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能的有效性

2018-04-02 16:33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麻一佑启学校林铭就
师道(教研)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小明创设情境

文 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麻一佑启学校 林铭就

俗话说: “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悦耳动听的歌曲要有前奏,层次清晰的书籍要有序言,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精彩的导入,既能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又能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投入到新课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然而,部分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使课堂缺乏整体性与衔接性,没有充分体现课堂导入的有效性,起到了事倍功半的作用。 “条条大路通罗马”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深入课堂,从实际出来,力求找到一条适合城乡结合部学校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之 “路”,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一、直奔主题

在教学时,由于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学生对课外的知识的广度不够,常常会遇到一些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的知识,这时教师可以采取直奔主题的导入,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一课时,主题图出示了云梦森林地貌情况,出现了乔木林、灌木林的知识,对于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说基本是陌生的,如果教师简略带过,易造成学生一知半解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如果深入讲解,又耽误新课的时间。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利用直奔主题的方式,避免了以上两种“尴尬”,留有更多的时间去讲授新课。而原有的知识不能视而不见,可以留作课外的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巧妙设疑

在课堂导入时巧妙设疑,有利于学生带着好奇与兴趣去学习新课,使学生从 “让我学”到 “我要学”的转变。如教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集合》这一课时,可以这样设疑:两个妈妈和两个女儿去看电影为什么只买了三张票就可以入场了?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初步渗透重复的思想,为后面的新课铺垫。又如四年级下册 《平均数》时,可以这样设疑:5个人去公园玩,他们的平均年龄是12岁,请同学们猜一猜他们各多少岁?当出现极端数据时,学生都出现不可思议的表情,这样导入既培养的学生的思维,更勾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知识。

三、故事引入

当刻板的书本遇上小故事,马上变得立体形象;当枯燥的知识遇上小故事,立马变得生动有趣。如教学三年级上册 《吨的认识》时,可以借助 《曹冲称象》的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学五年级上册 《小数乘法》时,可以借助《小数点大闹数学王国的故事》,让学生在生动形象中感知小数点的重要性,为了避免像故事中 “闹出笑话”,在新课时肯定会打醒十二分精神,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数学课堂导入的重要手段,然而部分教师在情境创设时生搬硬套课本的主题图,没有以自身学生的实际出发。如教学五年级上册 《三角形的面积》时,探究伊始教师就问:可以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吗?然后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来拼,结果很顺利地突破了这节课的重点——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看上去探究过程很 “成功”,但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就被老师提问中的 “完全相同”给固定了。这节课反而是失败的、不成功的。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时,教材的主题团创设了表演节目的情境,但我觉得这样的情境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五(1)班举行猜拳大赛,最后的决赛上只剩下小明和小莉,赛制采用三局两胜制,谁会赢?小明猜拳时会出什么手势?如果小明输了两场,小明还会赢吗?创设简单而又贴近生活的情境,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的重难点。

五、实物演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色彩再丰富的书本、制作再精美的课件,也比不上一个实物。如教学二年级下册 《轴对称图形》时,主题图上的图形看得人眼花缭乱,如果教师这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图形,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轴对称图形的特点马上出现学生的脑海中。又如教学五年级上册《认识方程》时,情境图出现了天平,不少教师为了省时间用课件来代替,殊不知这是依葫芦画瓢,没有实物天平的观察、操作,怎么会产生 “平衡”的思想?有时候 “简单粗暴”的实物,更能点燃学生思维之花。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教师应结合城乡结合学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导入的新方法,提高课堂导入的有效性,使不同层次的孩子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猜你喜欢
小明创设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小明照相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上课问答
护患情境会话
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