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下的 『语用』课堂

2018-04-02 16:33东莞市寮步镇中心小学吴修媛
师道(教研) 2018年12期
关键词:奴仆语言文字素养

文 东莞市寮步镇中心小学 吴修媛

核心素养落实到语文学科时当先关注学生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语用教育,即“语言文字运用”的教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 “运用”是根, “用”是学的终极目标。在课堂上,教师要着眼于运用 “语用”来教语文,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着力点和情趣点,切实提高说话和读写训练的实效,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运用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切实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素养。

2016年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新鲜出炉。何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它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具体到语文学科中,核心素养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毫无疑问,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当先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以下简称 《语文课程标准》) 提到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它强调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将语言文字训练与语文的情趣相结合,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学习中学习运用,笔者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字理教学中体现 “语用”意韵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理解词语意思是真正读懂文章的前提,掌握词语的用法是提升表达能力的基础。在 《卧薪尝胆》的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两个“语用”训练点,让学生品出了词语背后饱含的意蕴。

1.追溯 “奴仆”象形字构字法寓意

“奴仆”既是生字词,同时也是理解越王屈辱的难点。教师先请学生说说自己对 “奴仆”一次的理解;接着出示 “奴仆”象形文字的PPT并解释字理——“奴”表示尽管女子已经很听话了,但男子还是用一只大手,抓住女人想打就打,想骂就骂, “仆”表示奴隶在被人看管下端屎端尿。造字本义:为主人端屎端尿的奴隶;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关键词 “奴仆”,学生不但对 “奴仆” 一词,更对文本有了更深刻的感受,朗读也更生动、更有感情。

将语用训练通过汉字演变悄然渗透,不但让学生感受到 “奴仆”两字的内在含义,感受到这个词语本身所包含的屈辱,而且深刻地理解越王勾践的 “万般无奈”和 “忍辱负重”,更能够深切地体会到越王的屈辱以及卧薪尝胆的决心。

2.理解 “建议” 和 “意见”,会用 “建议”说话的语用训练

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 “建议”是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言” 字旁; “意见”是心里对别人有想法, “心”字底。

随后通过一串用 “建议”由浅入深地造句运用,让学生感受到书本上的知识应 该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①小红看书看久了,眼睛很酸,妈妈建议她______。

②在中队会上,队长张宇建议______。

③_____建议______。

在理解了 “建议”和 “意见”的区别后,由扶到放,从填空到独立造句,学生把词语的学习与运用相结合,并在尝试说话中语言表达越来越流畅。有效地词语教学过程,经历着“识记——理解、体悟——运用”这三个基本环节。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说,学生既有兴趣,也乐于参与,可见 “语用”练习并非一定会枯燥,而在于教师如何恰当的设计。

故此,课堂上要想落实 《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就必须立足学生与文本实际,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着力点,才能切实提高语言训练的实效,让语言训练也富有生机。

二、口语训练中彰显 “语用”的魅力

若想在语文课堂上让语句运用训练得以扎实地落实,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与语言文字交朋友,和语言文字亲密接触,训练学生 “语言文字运用”的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在 《卧薪尝胆》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 “语用”训练的环节:勾践夫妇到了吴国当了奴仆,他们又会遭受什么样的磨难呢?自由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读边体会。通过图片理解 “养马驾车舂米推磨”,感受勾践所受的屈辱。

1.呈现任务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更是受尽屈辱,画出有关动词。

联系插图和文章,展开想象,完成填空。

自主学习:走进越王心里,读文字,想画面。

2.展示交流

动词:穿住养驾舂推

这些活是奴仆做的,现在却是一国之君在做,这就叫 (屈辱)

对比填空

勾践夫妇在越国穿的是 ( ),在吴国穿的是 ( );

在越国住的是 ( ),在吴国住的是 ( );

在越国吃的是 ( ),在吴国吃的是 ( ),在吴国却还要( )。

在越国生活上 ( ),在吴国却还要 ( )。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天吗?一年吗?不是,而是整整三年,一千多天的日子,没有自由,只有屈辱,他能这样做,因为心中有一个信念: (不忘报仇雪恨),这就是(忍辱负重)。

让我们走进受尽屈辱的越王,读读这一段吧!

从以上环节中可以看出,教师用圈画关键词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语言训练中学会了品读词句,通过对比填空,让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丰富学生情感的体验。

语言文字训练并非给语文教学铺陈枯燥的色彩,只要教师能从文本找准切入点,就会让学生感受“语用”的魅力。尤其让学生想象“勾践所受屈辱”说话练习环节,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将言语内化,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考察了孩子的想象力、语言的流畅度,更重要的是能反映出孩子词语积累的程度。当一个孩子以 “绫罗绸缎”对 “粗布麻衣”时,笔者毫不吝啬地将最热烈的褒奖送给她,这也是暗示孩子们注意课外知识的学习积累。随后,孩子们也更加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更善于汲取别人表达上的优点。

因此,语文阅读课中 “说的训练”,运用的是语言,表达的是真情,感受的是语用的魅力。

三、随文练笔中流淌 “语用”的趣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创设灵活多样的说话、练笔形式,学生能够在语言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句式,才是阅读相关句子的最终目标,建立语言内容与语言形式的联系,学生能够把握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基本规律,才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如在四年级《番茄太阳》一课的教学中,在品读 “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这一比喻句后,笔者课堂上进行了这样的 “语用”仿写训练:

师:模仿这样的句子,同学们来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还听到过什么样的声音呢?

生:她的笑声像泉水滴落般叮咚好听,让人难以忘记。

生:姐姐的笑声像美妙的小提琴曲,动听优美。

生:妹妹的笑声细细柔柔,向鸟鸣一样,十分好听。

师:除了笑声,还有什么样的声音?

生:妈妈的吼声像雷一样震耳欲聋,吓得我直捂耳朵。

全班响起一片震耳欲聋的笑声。

生:妹妹的哭声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让人无法忍受。

生:我的尖叫声像哨子一样响亮。

生:爸爸的鼾声像震山的鼓点响了一夜,吵得全家都睡不安稳。

……

从笑声、哭声,到尖叫声、鼾声、吼声,再到眼神、表情的描述……孩子们的笑声如海浪般此起彼伏。

四、在积累背诵中孕育 “语用”的能量

在教材中,一年级上学期不仅开篇就是识字、对韵歌,而且还安排了大量 的课文让学生朗读、背诵,同时还在 《语文园地》中设置的 “识字加油站”,用多 种形式的童谣、儿歌帮助孩子积累语言的素材。12岁前的孩子,记忆力最好,低年级的学生,言语的表达更富有灵性。而大量的诵读将会帮助他们构建自己的言语表达体系,这种不可或缺的言语实践将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华语言文字之美。

例如,部编一年级上册第六课《比尾巴》,整首儿歌有问有答,非常有趣,

学生背诵了之后,句段的形式很自然地内化于心,也很自然地创编出自己的“儿歌”——谁的尾巴竖起来?谁的尾巴垂下来?谁的尾巴像把伞?小狗的尾巴竖起来,大狼的尾巴垂下来,孔雀的尾巴像把伞。既让学生联系了生活,又活用了句式,积累了 “语用”的能量。

教师只有在课堂中创设语言运用的氛围,让孩子们积累的言语由消极变得积极,在模仿运用中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材料,让孩子们将所学的知识变成自己的骨血,那才是真正的学习,而搭建这一过程的途径就是找准语用情趣点的训练了。

总而言之,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语用教育, “运用”是根。教师要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要着眼于 “语用”教语文,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着力点和情趣点,让 “听说读写”的训练扎实于每节课中,让 “语用”的训练充满魅力,才能让学生在体会到课堂乐趣的同时,又切实提升了语言建构和运用的能力。

猜你喜欢
奴仆语言文字素养
心动杀人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空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