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加快淮安乡村振兴步伐

2018-03-29 11:45张进成江苏省淮安市农业委员会主任
江苏农村经济 2018年3期
关键词:农产品农业

张进成/江苏省淮安市农业委员会主任

江苏省淮安市近年来聚焦重点、狠抓落实,全市“4+1”主导产业加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迈出新步伐,农业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向前、稳中提优的良好态势,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三农”工作总要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照中央和省市的“三农”工作目标任务,淮安市从五个方面扎实抓好落实,强力助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将结构调整“一抓到底”,着力提高效益收入

淮安市突出“特色”导向,在生产结构调整上,适当控减常规水稻种植,压减玉米面积,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20万亩,扩大小杂粮、红椒、瓜蒌、香瓜、中药材、“四青作物”等有一定规模、发展基础的经饲作物种植,推进“粮经饲”统筹发展,调高调优生产结构,提高产出比较效益。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突出放大“4+1”产业资金导向示

范作用,整合打捆集中使用产业化项目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资金投向“4+1”现代农业,调大调强优势产业规模,使“4+1”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之比超80%。沿白马湖、洪泽湖发展“绿色有机”优质稻米,核心区域面积100万亩,直供直销南京市场20万吨;着力推广“稻椒轮作”“稻菜轮作”和“稻瓜轮作”模式,合理规划布局食用菌产业,建设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10个,加快培育形成一批“5151”高效园艺产业;深化“263”专项治理,加速中小养殖户退出,依托温氏、正大、康源等畜禽养殖大龙头,通过“六统一”代养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养殖水平,鼓励合作参与“淮安黑猪”“洪泽湖鹅”“金湖麻鸭”等保种选育和繁育基地建设,稳定畜禽养殖收益,叫响地方品牌,全市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达72%以上;加强与中科院水生所、南农大的产学研合作,优化育种、防病、加工、流通等标准化规程及全程技术指导服务,全市虾蟹养殖面积保持在50万亩以上,“盱眙龙虾”产业富民效应达百亿级,“洪泽湖大闸蟹”亩纯效益超3000元。2018年,计划重抓洪泽湖大闸蟹、淮安红椒和淮安黑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形成特色产业集聚优势,切实将资源特色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

将质量品牌“靠前重抓”,着力促进兴农强农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兴旺”,必须靠前重抓质量品牌,以质量来兴农,用品牌来强农。落实“标准化+”现代农业行动,按照“有标对标,无标补标”的原则,重点修订完善一批“4+1”主导产业标准化生产规程,制订发布一批稻米、畜禽、园艺和水产生产、加工、销售、包装、流通等标准化生产规程,建设一批严格遵照规程的“4+1”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确保主导产业、重点行业、主要区域“标准化”生产全覆盖。支持金湖县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其他县区争创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以争创为抓手,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队伍、平台和网络建设,运用市级质量安全监管APP加快“二维码”追溯、“产地准出”和“信用黑名单”制度落地。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七大专项整治”,坚持“产管并举”保障质量安全,夯实产业品牌发展根基。品牌是质量安全的象征,要大力树品牌、创品牌、用品牌、护品牌。制订全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出台推进全市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的意见,成立市级层面的农产品品牌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良性互动发展。适时发布全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形象标识,制订授权管理使用办法,编制全市首批知名品牌农产品名录,举办品牌农产品专题展示展销会,建立品牌农产品网上商城,加大冒牌贴牌等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树立叫响一批“淮字头”农产品品牌,提高在市场和消费者中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任度,由“卖原料”转向“卖产品”,“按斤按堆卖”转向“按个按只卖”。

将拉长链条“重锤响鼓”,着力激发增添动能

农业常被称为“吃饭经济”,主要原因在于功能单一、产业链条不长、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不足、三产融合度低。要发力向农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和多功能链要效益,重锤响鼓拉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其中,农产品加工发挥着产业融合承上启下的功能,是拉长提升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关键一环。围绕国家农产品初加工名录,主动向上争取实施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初加工项目设施。扶持双汇、苏食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大力发展稻米、畜禽、水产等精深加工项目,加快主导产业产品提档升级。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加大投资3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招引力度,围绕主导产业链,重点引进新上50个左右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以项目强力支撑产业发展。借助淮安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契机,与乡村旅游深度结合,依湖、依山、依A级景区配套建设一批农家乐、渔家乐、休闲农渔业示范村、特色农业小镇、休闲农庄,拓展农业休闲观光功能。将4个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8条省级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台创园、百花园,以及白马湖、洪泽湖、荷花荡、温泉度假区等,合理编排,串点成线,分时令季节,与乡村旅游同步同场宣传推介,扩大知名度、影响力;出台创意休闲农业规划,启动举办淮安农业嘉年华、兰花节、草莓节、熏衣草节、葡萄节、西瓜节、龙虾节、螃蟹节等农业节庆活动,与农事体验、亲子活动、民俗节庆互动融合,多渠道、多方式调动广大市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休闲农业成为农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生态家园 美丽淮安

将生态绿色“连年加力”,着力擦亮农业底色

绿色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助力“生态宜居”、生态文明建设,农业须连年加力“搞绿”。深化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广深松耕改土、测土配方施肥、休耕轮作、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行动,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20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30万亩次,深耕绿肥轮作面积3万亩,加强耕地保护与肥力提升,让“万物之源”绿起来。紧紧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继续推进减化肥、减化学农药行动,深入实施绿色植保工程,开展统防统治、绿色生物防控,扩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应用覆盖面,使全市化肥农药用量保持“零增长”,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61.5%。进一步健全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政策措施,重点育强生物质发电、食用菌等秸秆生态循环利用主体,减轻还田压力的同时,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秸秆综合利率达94%。洪泽区的紫山食用菌公司形成了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模式,有力减控农业面源污染的基础上,带动了周边农户就近就业增收。引导扶持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和智能化提升粪污处理利用设施,规划建设一批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和有机肥加工厂,开展社会化畜禽粪污处理服务,加强粪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推广果菜沼畜循环、猪沼藕(稻)、粪便外置发酵床技术模式,全市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超过92%。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种养循环示范县,引导“三品一标”产品、产地和企业认证,引领全市绿色农业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林业、生态渔业建设,新建、更新和完善农田林网控制面积10万亩,内河湖泊增殖放流600万尾,着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将主体营销“牢牢扭住”,着力强化创业创新

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应牢牢扭住主体,增强创业创新能力,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联农户,已成为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现代农业的主体力量。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多引进实力雄厚、有品牌、有市场,类似双汇、温氏这样的大龙头,实现引进一个企业,带动一方经济。同时,加大对现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通过兼并、重组、联合、上市等方式,组建产业化联合体,持续做大做强,开发市场前景好的产品,采取合同订单、技术指导、托管服务、入股分红等模式密切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培训提升农民电子商务、“三新”技术模式、食用菌生产、社会化服务等专业技能,引导农民找准创业创新的方向,新增职业农民培育度4%以上。围绕全产业链,大力培植主体多元、服务专业、综合配套、覆盖全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产品好,还要卖得好,下力气解决“长于生产、弱于营销”长期困扰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难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能人大户、经纪人的作用,积极推进品牌农产品“农企、农超、农校、农社、农餐”等对接,采取订单生产、合作协议、共建基地、直供直销等方式,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起来。争取各方支持,新建一批农产品田头市场、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加大“互联网+”现代农业在农产品市场营销方面的应用,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招引大型电商进农村,建好管好用好益农信息社,筹建淮安品牌农产品网上商城,提高农产品网上销售比例。统一品牌标识,在大中城市开设品牌农产品连销直营店,组织参加举办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充分把实体销售和网络销售搞好搞活,提高全市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带动农户分享增值收益。□

猜你喜欢
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这些模式解决农产品滞销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