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筑牢“三资”监管“防火墙”

2018-03-29 11:45江苏省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江苏农村经济 2018年3期
关键词:三资村级集体经济

高 峰 冷 媛 吕 挺/江苏省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为切实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江苏于2017年开始在全省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治理,采取“实地+书面”调研的方式,排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主要风险点,同时组织力量对南京市审计局“百村审计”发现的630个问题逐一研究梳理。针对这些风险,制定《全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治理方案》,明确八项治理措施,并严格贯彻落实。目前,专项治理效果在广大农村地区正逐步凸显,为全省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支撑。

聚力创新,各项工作深入推进

全省各地紧紧围绕专项治理方案,以八项治理措施为工作抓手,细化实施方案,压实工作责任,深入推进各项工作,全省上下形成一片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阳光行动”试点。在全省13个行政村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公开方式。截至目前,全省13个市的6625个村开展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阳光行动”试点,超过全省总村数的37%。扬州市大力推进“e阳光”手机APP,目前已推广至1081个村(占全市总村数的98%),录入数据74万多户,发布信息15000多条。南京市开发市、区、镇、村、组、户六级一体的全市农村“三资”管理“E阳光”信息公开平台,设计9大模块,实现了管理平台和公开平台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与数据专享并存,目前正在全市各区推广。

强力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流转进场交易。各地按照交易范围全覆盖、市场交易全流程、社会监督全方位的工作要求,细化交易方案,实施部门联动,强力推动工作开展。目前,全省超过88%的村开展进场交易,总数达到15586个。连云港市出台《关于加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乡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大县乡两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力度,目前已有64个涉农乡镇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苏州市在整合7个县(区、市)产权分中心的基础上,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内建设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全面推行农村产权线上交易,通过开发线上交易系统,与农经部门资产管理系统无缝对接,实现交易环节全程留痕可追溯,确保交易高效透明。

扎实推进村级资金管理非现金结算。自2017年7月部署“村务卡”试点工作以来,试点地区根据《关于开展村务卡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取消村里的现金收支,使用村务卡让每笔资金流动都留下痕迹。截至目前,全省10016个村开展了“村务卡”试点行动。宿迁市在全省率先推行“村务卡”村居全覆盖,全市1447个村居(社区)已开设基本结算账户。泰州市通过规范村级所有收入、支出全部采取非现金形式,实现所有对象、所有项目、所有金额三个“全覆盖”,目前全市实现非现金结算的村达1599个,占全市99%,涉及农户114.97万户。常州市通过“村银通”和“村务卡”进行一收一支两条线管控,最大程度减少现金支付结算,形成“一卡通”的常州模式。

积极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目前,全省已有13个市的95个县13953个村启动了清产核资工作,占全省总村数的79%。苏州市在全省率先试点镇级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镇江市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清产核资工作。南京市制定了《南京市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规程(试行)》等多项技术标准和规范,按照“三全八步、实测实查”要求,摸清了全市农村集体资产,目前全市村组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已全面完成。盐城市按照“资产清查、权属界定、确权登记”三步走的策略,在各县(市、区)全面开展清产核资,目前已全面完成第一阶段工作,预计上半年可以全面完成该项工作。

强化审计监督和责任追究。督促各地通过县级抽审、镇级互审、联合专门部门审计、委托第三方审计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项审计。对村级财务收支、村干部任期与离任经济责任以及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三资”问题开展专项审计。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求及时整改,并追回集体经济损失,对涉嫌重大违法违纪违规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以县(市、区)为单位制定岗位责任清单和问责办法,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岗位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自职责和追究形式,按照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从最终环节层层查起,实行“谁失责,谁担责”。专项治理以来,淮安市有885个村完成了农村集体经济专项审计工作,盱眙县与南京审计大学合作开发了农村集体“三资”在线审计平台,金湖县计划用三年时间对全县所有的行政村进行轮审,目前已完成首批36个村的审计任务。如东县建立了县委农办财务科和退职镇农经干部组成的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治理审计小组,对全县15个镇的村交镇代管资金进行全面审计。

亮点频现,专项治理成效显著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地紧紧围绕相关实施方案,大力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信息化和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

有效维护了农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老百姓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村群、干群关系得到大大改善,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试点情况充分证明,“阳光行动”是搭建农村基层民主平台、拓宽农民参与民主管理渠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举措。各地通过以“互联网+”为手段,以民主、公开为途径,以公开推送、公开交易、公开操作为主要内容,切实解决了一些地方财务公开流于形式、“三资”管理不到位、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等突出问题。

有力促进了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水平提升。

专项治理督促各地从制度上找出漏洞,有效预防了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农村自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乡村治理得到极大改善。通过推进村级资金管理非现金结算,健全了村级收支预算管理、村级开支审批报账等各项配套制度,明确了审核、报销、接待、支付等资金管理关键环节的具体要求和规定,强化了资金管理全流程监控,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痕迹管理,从源头上杜绝了收不入账、坐收坐支等违法违纪现象,提高了村级支出透明度。通过对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将集体资产按照资源性、经营性、非经营性分类登记,实行台账管理,保护用好资源性资产,盘活用好经营性资产,管护好非经营性资产,全面加强了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有效解决了集体资产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核算不准确、分配不公开等突出问题。

切实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通过进场交易,进一步规范了全省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行为,杜绝了场外交易和暗箱操作,有效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实现资产资源溢价增值,更好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益,进一步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造血”功能,提高了农民财产性收入。2017年全省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长近5%,农村人均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

突出重点,固化治理工作成果

全省各地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着部分地区认识不够深刻、工作推进不平衡、制度落实不到位、工作队伍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围绕遏制农民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突出重点,继续深入推进各项工作,全面总结,先行先试,夯实农村改革基础。

创新方式,着力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快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拓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内容,完善记账、管理、预警、监督功能模块,及时将清产核资后的数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名册等信息录入信息平台,实行动态管理,促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互联互通,实现数据资源兼容共享。全面开展“阳光行动”试点,以“互联网+”为手段,引导各地探索以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定期推送农民关心的信息,切实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指导各地完善平台功能,优化推送内容,提升“阳光行动”实施效果,持续扩大“阳光行动”试点范围,扩大农户覆盖面。

多措并举,努力提高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能力。加快建设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信息平台,推动农村资产资源大数据平台建设,定期公开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市场交易情况,在总结成功经验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村级资金管理非现金结算,大力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流转进场交易。全面推行村级资金管理非现金结算,扩大“村务卡”试点范围,对村级经费实行预算管理制度,与农户发生的往来结算走农民“一折通”渠道,资金流向全程留痕,提高各地资金管理使用的安全性和透明度。指导各地积极创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不断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加强村会计队伍建设,实行镇级统一管理、集中培训和交叉轮岗,提高村会计的财务核算能力和监督水平。选择一部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强、业务量较大的村,在清产核资到位之后,开展村级财务第三方代理试点。

着眼长远,积极构建全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总结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治理情况,对成功做法和先进典型在全省进行推广,把专项治理工作中深受农民群众欢迎、需要长期坚持、比较成熟的经验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着力抓好建章立制。针对专项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原因,找准症结,举一反三,及时堵住制度漏洞。坚决维护“三资”管理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形成的制度行得通、指导力强、长期管用。完善村级民主决策机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以民主促落实,以公开促执行,推动“三资”管理各项制度规定在广大农村基层落地生根。

规范管理,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大力推进全省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任务,争取在2019年底前全面完成。加快科学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全面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猜你喜欢
三资村级集体经济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广州: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全程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