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中学信息技术移动学习的应用研究

2018-04-02 16:33广州市知用中学陈丽文
师道(教研) 2018年12期
关键词:微课社区老师

文/广州市知用中学 陈丽文

从一些机构的调查资料来看,城市学生拥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数量近80%,周末两天平均使用时间超过4个小时,平常主要用来娱乐。如果教育者抓住这机会,充分用好这些智能终端,把这些小工具从分散学习注意力的设备变成课堂教学的学习工具,那么学习一定会丰富多彩。

一、微课在中学信息技术移动学习的应用模式

“利用微课有效突破传统课堂,实现按需学习,打造个性化学习的移动学习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数字化时代下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研究的根本目标。目前,很多老师做出来的微课主要运用在课堂上,研究微课在课堂教学的应用模式,很少要求学生在课外学习运用。这种运用的方式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1.微课在课前的移动应用模式

课前使用微课移动学习,让微课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引路人。在课前的预习阶段,学生初次学习新知识,肯定会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有很多疑问,也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学习的重点。老师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回顾先前知识,唤醒已有经验;介绍新知背景知识,答疑解惑,激发学习兴趣,让课堂学习更有针对性,有效提高听课的质量。预习微课相当于攻城攻坚战之前的扫清外围、构筑攻城阵地、做好攻坚准备。老师可以通过移动学习平台中的 “社区”发布学习任务单,实现导学功能。因为一节课可能对应多节微课,所以老师需要告诉学生预习微课的范围。

2.微课在课堂的移动应用模式

在研究微课在课堂的移动应用模式,我们首先提出了一个 “双屏学习”的概念,指的是学生同时使用两个屏幕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习在课堂上也 “移动”起来。平板电脑进课堂,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只要在电脑室建好无线网络,在课堂上学生就可以使用自己的移动终端 (手机、平板)进行移动学习。双屏学习,目的是解决学生在微课视频窗口与操作窗口间的频繁切换。特别是学习复杂操作的时候,或者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以移动端进行微课学习、PC端同步操作练习的双屏方式进行学习,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通过移动设备使用移动微课程平台的习惯,为课后移动学习增强延续性。例如,在 “视频进阶——相册视频的制作”一课中,老师首先对学生在 “社区”中提交上一节课的视频剪辑作品及交流情况作出点评及反馈,同时,提出了不同场景 (片段)间如何切换、图像是否能加入视频中等问题。既是对学习情况的总结,也导入新课,并且让虚拟的社区场景与现实的课堂学习建立链接,增强社区的真实感与活跃度,促进交流与评价。

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学习者终身学习所必备的能力之一。在信息技术课上,一般提倡 “先学后教”的思想,即面对一个陌生的任务情境,要先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然后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期间所产生的问题再集中讲解。纵观各类公开课、研讨课,这种方式已经成为了常态。微课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支撑着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和易混淆点,完成知识内化。其流程为:在导入新课,进行必要的讲授 (如应用展示、技术剖析、明确目标、布置任务)之后,学生开始进行课内的翻转学习。先利用微课自主探究,完成任务;根据梯度 (星级)任务,引导分层学习;教师的答疑解惑穿插其中;部分学生完成任务后把成果提交到社区平台,再进行练习测试;教师及时点评,引导后续作品。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根据老师的要求或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况,如兴趣点、难点、重点等,立即制定自己课后的学习计划,并通过自己的移动设备即时添加学习标记 (通过收藏等方式);或者通过课室的网络,从老师那直接下载课后需要的学习资源到他们的移动设备上。通过这两种方式为课后学习做铺垫,从而提高课后学习的效率。

3.微课在课后的移动应用模式

课后是移动学习的主阵地。课后使用微课移动学习,让微课引领信息技术学习向深处漫溯。

课后使用微课移动学习,有两个作用:一是有效理解课堂的知识,突破学习难点,达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可以让学生选择重温自己老师的教学微课,也可以让学生“择师”学习。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特点和风格,对于同一内容,也往往有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的不同微课在移动学习平台实现共享,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教师的微课进行学习,博采众长,学习的兴趣和效果也将会大大提高。二是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及兴趣,去学习更多的拓展内容。老师可以专门制作答疑型微课,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疑难问题,解释在操作上经常出错的典型问题,帮助学生整理学习问题、点拨疑难、总结反思。

二、效果与反思

我使用微课程平台支撑学生移动学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1.取得的成效

学生通过微课学习的频率很高,当教师没有相关资源提供给学生学习时,学生懂得自己上网寻找其他资源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的能动性得到了提高,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了稳步提升。

在微课程平台的支持下,课堂的效率得到了提高,并且有效解决了能力差异化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学生提交作品的数量与质量都有很大的进步。

在社区的交流分享,以及拓展阅读等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大大的提高,有效改善了教与学的氛围,涌现出很多爱问问题的学生。

总的来讲,移动微课程的学习,除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外,对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具有一定的意义。

2.存在的问题

课程开发之初,注重了微课程平台的开发与运用,而忽视 “内容为王”的本质,导致课程内容及资源较少,课程体系化的 “切碎→连通→整合→聚焦”还没有做到位,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学生在 “社区”的活跃度不高。这与学生还没有真正体验到展示、交流带给他们的促进作用有关,也与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被批准使用移动设备的时间有限有一定的关系。

在开始应用之初,对学生进行组织动员,讲解课程学习方法的力度不够,所以出现个别学生应付了事的现象。

“微时代”和 “移动时代”的到来将会对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方面产生根本性变革。对与微课程相关的微型学习理论、微课程的管理和有效性评价等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仍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给予较多的关注和探索。

猜你喜欢
微课社区老师
社区大作战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3D打印社区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