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创客聚居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2018-03-31 02:27李嘉华
山西建筑 2018年7期
关键词:空间规划创客双创

洪 婷 李嘉华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10)

0 引言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中大学毕业生成为“双创”主力军,城市规划没有为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提供制度和机制,城市规划有必要开通绿色通道支持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为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1 大学毕业生创客聚居实态与聚居意愿

大学毕业生创客:是指在大学毕业后的1年~3年内将自主创新创业作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和大学毕业3年(往届生以毕业3年为限依据:a.大学生创业税收优惠以3年为限;b.一半以上已创业大学生的创业时间为毕业1年~3年内)之内的往届毕业生。

大学毕业生创客聚居空间:以居住为主,复合办公、休闲、娱乐、发展等多方面活动内容,满足创客生活需求、创新创业需求和自我发展需求,以创新创业为灵魂的集宜居、宜业、宜创于一体的聚居空间。其与一般居住空间的主要区别为其空间带有明显的创新创业属性,如达到双创用地和配套标准。

良好的聚居状态会催生创新创业,创新宜居的大学毕业生创客聚居空间必将成为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的摇篮。

1.1 调查基本情况

笔者于2017年6月~9月期间对深圳、武汉、成都三个城市的大学毕业生开展“大学毕业生创客聚居实态和聚居意愿”问卷调查,发放试卷450份,最终有效问卷287份,调查样本如图1所示。

1.2 创客双创现状

大学毕业生创客双创现状调查是研究大学毕业生创客聚居空间规划设计的基础,只有摸清现状,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规划设计和设施配套。

1.2.1创新创业趋势

2012年—2014年,短短三年间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从2.0上升到2.9,2015年和2016年保持在3.0,未来仍会持续上升(见图2)。表明随着双创运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大学毕业生必将成为双创运动的主力军。

1.2.2创新创业现状

大学毕业生创客创新创业现状调查项目包括创新创业地点、创新创业组织、创业人员规模、创新创业行业、创新创业困难。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大学毕业生创客的双创地点主要是在公司和普通住房中,在双创机构创新的创客仅占21.3%;其双创组织主要以团队创业为主,其次是个人创业;双创规模大部分为10人以内,以3人~5人规模最为常见;其双创主要集中在教育业、零售、通信等行业;有19.8%的大学毕业生创客存在场地困难,这其中一半以上存在居住场地困难。

1.3 创客聚居实态与意愿

1.3.1创客聚居实态

大学毕业生创客聚居实态调查是大学毕业生创客聚居空间规划设计研究的前期必要环节,其调查项目包括创客业态、住房面积、业居状态、住房权属、住房类型、聚居形式,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

如图4所示,大学毕业生创客中一半以上正在从事创新创业,其余创客有明确计划毕业3年内创新创业;其现有人均住房面积主要分布在20 m2~29 m2区间,其次是30 m2~39 m2区间;其业居状态以临居为主;其住房权属以租房占绝对比例;其住房类型以普通住房为主,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比例仅占19%;其聚居形式以合居为主,独居仅占15%。

1.3.2创客聚居意愿

大学毕业生创客聚居意愿调查是大学毕业生创客聚居空间规划设计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规划设计中需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尽可能予以尊重。其调查项目包括聚落位置、配套设施、交往空间、休闲时间、业居状态、住房面积、居住户型、住宅功能。调查结果如图5,图6所示。

如图5,图6所示,大学毕业生创客最看重聚落位置因素前三项,分别为租金便宜、交通方便、上下班通勤距离短;其意愿配套设施中,交通配套和网络配套为必要配套,餐饮配套和休闲娱乐设施配套为重要配套;1/2大学毕业生创客意愿交往空间的面积占比为聚居空间总面积的40%以上;半私密空间是其最看重的交往空间;其休闲时间主要在30 min之内;其意愿业居状态以临居为主;其意愿住房面积区间集中在30 m2~60 m2,其中选择40 m2~49 m2的创客最多;其意愿居住户型以“一室”为主;86%的创客认为住宅应兼顾居住和工作功能,5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创客认为住宅应兼顾居住、办公、交往、娱乐多重功能。

2 大学毕业生创客聚居空间规划设计

基于对大学毕业生创客双创现状和创客聚居实态及意愿的调查提出大学毕业生创客聚居空间规划设计构想。

2.1 用地规划

2.1.1用地性质

大学毕业生创客聚居空间是复合居住、办公、休闲、娱乐、发展等多方面活动内容的集宜居、宜业、宜创于一体的聚居空间。目前对于创客聚居空间的用地性质大致有三种:一是居住用地;二是工业用地;三是科研用地,但都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应当根据城市创新创业指数的不同,在这三大类用地中兼容必须的双创人员居住容量。

2.1.2用地布局

1)布局原则。

大学毕业生聚居空间规划设计须遵循“大聚居、小杂居”原则。“大聚居”是指当大学毕业生创客聚居空间规模大于居住区组团的规模时,可以选用独立用地。“小杂居”是指当大学毕业生创客聚居空间规模小于居住区组团的规模时,原则上不选用独立用地,可布置在一般住区内或产业园区内,与其共享配套设施。老城区以小杂居为主,新城区和近郊区以大聚居为主。

2)布局策略。

大学毕业生聚居空间规划设计布局策略如下:a.结合公共交通选址,以公交为导向:建议其在距公交站点300 m~900 m的半径范围内布局。b.结合城市办公区选址,控制通勤距离:建议其在距城市主要办公区和从业区的30 min通勤圈内布局。c.结合高等院校选址,共享高校资源。d.结合自然景观选址,创造优美环境。

2.1.3用地配置

1)配置形式。

创客聚居空间的配置形式可分为三种:一是独立占地;二是配置在商品住宅项目中;三是配置在双创园区中。

2)配置比例。

2017年城市双创指数排行榜发布,将17个双创程度较高的城市分为三个梯队,其中深圳为第一梯队,成都为第二梯队。为便于创客空间配置比例的研究,本文将一、二、三梯度外未上榜但双创指数大于5的城市归为第四梯队,双创指数在0~5之间的城市为第五梯队。由于第五梯队的双创城市双创指数非常低,设定其创客聚居空间配置比例为0%。

a.独立占地。独立占地的创客聚居空间规模建议按照居住区各级规模配置。

b.配置在商品住宅项目中。深圳市《关于完善人才住房制度的若干措施》规定,除利用公共设施上盖及周边用地配建人才住房外,招拍挂出让的其他商品住宅项目用地应配建不少于总建筑面积10%的人才住房。本文建议借鉴深圳指标,第一梯队双创城市的商品房小区配建创客聚居空间比例为10%,其余梯度双创城市呈均等式递减,具体比例建议如表1所示。

c.配置在双创园区中。成都市鼓励工业企业在原有建筑物上增加层数用来建设人才公寓,并规定生活服务配套性设施修建比例的界定是不得超过总建筑面积的15%。然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中规定工业用地内的生产辅助建筑的总量不得超过总建筑面积的7%。因此,可以认为成都市在此基础上扩增了占总建筑面积8%的生产辅助建筑量用于人才公寓建设。本文建议借鉴成都指标,设定第二梯队双创城市的双创园区配建创客聚居空间比例为8%。其余梯度双创城市呈均等式增减,具体比例建议如表1所示。

2.2 双创配套

2.2.1交往空间配套

对于交往空间配套,笔者建议:交往空间达到总用地的40%;多营造有魅力的半私密公共空间;要重视以居住场所为中心的15 min休闲圈的打造。

表1 创客聚居空间配置比例 %

2.2.2创新创业配套

笔者建议双创基本配套设施应包含以下设施:

1)网络配套:社区网络全覆盖,保证网速和网络安全。

2)线上社区:不同背景思维的碰撞,合作交流。

3)社区数据库:住户免费下载网站资料或浏览网页有特权。

4)实体空间:双创工作室、双创活动室、报告厅、会议室、图书室、咖啡店。创客规模越大,双创配套设施标准越高。

2.2.3生活服务配套

大学毕业生创客最关心和最迫切需要的是最基础的交通出行、吃饭购物的生活服务。笔者建议生活服务设施应包含以下设施:地铁站和公交站、餐饮店、咖啡馆、综合百货店、洗衣店、便民店、居民健身设施等。

3 结语

本文的研究成果表明,大学毕业生创客的聚居实态和聚居意愿具有特定的特点,大学毕业生创客聚居空间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其特征。大学毕业生创客聚居空间用地规划方面,在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科教用地中兼容必要的创客聚居空间,采用“大聚居、小杂居”的用地布局形式;双创城市梯次决定其创客聚居空间配置比例。大学毕业生创客聚居空间双创配套方面,保证交往空间用地面积,配套有利于创业创新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生活服务设施配套建议以解决最基础的交通出行、吃饭购物的服务为主。大学毕业生创客聚居空间规划设计属于城市规划领域新课题,理论研究十分薄弱,本文仅是抛砖引玉,其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城市规划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7中国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2]洪大用,毛基业.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2016[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3]鲍春雷.中国青年创业现状报告2016[J].中国劳动,2016(9):4-14.

[4]国土资源部.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Z].

[5]深圳市委.关于完善人才住房制度的若干措施[Z].

[6]成委发.关于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提升国家中心城市产业能级土地政策措施的实施细则[Z].

猜你喜欢
空间规划创客双创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银河空间规划委员会
空间规划的海外经验探讨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思考与展望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