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职业技术学院音乐课程的改革与构建

2018-04-02 16:33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师道(教研)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全体学生歌唱舞蹈

文/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马 茜

根据普通大专学校办学特点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对本校的音乐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和新的构建,增设了 “音乐鉴赏” “声乐基础训练与合唱” “器乐演奏训练” “音乐与舞蹈排练” “音乐综合实践活动”等5门课程。这些音乐课的设置为全体学生提供了基础音乐文化素质教育,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发展需求的多样化选择,同时也体现了不同艺术门类的相互渗透与综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音乐鉴赏课”,面向全体学生

根据大专学生情感与智力发育的差别特点,音乐教学强调 “鉴赏教学测重在聆听的基础上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论。” 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正确的音乐思维习惯,以达到获得音乐能力提升的目的,为学生进一步拓展音乐知识打好基础。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细微调整,既要达到 “欣赏与体验”,还要提高 “鉴别”作品的能力。

1.以听觉体验为先导,以情感体验为主导,以审美体验为核心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的先决条件。因此,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是学生养成良好的 “听”的喜欢,提高 “听”的效果始终贯穿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中。大专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听的耐心和自制力、听的主见和选择、听的积累和基础、听的接受和自我理解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以 “说”干扰 “听”、支离破碎地 “听”、匆忙应付地 “听”、稀里糊涂地 “听”等做法。 “音乐鉴赏”课中,教师责任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听觉的渠道接近音乐、走进音乐,进而感受和理解音乐。

2.以鉴赏感悟为目的,以实践活动为过程

“听音乐”、欣赏 “音乐”与 “鉴赏音乐”对于音乐学习者而言,是三个递进的层次,在音乐教学中,也是三个不同阶段。

音乐欣赏,要突出 “欣赏与体验”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情感,欣赏音乐之美,通过直接的感性认知培养乐感,锻炼音乐直觉思维能力。

音乐鉴赏,以鉴赏感悟音乐为目的,要在 “鉴”字上下功夫。要引导学生从感受音乐的层面向理解的层面深入,要培养学生在感性思维的基础上向理性思维发展的音乐认知能力。在此过程中要注意重点把握四点:

①学习和掌握音乐辨别力、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记忆力,这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

②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文化背景,这是音乐鉴赏的基础。

③启发学生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积极思考和探讨,这是音乐鉴赏的过程。

④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挖掘音乐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这是音乐鉴赏中教师的指导。

3.关注学生独立的音乐感受与见解

音乐鉴赏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教学中要摆正两个关系: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面向个别音乐特长生的专业教学的关系。二是与技能的共性教育和专长爱好者发展的关系。

音乐具有抽象性和多解性的原则。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生活经历、情感表达与所处环境不同,人们感受音乐的情感体验也不尽相同。教学中要避免替代学生的音乐思维,不要养成替学生 “解释音乐”的习惯。

二、“声乐基础训练与合唱课”,面向全体学生

歌唱是人类最本能、最喜闻乐见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本课程的设置,极大地满足了学生本能、最喜好、最容易表现的音乐学习要求。相对其他课程来说,歌唱更具有普及性强、成本低、形式多样、见效快等优点。根据这一特征,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校园文化发展需要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的。

1.以科学发声训练为基础,以合唱教学为主

普通职业技术学院的 “歌唱”课,既不能是专业教育中的声乐课,也不是小学普及教育中的歌唱课,而是 “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首先要激发和提高学生歌唱的兴趣与愿望;其次要让学生在掌握相关声乐知识的同时感受和体验声音的美,享受和创造声音的美;最后通过歌唱实践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素养,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针对大班授课的特点,需将多声部合唱教学置于整个歌唱教学的首要位置。但是,我们面对的学生演唱水平参差不齐,不一定能马上进入多声部歌唱,通过创造多种条件,使学生迅速进入多声部状态。

2.讲解科学发声的基本原理,歌唱生理,歌唱卫生、乐理、视唱方面的知识

发声练习要简单实用,如用 “硬起首、”pa pai pi pao pu等体会气息与声带快速撞击的感觉。节奏短促有力。每个跳音要有爆发力。用 “软起首,”a o练习声音的圆润和气息的延长控制。用 “哼鸣”m的练习体会口腔和鼻咽腔的打开与通畅。

3.合唱教材要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作品

普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音乐知识比较薄弱,音乐能力不是很强。针对这一特点,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作品,开始可选择齐唱,然后再二部。四部混声合唱。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音乐与舞蹈课”, 面向全体学生

“音乐与舞蹈课”的开设,要做到有教无类。对于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可以把舞蹈鉴赏与形体教学作为他们打开舞蹈艺术的神秘之门,适当的实践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形体气质和舞蹈感觉;对于有舞蹈基础的同学,可以给他们提供舞蹈实践的机会,提高舞蹈技能。

1.注重把握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音乐与舞蹈要强调的是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根据学生的舞蹈基础和审美兴趣采取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将舞蹈变成音乐课中的舞蹈。音乐与舞蹈课不是为了培养舞蹈家,而是培养具备鉴赏舞蹈艺术能力。

2.重视舞蹈音乐文化的熏陶,合理分配舞蹈欣赏与舞蹈实践内容的比例

通常一说学舞蹈,人们往往只想到 “跳舞”这个概念,而很少进一步联想到舞蹈相关文化; “音乐与舞蹈”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不同种类、不同风格的舞蹈作品具有一定鉴赏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是以掌握一定的舞蹈理论及相关文化知识为前提的。所以,在课时上要合理分配舞蹈欣赏与实践内容的比例。

3.结合表演,进行难度适中的舞蹈创编教学

要求: “了解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根据舞蹈的节奏、情绪选配适合的音乐,或通过肢体动作表现舞蹈音乐的节奏特点和情绪情感。能根据指定或自选的音乐即兴舞蹈。”可见,在专业技能上要求并不高。舞蹈创作教学的意义在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舞蹈创作与实践能力。

四、“器乐演奏课”面向有一定学习基础的学生

“器乐演奏课”在教学中面临很多不利因素:第一,乐器种类多且专业技能性较强;第二,技能辅导与合奏联系的实践性较强;第三,技能展示与艺术表现的一致性较强;第四,演奏水平与乐曲要求的协调性较强。因此,由学生自愿报名,老师筛选,只有部分学生可以上本课,得到升造。

1.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合理选择乐器,灵活配置乐队编制

乐器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不适宜大规模购买昂贵的乐器,以鼓励学生自带乐器为主进行学习。

2.乐队训练曲目的选择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情况而定

可先易后难地挑选曲目。根据学生的演奏能力进行调整,简化声部。

3.在整体合奏训练的基础上,推动个体乐器学习的进度

采取教师课上辅导、学生课下互学、交流与自学,以及在乐队训练中有针对性地练习等方式促进演奏技能的提高。为学校乐队培养人才。

五、“音乐艺术综合实践课”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

“音乐艺术综合实践课程”可作为其他4门课程的检验课程,可以穿插在学期的任何一节课,只要教师觉得有必要进行音乐实践展示,就可以随堂营造舞台氛围,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尽情地展示自我,历练台风、历练胆量、历练心理素质。

1.在学期中任何时候穿插实践表演课。

2.在课堂上营造浓厚的舞台氛围,每个学生都是演员,每个学生也都是观众。

3.“音乐艺术综合实践课程”以建立学生舞台信心为宗旨,不适宜以比赛的形式进行,以免打击学生自信心。

4.如有条件,可以进行现场录制,为学生和老师提供参考资料,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改进与提高。

猜你喜欢
全体学生歌唱舞蹈
学舞蹈的男孩子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江苏省淮安市繁荣小学活动掠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歌唱十月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