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育爱,做锤炼学生品格的引路人

2018-04-02 16:33饶平县贡天职业技术学校余淑丽沈海川郑壮华
师道(教研) 2018年12期
关键词:品格师生家庭

文/饶平县贡天职业技术学校 余淑丽 沈海川 郑壮华

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学习基础较差,综合素质较低,教师的德育工作难度大,也迫使德育工作者要积极创新教育的方法。如何给中职学生进行德育,以下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树立榜样,使其 “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中职学生正处于最具有可塑性的人生阶段,不论是 “乖巧”的,还是难以 “驯服”的学生,他们身上总体现着教师的教育影响。要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影响,教师本人要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谐一致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把教师的褒扬看作是鼓励,把批评甚至适度的惩戒当作爱护,褒扬和惩戒在这种和谐又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中成为积极进取的动力。假如教师在学生中没能树起榜样,学生不愿意 “亲其师”,那么,师生之间失去了信任的基石,学生就会把褒扬看成是 “哄人”,把批评或惩戒看成是 “整人”。在这种关系中,褒扬和批评就会成为教育的障碍。

所以,不论哪种类型的学生,教师都要做到让他们 “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二、倾爱后进生,做到 “润物细无声”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训育是品格修养之指导。我们要在“事”上去指导学生修养他们的品格。计算机专业有个学生,是 “犯错积极分子”,上课睡觉,下课吵闹,经常迟到,还时不时和老师顶嘴,是政教处的 “常客”。通过家庭、周边同学我们了解到,原来他初中阶段并不是这样的,但是由于中考发挥不好,他开始有点自暴自弃。第一次和他深谈后,我告诉他: “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是好学生,你只是没有把握好自己,没有找准自己的目标,老师会跟你一起找回原来的你。”听我这番话时,他嗤之以鼻,但我坚信 “润物细无声”。在家长的配合下,该同学开始有一点点的进步,每次我都给以他微笑和肯定。在有意又似无意的点点关怀和鼓励下,他计算机课不逃课了,甚至课堂上也主动提问题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布成绩后,得知自己取得全校第三名的好成绩,他第一个跑来政教处告诉了我们,分享喜悦。

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幸福感和自豪感,使他们对教师产生一种亲近感,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当然,教师也只有获得了学生的信任,才会被当成可以信赖的人。学生才会消除心理障碍,敞开心灵的大门,倾吐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三、坚持传统家访,做到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随着时代发展,电话、手机、网络迅速普及,传统上门家访慢慢被电话、手机、微信等形式的“电子家访”所取代。正如著名教育专家于漪曾所说: “传统家访仍有必要,这是学生、教师和家长沟通的一条好途径”。我们在家访的过程中拉近了师生距离,收到了很多出乎想象的教育效果。

1.通过传统家访,全面了解学生

教师上门家访,可以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家庭状况、经济情况,甚至可以了解学生往返学校的交通和治安情况等,切身感受学生成长的家庭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弄清楚影响学生品德和性格特点,从而真正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教育手段,使教育更有针对性。

2.通过传统家访,拉紧师生情感的纽带

面对面的交流,更显得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家长也会更加尊重和配合教师一起探讨教育的细节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还能彰显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感染家长和学生,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

3.通过传统家访,做到济困、扶技、励志、育才

教师上门家访才能了解到学生家庭实际情况,特别是贫困生和特困生的家庭。这样家庭出身的学生由于在物质上匮乏,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在物质和精神上更需要大家的帮助和鼓励。

家访摸清情况后,我们的做法是,在班里成立 “爱心小组”,“爱心小组”不仅为班里有困难的同学送去油、粮、衣物等,还帮助特殊学生干农活或家务,帮助身体有缺陷的同学解决生活、学习上的问题等。动员任课教师及班干部,实行 “一对一爱心育才”行动,由一名或多名教师和学生结对一名学生,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有侧重地帮扶。为特困家庭学生争取学校助学金的经济援助,确保学生不失学;对生活压抑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开展励志教育,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树立生活的信心;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学业辅导、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顺利完成学业、早日成才。

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以爱育爱,我们定能做好锤炼学生品格的引路人,让每个学生心里都激起美好的理想,这种理想将成为他们的指路明灯,成为召唤他们前进的火花。

猜你喜欢
品格师生家庭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麻辣师生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