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尝试实践

2018-04-02 12:32广州市荔湾区乐贤坊小学林燕慧
师道(教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影视德育家长

文/广州市荔湾区乐贤坊小学 林燕慧

一、视听资源在认知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20世纪初,视听教育技术首先在美国出现。1927年,美国柯达公司成立电影教学部,组织生存教学影片,1950年,美国爱德华专科学校创办第一个校用电视台。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视教育被广泛应用、发展迅速,其中日本的学校的电视利用率最高,1968年电视利用率为17%,而1970年则达到71%。

小学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思维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和守恒性,但是仍然需要依靠具体事物为参照,因此,生动的视频内容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试听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恰当使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以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为例, “电教媒体所具有的形象、直观、生动,声、色、光、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情景,使学生充分发挥试听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影像德育在实际教学中的可操作性

1.政策支持

2008年6月19日,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为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发挥优秀影视作品的育人功能,推进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健康发展,联合发出 《关于进一步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通知》 (教基 [2008]15号) 《通知》指出:组织中小学生观看优秀影视作品,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和造就中小学生健康人格的时代需要,是生动形象引导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丰富学校教育的重要措施。加强影视教育工作,有利于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远大志向,培养崇尚先进、追求崇高的美好情怀,形成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人生态度,达到好的影视作品可以影响一代人、感染一代人、激励一代人的目的。

2017年4月28日,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共同推进 “全国校园电影院线”建设的通知》 (教思政厅函【2017】13号),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发展,促进以文化人、实践育人,充分发挥影视艺术作品对广大师生思想引领和价值导航的重要作用。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相继发文说明影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然趋势。

2. 《我的影像成长日记》家庭教育电影课程的实践效果

影像德育实施载体 《我的影像成长日记》属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12BAI36B00)、 中国科学院学部 (院士) 咨询评议项目(YOCX474Y0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KSCXEX-J-8)。专家团队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了德育的主阵地是家庭,家庭教育的主要工作是德育,教育必须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关注孩子的生存智慧、关注孩子的生命安全,着力解决家庭关系,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以改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家人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为方向,为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创造条件。注重家庭微环境、生活圈对的人影响,把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进行有机融合。

自2016年中旬开始, 《我的影像成长日记》家庭教育电影课已经在广州市荔湾区部分校园内开展。广州市荔湾区乐贤坊小学在1983年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家长学校,一直在德育特色与成效上努力探索,重视家庭教育的开展,乐贤坊小学率先进行了电影课程教学尝试。学校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心理健康水平为主要目的,以电影教学为最新的教学尝试方式,以广州市荔湾区乐贤坊小学为基地,以 《我的影像成长日记》电影课教材为工具,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电影课实践,尝试找到一种符合学校发展的影像德育模式。教师们可以利用电影课形式对注意力欠缺的学生进行专项训练;以心理剧的形式对“问题学生”进行 “影像疗愈”;利用 《我的影像成长日记》教材中的“珍爱生命”模块对学生进行深刻的生命教育,深化了学生对生命的美好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以家庭顾问的形式对学生家庭进行一对一沟通,注重从根本上解决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的问题。

形式上,学校创新性地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电影课教学,打破班级界限,让学生在更加社会化的环境里对课程主题进行理解,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思维摩擦,提高学生的理性感知。素材上,借助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发的课程体系——《我的影像成长日记》,进行24个主题的电影课活动教学。再次在对象上,主要集中在一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三个年级的学生。其中一年级以 “故事妈妈进校园”的方式开展电影课教学活动;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处于低段到高段学习过渡的阶段,对于教材核心内容的接受能力较高,以学生这个阶段成长需要来选主题;其他年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引入 “家庭教育顾问”进行个性化辅导。另外,学校也邀请家长和学生一同进行电影课活动,努力让家长和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沟通和理解,促进亲子关系向和谐的方向发展。最后在教师教授上,着力培养和发展电影课程示范教师,组织学校德育工作者进行观摩学习,在保证课程质量的基础上,让学校师生更快的熟悉电影课教学模式。

案例分享:家庭教育主题电影课 《发挥我的优势》采用学生和家长互动式教学的方法,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最后由家长发言分享“自己认为孩子的优缺点是什么?”,有位妈妈分享时引用了一句她喜欢的话 “生命中常存有幸、有望、有爱,希望孩子一直能保持这样”,表达了每位家长心中最迫切的希望,同时也像孩子们表达, “慢慢来,不要急,我们等你们长大”获得了全场家长和学生的掌声。

三、成果与反思

学生和家长对电影课这种形式多样、素材丰富、自由互动的教学形式表示出了较高的满意度 (292份有效问卷中,对课程内容表示“满意”度达98%),课后,学生基本能够自行总结出主题课程的要旨——“学到了时间的珍贵,生命的短暂” “做事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为了更长远的目标,我们要坚定信念,去迎接挑战” “即使有别人来干扰我们,也要专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以上内容基本反映出了电影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非智力素质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也初步实现了影像德育。

影视主题课程 (《一分钟的价值》、 《神奇的专注力》、 《发挥我的优势》、 《团结凝聚力量》等)虽然能够适用于大部分学生的成长需求,但要更有指向性的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今后还要进一步调研,结合详实的课后调查数据去收集整理更适合教育学生的影像德育资料。

猜你喜欢
影视德育家长
影视展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影视风起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