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2018年发展前景可期待

2018-03-30 07:30
山东化工 2018年8期
关键词:吉瓦多晶硅分布式

张 东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2017年11月8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全面深化价格机制改革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风电、光电与火电同价,完善可再生能源价格机制。根据技术进步和市场供求,实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标杆上网电价退坡机制,2020年实现风电与燃煤发电上网电价相当、光伏上网电价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

1 结构性产能过剩反推行业良性发展

1.1 实际产量数据远低于规划产能

各大龙头企业官网上宣传的扩产量并不一定会最终落地,其宣传更多是为了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理性的光伏企业会依据市场行情掌握节奏,尤其是单晶硅片和电池端,受高纯多晶硅原料产能不足制约,其产量远没有宣布的产能庞大。

1.2 保持充分的供给增长,要提防结构性产能过剩

光伏产业存在于充分竞争的市场化机制,优胜劣汰伴随全产业发展周期。从多晶硅发展史分析,2007年前后,多晶硅价格被炒到500美元/kg以上,随后全国有几百家企业宣布上马多晶硅,当时确实也上马了五十多家,但是寒冬过后,存活下来的仅有7家,这七家万吨以上的多晶硅企业掌握改良西门子法封闭循环技术,在节能降耗、降本提质中发展壮大,成为全球多晶硅市场供应主力。光伏产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需求连年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供应的增长一定要高于需求的增长,适当的过剩能让低端产能退出市场,充分竞争有利于行业进步。

1.3 高纯度、高效率、高性价比产品稀缺,2018年优质产品仍供不应求

高品质、差异化、低成本是任何产品维持市场竞争力的砝码。在多晶硅料端,以龙头保利协鑫为例,根据公告其徐州基地电子级多晶硅已经量产,新疆多晶硅将完全满足CCz连续直拉单晶和N型单晶用料需求。可以预测,在2018年下半年扩建多晶硅产能部分释放后,能满足CCz连续直拉单晶的硅料和仅能满足铸锭需求的硅料,价格差距会拉开至1万元/吨以上,高品质硅料仍会供不应求。此外,保利协鑫在硅片端全面改造传统砂浆切割,产能翻倍提升的金刚线切改造年底将全部完成,金刚线配套黑硅技术大幅度提升晶硅产品效率降低成本,产能迅速释放以应对当前及2018上半年饱满的订单。相对隆基和中环的单一路线,坚持双线发展的保利协鑫在多晶主导推动全产业链降本增效的同时,在发展单晶产品方面,选择与以高技术高品质著称的中环股份交叉参股,实现单多晶技术并举。

1.4 落后产能逐步推出市场,马太效应将显现

多晶硅方面,综合电耗高于80~100kWh/kg的产能将退出市场;在长晶端,600kg以下的老旧铸锭炉、不能满足连续直拉需求的单晶炉将被淘汰;在切片端,落后的砂线切割产能在2018年年中就会完全退出市场,没有能力改造或者来不及改造的单多晶企业很难生存,即使金刚线切割改造完成,但是品质不稳定、工艺不成熟的硅片企业也将面临很大市场压力;在电池组件端,自动化程度低的产线将无法提供高效而低成本的光伏产品。

2 全产业链成本快速下降跑赢市场

中国光伏市场自2013年后呈逐步爆发趋势,每年最终新增装机规模均超年初预期。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16年初预测国内光伏新增装机18吉瓦,而实际新增装机34.5吉瓦;2017年初预测国内光伏新增装机20~30吉瓦,而1~9月新增装机已经达到42吉瓦。

2.1 光伏全产业链成本的快速下降是市场装机屡超预期的主因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07~2017年的8年间,光伏组件的市场价格36元/瓦下降到现在3元/瓦以下,下降了92%;并网光伏系统价格从60元/瓦降到7~8元/瓦,下降了87%;逆变器价格从4元/瓦下降到了0.3元/瓦,下降了92%。近两年光伏组件价格仍保持了30%以上的下降幅度。集邦新能源数据显示,组件价格从2016年初的4元/瓦以上下降到当前的3元/瓦以下区间,多晶组件在2017年初就降到了2.8元/瓦。到2020年,光伏发电价格再下降30%进而实现用电侧平价是有可能的。光伏产业链的下降速度远超预期,大幅降低了补贴压力,激发了全球各大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运用光伏发电的动力,这是光伏装机量每年超预期的最主要原因。

2.2 技术红利释放,未来产业链成本仍将持续下降

在硅料端,多晶硅产能扩张速度小于下游扩产速度,供不应求价格攀高的市场现状不可持续。根据各多晶硅企业公开资料,2018年西部新建产能将逐步释放,大全新能源、新特能源、保利协鑫这些龙头企业都有累计超过10万吨的优质产能扩张计划。另外,在长晶端,多晶铸锭在不购置新设备的情况下,G7铸锭炉改G8将提升30%的产能,并通过热场改造优化晶体结构进一步提升效率;直拉单晶方面,CCz连续直拉单晶技术和铸锭单晶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在切片端,金刚线切割在多晶领域的普及降低30%的综合成本,金刚线线径、价格还有进一步下降趋势,金刚线切割+黑硅+PERC把多晶效率提升至20.5%。在电池组件端,HJT、IBC、MWT、半片技术、叠瓦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提升组件功率。全产业链各环节降本增效技术红利充分释放,将带来终端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据中信电新分析,2019年底光伏度电成本有望达到0.4元/度。

2.3 分布式光伏、光伏扶贫、"领跑者"项目是拉动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1~9月国内地面/分布式电站分别新增27吉瓦/15吉瓦,同比增长20%/300%,分布式装机增长迅猛。2017年11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的通知》,明确分布式发电就近利用清洁能源资源,实现市场化交易。分布式没有指标瓶颈,“隔墙售电”突破限制,电网代收电费不用再担心违约问题。而且,市场已经衍生出了多种分布式“光伏+”模式,屋顶光伏、农光一体、渔光一体等,据中信电新测算,以上总计潜在装机量约7200吉瓦,业内认为,分布式的爆发2017年仅是起点。光伏扶贫方面,截至2017年9月,已有13个省将指标全部纳入光伏扶贫,根据公布数据测算总量将达10吉瓦。光伏扶贫有不拖欠补贴、保证消纳等优势,在重要国策支持下,光伏扶贫政策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持续开展。"领跑者"政策在"十三五"期间规划了4年32吉瓦的指标,虽相对总量不大,但对光伏产业的带动示范作用明显。在普通集中式地面电站指标逐步紧缩的态势下,分布式、光伏扶贫、“领跑者”项目等将成为市场替代主力。

2.4 补贴将逐步退坡,龙头企业引领平价上网

随着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降,补贴需逐年递减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我们认为,新能源产业在襁褓期需要国家扶持,如果不能持续降低度电成本,产业将会失去生命力。光伏实现发电侧平价后将摆脱补贴,各个环节充分竞争,没有品质和成本优势的制造企业将会出局,最终生存下来的是制造端龙头企业和具有创新商业模式的小微配套服务企业。

3 新兴市场爆发,贸易壁垒影响式微小

3.1 欧洲光伏市场逐步萎缩

受经济不景气影响,欧盟各主要成员国大幅削减补贴,以价格承诺机制约束的贸易保护制约光伏发展。中国大部分主要光伏企业已经退出价格承诺协议,主要以第三地产能出口欧洲。欧洲市场规模小,加上中国企业有规避措施,其贸易政策对中国光伏出口几无影响。

3.2 美国“201”条款对行业整体影响有限

美国政府9月22日作出了损害裁定,对所有进口到美国的光伏产品发起“201”调查,时近年末,我们判断"201"最后的判决肯定对包括中国光伏在内的非美国产品不利。但是美国市场明年上半年的需求已经在今年下半年突击进口美国境内,明年下半年以后的需求取决于美国各洲光伏发电市场的走向,美国本土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企业已经不具备光伏产品制造竞争力。短期来说其他国家产能无法满足美国需求,那么收重税意味着光伏组件的采购只能提高价格,对于美国光伏产业发展是严重打击,美国市场动荡对总体需求影响有限。

3.3 印度光伏制造产业链薄弱仍需中国光伏原料产品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印度已经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场及我国最大的光伏产品出口国,受严重的雾霾影响,印度宣布了庞大的清洁能源推进计划,但是印度光伏制造产业链不完整,短期内仍严重依赖中国进口。2017年7月,印度商工部发布公告,对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以及马来西亚进口的光伏电池及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印度市场的发展离不开高性价比且产能充足的中国光伏产品,尤其是占据全球产能9成的硅片产品,所以硅片不在反倾销调查的目录里。不过阿特斯、协鑫、晶澳等多家光伏龙头宣布和印度企业合作推动光伏产品制造在印度落地。

3.4 新兴市场爆发出口增量超出传统市场下滑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公布数据,2017年1~8月硅片出口量同比增加23.4%,集中在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泰国、越南、韩国,这5个国家出口额占比超90%;电池片出口量同比增加39.1%,市场主要在巴西、印度、韩国等国家;组件出口量同比增加33.6%,出口欧美日成熟市场趋于稳定,东南亚、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逐步扩大。可以看到,中国全产业链光伏产品出口主力已经变为新兴市场,欧美贸易壁垒已经影响不大。

4 2018年光伏发电价格下调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日前,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项目价格政策的通知》(简称《通知》),明确降低2018年光伏发电价格,积极支持光伏扶贫,逐步完善通过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等具体政策。

首先,此次上网电价下调的原因包括:光伏电站效率提升,电站成本下降;光伏上游企业盈利能力强,电站规模不断扩大,说明行业利润高,有调价空间;国外光伏电站成本也在降低,电价也在不断下降,最低电价已可降低到0.2元/kWh,因此,光伏行业有降价空间;也就是说,一方面因为光伏行业的生产企业盈利能力变强,成本降低,所以光伏发电价格有了调价空间。另一方面,光伏侧平价上网也成为可能,由此也将拉动需求放量。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成本快速下降。调整后的标杆上网电价,能够继续保障光伏发电项目获得合理收益,保障新能源项目投资吸引力,促进光伏全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事实上,这只是近期对光伏产业产生重要利好的政策之一。

5 分布式光伏有望“双超”地面电站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17年中国分布式光伏呈现爆发式增长,分布式光伏在新增光伏市场中的占比由12%升至36%,预计2018年的分布式光伏有望在增速和新增装机规模上双双超越地面电站。分布式光伏分为工商业分布式和户用分布式,工商业分布式起步远远早于户用光伏,户用光伏则在2017年才出现“群雄争霸”的场面。户用光伏系统设备企业包括汉能、天合、晶科等,形成了从龙头光伏企业到小型经销商,再到居民家庭的“全民光伏”市场,成本和补贴双降,使得限制光伏行业发展的天花板越来越高,更大的市场空间正在逐步释放。

6 总结

光伏行业的核心是技术进步推动成本下降,最终实现平价上网,在未来,高效电池片将成为主流,黑硅、MWT、HIT、IBC技术的运用将持续推动成本下降,电池转换效率逐步提高,高效电池成为主流,当前,在“领跑者计划”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下,各种晶体硅电池技术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而N型晶硅电池则开始进入小规模量产,技术进步较为迅速,包括使用PERT技术的N型晶硅电池、HIT等异质结电池和IBC等背接触电池将会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猜你喜欢
吉瓦多晶硅分布式
IAEA发布核电发展预测报告
德国:可再生能源产能全球第三
意大利:明确2030年可再生能源目标
争议多晶硅扩产
分布式光伏热钱汹涌
分布式光伏:爆发还是徘徊
基于物理冶金多晶硅太阳电池的磷扩散工艺
基于DDS的分布式三维协同仿真研究
多晶硅进口量价双重压制 国内企业再陷生存困境——2015年3~4月国内多晶硅市场评述及后市展望
新型多晶硅还原炉底盘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