内容和素材的收集、整合,实现教育内容更新。为推动传统新闻传播实务教学方式的转型,则要结合互联网+媒体融合趋势,制定先进人才培养方案,在实践教学中探索全媒体内容生产与运营方法和路径,积极参与新媒体内容制作。此外,还应加强新媒体项目的引入,由师生共同参与项目活动,以便督促师生共同参与新闻学专业教育改革,满足新时期新闻学专业发展需求。

总之,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以至于新闻学存在价值及其从业者、教育者均受到了挑战,促使新闻学面对严峻的新闻传播格局。想要应对这些挑战,还应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维护新闻学的权威话语权。而从业者则应创新新闻传播思维,以适应新闻传播方式的变化,迎合受众需要。在新闻学专业教育方面,还要加强新闻传播教育,加强新旧媒体融合运用,继而更好地推动新闻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新闻学挑战受众
旅游类本科院校关于《新闻学概论》的教学改革与特色建设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用心感动受众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第52Q 迈向新挑战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