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扶持力度 壮大集体经济奋力开创新时代乡村振兴新局面

2018-04-01 18:15谭志民
山西财税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试点工作村级集体经济

□谭志民

5月25日,运城市召开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学习考察报告会,对“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开放再扩大”作出重要部署。5月30日,在芮城县召开全市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市长三角考察报告大会精神,总结2017年以来的试点工作,把握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狠抓落实,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我们的工作可以从三个方面概况:

一、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增强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市委书记刘志宏带领党政考察团在长三角地区考察村集体经济发展时强调,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经营,推动农业经济大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巩固农村执政根基的重要保障。办好农村的事,关键靠党。农村党组织是我国社会组织的“末梢神经”,承担着农村治理的重大责任。农村党组织要发挥好领导凝聚作用,必须要有一定的集体收入作为物质基础。否则,穷家难当的困境,不但不能为群众提供必要的服务,而且也很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容易导致党组织“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的严峻现实,严重削弱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集体经济是全体村民的收入,惠及的是全体村民,只有支持农村党组织把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才能更好地增进农民福祉、发展农村事业,才能有效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活富裕是根本。农业税费改革后,农村党组织同群众之间的利益链接越来越少,而村级集体经济属集体所有、村民共有,是党群之间最好的利益链接点。当前,农村产业发展的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村民单打独斗只可能使极少数富裕起来,只有发挥集体的力量把村民组织起来抱团发展,才能有效应对市场竞争和风险。此外,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的脱贫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只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聚集体之智,举集体之力,才能补齐脱贫攻坚最后一块短板,不让一个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支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建设美丽乡村,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近年来,运城财政立足实际、主动担当,从有限的财力中不断地加大对美丽乡村的投入力度,不断强化政策供给、要素保障,为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运城市各级财政基本上还是“吃饭型”财政,一味依靠公共财政支撑村级发展是不可持续的。长远来看,建设好、管理好美丽乡村,主要靠农村自身,最终还要靠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只有集体经济持续加快发展,才能有力推动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开展村内自治管理工作,才能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水平,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在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中,财政部门是牵头单位,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及相关制度办法、组织实施、督导督查、绩效考评等。我们要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大意义,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扎实推进试点工作深入开展。

二、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全市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运城市通过竞争立项,2017年确定了芮城县、夏县、绛县3个省级试点县,永济市、临猗县2个市级试点县;2018年确定了河津市、盐湖区、闻喜县3个省级试点县,共拨付7000万元的扶持资金,县级整合、配套资金38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1.1亿元。一年多来,8个试点县明确发展思路,强化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以86个试点村为示范,迅速掀起了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热潮,探索出一批好经验、好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资源利用促增收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通过开发当地的土地山林、水面滩涂、自然风景、太阳能等自然资源的经济潜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拉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夏县瑶峰镇张家坪村流转连片土地500亩,建设效益可观的观赏牡丹园。被占用土地的农户,全部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入股的方式,每年分红,有力促进了农家乐生态观光和休闲旅游项目发展。该项目财政扶持100万元,整合相关单位资金200万元,已经完工,预计到2020年将实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100万元的目标。绛县的横东村、南柳村、平道村利用村里的荒沟、荒坡发展养殖业和花椒种植业,均取得良好效果。郝家窑村利用村里的地窨院发展乡村旅游,白家涧村利用涑水河整治后的荒滩地发展莲菜种植,有力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增收。

(二)提供服务促增收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由村集体组建各类经营服务主体,向群众提供农业生产、乡村旅游、仓储物流、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有偿服务,为村集体增加收入。永济蒲州镇西闫郭村投资90万元建设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今年6月份桃子等水果成熟后开始试运营,将有力带动周边3个村的农副产品交易,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试运营第一年不收取客户的交易费,并免费提供20个摊位。试运营第二年,对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进行公开招标,按承包经营方式进行经营,预计年收益15万元。同时还能拉动周边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发展。村集体收益三分之一分配给34户贫困户,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脱贫致富。

(三)物业管理促增收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通过盘活闲置的校舍、仓库、礼堂、祠堂等集体资产,开展租赁经营,或者新建物业项目,发展物业经济。该模式主要适用于区位优势明显的城中村、城边村、人口密集村或紧邻工业园区的村庄。河津市城区规模最大的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是米家关村的村集体企业。鉴于市场年久老化、设施落后的现状,该市安排扶持资金100万元,带动村集体投入700万元,新建1.3万平米的交易市场和仓储大棚,极大地促进了批发市场稳步发展,增加了集体收入。临猗县猗氏镇翟村利用城中村的区位优势,在原厂房的基础上改扩建大型仓储、仓库,盘活原有资产,增加集体收入。此外,闻喜县有3个试点村、盐湖区有3个试点村也采取了物业管理模式,提高了集体经济效益。

(四)混合经营促增收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通过村集体以集体资产资源参股经营稳健的工商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村企共建、村社联合、利润分红等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与企业、合作社携手发展、合作共赢。芮城县依托温氏集团进驻当地的优势,构建“公司+集体+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确定了以“温氏合作养猪”为主体产业,其他产业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16个试点村中有11个实行混合经营模式,进展顺利。其中,5个村和温氏集团合作建设猪舍,6月底前全部投入运营;大王镇大王村菊花加工厂项目预计10月份投产;东垆乡新庄村建设牛棚项目已上牛103头;南卫乡山底村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已给村集体带来4万收入。

值得借鉴的是,部分县在推进试点村集体经济发展中,还积极探索先进带后进、强村带弱村的发展路径,在更广范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绛县探索建立试点村与集体经济薄弱村利益联结机制,推进试点村带动其他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力争到2018年底,全县一半以上的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到5万元以上;到2019年底,各试点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

全市8个试点县,每个县都有很多好的经验做法,这里就不一一阐述。整体上看,各县的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人才缺乏。发展集体经济,最缺的是扎根农村的人才。有的村干部感觉任期短不想搞,有的怕惹麻烦不敢搞,有的能力不够不会搞。如何建强村两委班子,培养新一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致富带头人,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二是产业开发难。发展休闲旅游等农业新业态需要较强的经济实力、政策支持,这无疑是许多村庄的面临的一大难题。三是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一些村干部把村集体经济当作“唐僧肉”、“自留地”,很容易造成集体资产流失,导致试点工作得不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四是进展不平衡。有的试点村及早谋划,积极行动,成效突出;有的试点村思路不清,推进迟缓,在一定程度上起不到示范效应。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求真务实,攻坚克难,认真加以解决。

三、强化举措,完善机制,推进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在推进试点工作中要坚持“富村”与“强村”相结合、“造血”与“输血”相结合,以试点村集体经济发展为示范,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为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和基层组织“加强版”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合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目前,市里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领导组,各试点县也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或县长为组长,纪检、组织、财政、农经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了领导力量。我们要建立健全市级统筹指导、县级全面负责、乡镇组织实施、村级具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机制建设,推进村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要把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与发展县域经济结合起来,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与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在规划、产业、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大统筹整合力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二要理清发展思路,强化规划引领。在理清发展思路时要把握四项原则:一是坚持集体所有,成果共享。坚守农村集体产权性质不改变、村集体利益不受损、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把集体增实力、农民增收益、产业增效益有机统一,确保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成员。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各地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因村因地因势施策,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事。三是坚持以村为主,群众自愿。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的主导作用和农民主体作用,落实好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充分调动农民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确保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持久增收。四是坚持市场导向,统筹推进。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项目推进中做到实事求是、勇于创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同时,更好发挥政府部门在政策引导、规划引领、资金支持等方面的作用,把发展集体经济与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形成发展集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三要注重队伍建设,强化发展支撑。人气旺、人才聚,乡村才有希望。解决农村人才资源短缺问题,根本在于促进城乡人才流动、培育本土人才。财政部门要结合全市的“凤还巢”计划,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退伍军人等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支持各类人才留在农村、干在农村、兴在农村,共同推进集体经济发展。要积极支持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大力开展政策解读和技能培训,培养乡村本土人才。要落实各项财政优惠政策,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鼓励引导工商资本通过项目带动人才回流乡村,激励各类人才在广阔的农村天地创新创业、各展其长。

四要强化考核激励,激活发展动力。要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层层传导压力,严格督查问效。要探索建立村干部待遇与集体经济绩效挂钩机制,探索推行“基本报酬+绩效考核+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的干部结构性补贴制度,将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村干部“绩效奖励”的内容,适当拉开差距,激发工作热情。要建立健全试点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加强对扶持资金项目的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防止虚报项目套取扶持资金和侵害村集体利益的行为。对资金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要按规定严肃处理。要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推广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典型,进一步营造全社会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

新时代号角催人奋进,新农村建设使命光荣。在“5·25”全市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学习考察报告会上,市委决定开展以“思想再解放大讨论、改革再出发大实践、开放再扩大大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大讨论大实践大学习活动”。我们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开创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局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努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蓝图!

猜你喜欢
试点工作村级集体经济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涉军”企业信用评价扩大试点工作即将启动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五个到位”推动未成年人案件审判试点工作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座谈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