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五个主攻”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的“东台样板”

2018-03-29 11:45孙高明江苏省东台市副市长
江苏农村经济 2018年3期
关键词:富民农业农村

孙高明/江苏省东台市副市长

近年来,江苏省东台市紧扣“融入长三角、建设新东台”主题,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发展高品质、高效益农业,重抓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新提升,农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分别突破100亿元、200亿元大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农业现代化水平位居江苏第一方阵,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跃居全国第一。新时代、新征程中,东台市将聚力“五个主攻”,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乡村振兴的“东台样板”。

主攻富民增收,紧扣发展核心,夯实乡村振兴之基

生活富裕的前提是产业兴旺,而农民富裕的前提必然是农业产业的兴旺发达。要紧扣农民富裕这一农业农村发展的核心任务,瞄准产业兴旺这一乡村振兴的关键基础,大力培育“4+N”特色主导产业,示范推广八大富民模式,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快速富裕。

全面提升“4+N”特色产业。整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持续组织实施每年10万亩农业结构调整工程,重抓“四个一”优势产业和一镇一特、一村一品,进一步做特一只瓜、做精一篮菜、做优一根丝、做大一棵树,挖掘提升一批特色产业、特色产品,推动区域布局调“优”、主导产业调“强”、特色品牌调“响”、产品效益调“高”。

重点推广“八大模式”。积极示范推广现代农业富民、“一片林”富民、龙头企业富民、新经济富民、全民创业富民、电子商务富民、生态旅游富民和光伏产业富民等“八大富民模式”。拓宽村级集体增收渠道,组织实施经济薄弱村挂钩帮扶行动,发挥部门优势,强化帮扶措施,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兴建贸易市场、标准化厂房,培育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土地流转、统租分红,实现开发型增收、经营型增收、服务型增收、物业型增收、合作型增收相结合。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脱贫。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因人精准施策,推进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教育支持、健康扶贫、社保兜底等扶贫政策落地见效。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鼓励民营企业家、社会组织、个人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形式参与扶贫济困。实施电商扶贫工程,拓展农村贫困人群增收新途径。

主攻绿色生态,坚持发展底色,绘就乡村振兴之美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加快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突出发展创意休闲农业,让农民从绿色、生态效应中获得更多收益。

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全面推行测土配方和精准科学施肥,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大力推广“粮食绿色生产为主,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的立体生态循环模式,实行稻田养鸭、稻田养蟹,延长产业链条。

全面推进“一片林”和“河长制”。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继续加大“珍贵化、彩色化、效益化”树种栽植力度,统筹推进农村绿化、城镇绿化、绿色通道、拓植桑园等造林工作,突出推进沿海新林场和成片林、森林小镇、森林村庄建设。以全面深化“河长制”为抓手,组织开展河道“三乱”(乱占、乱建、乱排)专项整治。

加快建设特色田园乡村。抢抓全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示范市的机遇,从整体村庄定位、发展方向、用地布局完善规划设计,对在建的重点项目布局和建筑设计上进行细化。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在村庄规划设计、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乡村治理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工作推进办法,选择有条件的村开展市级试点。

全域发展创意休闲农业。进一步放大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效应,立足水乡风情、田园风光、滩涂风貌、森林风景等特色资源禀赋,在全力打造“一林、一城、一镇、一村”核心景区基础上,着重实施创意休闲农业“345”工程,努力将创意休闲农业打造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引领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新型支柱产业。

主攻科技装备,强化发展支撑,插上乡村振兴之翼

突出品种更新、技术革新、装备提升,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装备水平,切实增强科技支撑能力,为农业农村插上腾飞的翅膀。

提升技术适用化水平。进一步引进稻麦、玉米、瓜菜新品种,示范推广无人机、毯状苗收获机等新机具和深耕深松、精量播种、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推行农机农艺融合,大力开展绿色高产增效模式攻关,抓好麦秸全量还田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和麦子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的示范应用。

东台三仓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张捷/摄

提升作业机械化水平。主推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水稻机插秧技术、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小麦精量播种技术,严格控减直播稻,积极培育集中供育秧基地,扩大集中供育秧面积。因地制宜发展林牧渔业、畜禽养殖、特色农产品加工等生产领域的机械化,不断向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延伸,努力突破关键技术。

提升设施高端化水平。坚持“高端化、创意化、效益化”思路,重点发展10米以上跨度钢架大棚、连栋大棚、玻璃温室大棚,探索建设金字塔型大棚、“四角型”联体玻璃温室等创意大棚,每年新增设施农业2万亩左右。按照“高效性、精准性、科学性”的思路,更新供肥施药设施,在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综合体率先探索统一的工厂化供肥施药,改“一家一户”施肥用药模式为“工厂化”统一供肥施药模式。

主攻加工开放,拓展发展市场,健全乡村振兴之链

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以外向带动提升农业开放程度,着力打造农业发展全产业链。

强化品牌引领。大力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提高品牌层次,深挖品牌价值,规范品牌运作,释放更多品牌兴农富民效应。把质量建设作为核心,强化生产源头管控、农业投入品管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创成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重抓知名品牌创塑,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申创“三品”品牌和地理标志农产品。

强化市场导向。充分挖掘“东台蚕茧”、特色水产等优势农产品的出口潜力,扩大东台农产品订单式生产规模,提升外向型农产品品牌价值。持续加大“瓜儿熟了”旅游推介会、鲜菜网和鲜果网等平台载体宣传推介力度,投放公益性广告。利用中国农交会、江苏农洽会等平台,努力突破农业利用外资项目,鼓励水产养殖行业扩大对日韩、欧美等市场出口,加快沙蚕养殖基地建设,巩固日本、比利时等传统市场,拓展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强化龙头带动。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加强农业对外交往与合作,提高农业外向化水平。突出龙头带动,深入推进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工程,鼓励企业拓展规模、技改扩能、创新创牌、联农带农。重抓园区带动,扎实推进农产品加工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功能配套。

主攻改革创新,注入发展动力,激活乡村振兴之源

着眼于人、地、钱三要素,在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保障农业健康发展。鼓励种养大户、农村实用人才和青年致富带头人申办家庭农场,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试点。

做实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坚持试点先行、分批实施、梯次展开、统筹推进,精心组织镇级复核、县级自查,确保土地确权全部推进到位。健全完善土地承包信息管理系统,积极推进“三权分置”,指导农户有序开展土地流转,鼓励引导经营权向家庭农场、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集中,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开展股份合作,提升入股土地的亩均产出,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群、联合,发展土地集中型规模经营。

统筹推动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统筹推进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放活农地经营权。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开展资产评估、项目推介、抵押融资等配套服务,推进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集体机动地及水面使用权、集体经营性资产等八大类农村产权进场交易,着力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猜你喜欢
富民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小连翘撑起富民兴企大产业
兴边,富民,发展更均衡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乡村振兴|产业富民
振兴志 三代百姓“奋斗史”——思想始终“钉”在治穷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