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阅读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2018-04-02 16:33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黄启参管庆蓉
师道(教研) 2018年12期
关键词:里科夫项羽重难点

文 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 黄启参 管庆蓉

时代迅猛发展,已经进入大数据的新时代。在大数据时代,对信息的获取、分析、萃取等阅读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广东高考实行全国卷以来,语文试题阅读篇幅长,文本信息量逐年上升,对新时期考生的阅读能力要求更高。因此,新时代新形势新课改新高考,都亟须师生共同努力,依托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激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倾力打造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的高效课堂。

一、设疑阅读妙趣多

高效课堂不仅要求师生互动,更要求生生互动,以达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堂形式。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就必须要把枯燥的阅读文本注入新的阅读形式。设疑阅读就是在解读文本基础上挖掘文本亮点,运用别开生面的授课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生生互动、教师点拨的形式达到学习目的,打造高效课堂。在学习契诃夫 《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时,摈弃传统讲授形式,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并形成 《自杀?他杀?——“别里科夫之死”专案组调查报告》。

首先抛出引子: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在一所中学的男性职工宿舍里,发现一具中年男尸。据查,死者为该校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一个世纪以后,我校高二(11)班全体同学组成专案组,对这一事件进行立案侦查。然后给出案发背景,现场勘查,死者档案资料等,要求学生整理出别理科夫的病历记录,以及有关人士如布尔金、柯瓦连科和华连卡采访笔录,最后各小组形成一份关于别里科夫死因的结案报告。

转变授课形式后,课堂活动参与度高,学生充分阅读,激烈讨论,基本能够出具别里科夫的死因属于自杀的结案报告,从而达到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探究解决重难点的目的。

二、对比阅读维度全

对比阅读相比一般阅读更具备发散思维,无论是现代文还是古诗词,都可以采用此形式进行。对比阅读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区别于传统课题的填鸭式讲授,易于用比较的切入点和问题提示来启发学生阅读文本解读文本,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阅读的角度,达到实现新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究,打造高效课堂的学习目的。

三、拓展阅读容量大

如果阅读教学囿于文本,那么信息的获取将变得狭窄片面,分析问题亦将缺乏支撑。在分析文本重难点之时,可以多作拓展,提高课堂阅读容量。如学习 《项羽之死》一课时,在探究文本 “浓墨重彩、笔补造化”的文学性时,提供钱钟书、韩兆琦等学者的观点帮助解读。

钱钟书提到: “垓下是何等时?虞姬死而子弟散,匹马逃亡,身迷大泽,亦何暇更作歌诗?即有作,亦谁闻之,而谁记之欤?吾谓此数语者,无论事之有无,应是太史公 ‘笔补造化’,代为传神。”韩兆琦也道: “这段乌江亭长 ‘劝渡’的情节也许历史上并不存在,它只是司马迁为项羽最后涂饰的壮丽一笔。如果没有欲渡,没有拒渡,项羽只是最后从容战死而已;而拒渡则表现了项羽的一种人生态度:宁可无愧而死,不肯惭愧而生。”

在解读重难点之后,课堂还拓展延伸分析了以下两个问题:其一,项羽该不该过江东;其二,项羽之死是天命还是人为。提出问题后,提供李清照 《夏日绝句》、杜牧 《题乌江亭》、王安石 《乌江亭》和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诗词,拓宽学生的阅读储备,使其分析项羽该不该过江东时能够有相关参照。对于其二的问题,提供刘邦、韩信、司马迁等 《史记》中对项羽的评价,还有当代学者如王立群等对其的评价,还给出易中天的 《品人录·项羽》供其阅读,辅助学生在形成个性解读时能够有更全面的材料支撑,不易陷入片面分析。

四、主题阅读视野广

在当今大数据大时代的背景下,结合传统纸质阅读和互联网+阅读的新兴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然后在课堂进行分享交流,实现广拓视野、信息共享、个性解读、提高知识储备的阅读目的,达到 “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的目标。

参照 《朗读者》这档目前很红火的综艺节目,高中课堂亦可以采用这样的形式来促使学生进行主题阅读。每一次自主阅读活动可以选择一个主题词,如 “时间” “生命” “选择”等学生易于理解、喜欢解读的词汇,让其利用课余时间去自主阅读,可以是纸质的传统阅读方式,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引用名人的相关文章,再结合自己的见解,形成独特的解读文本。在课堂上,围绕特定的阅读主题,采用朗读分享的形式来达到主题个性解读、知识共享的学习目的,充分调动课堂的参与度,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里科夫项羽重难点
难以挣脱的精神套子
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别里科夫为什么是动人的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梦遇项羽
相约二十年
《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
Units 11—12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