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如何确保不偏离题意

2018-04-02 16:33东莞市常平中学俞增生
师道(教研) 2018年12期

文/东莞市常平中学 俞增生

近年高考作文题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指出: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较好地解决了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设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也就是说,这种作文题有两个特点,一是任务驱动,二是情境写作。这种作文题,我们称之为新材料作文。

任务驱动决定了考生讨论、辨析什么话题,情境写作决定了考生在什么背景下写作、 “你是谁”、“写给谁”、为什么而写等问题。

一、新材料作文,如何确保不偏离题意

基于作文题的任务驱动、情境写作的特点,我们要从审读材料及行文论证两个层面来确保作文不偏离题意。

(一)审读材料不偏离题意

审读材料层面,不偏离题意的标准:1.明确任务:讨论关于什么人或什么事的什么属性。2.明确情境:明确在什么背景下写作、你是谁、写给谁、为什么而写等。

如2017年全国卷I作文题的任务:所选的几个关键词显现了怎样的中国。情境要求:写给外国青年。 (写给谁)

2017年全国卷II作文题的任务:所选的几个关键诗句引发了什么感慨与思考。情境要求:这些诗句对后世的影响。 (对谁起作用)

2017年全国卷III作文题的任务:我与高考的联系或我认为高考有什么特点。情境要求:恢复高考40周年背景,你是高考考生。(什么背景下,你是谁)

2018年广州一模作文题的任务:甲骨文成为大众和媒体关注的热点与时尚有什么联系。情境要求:须符合 “时尚”栏目的主题。(什么背景下)

(二)行文论证不偏离题意

新材料作文明确清晰的任务指令决定了考生必须先完成对所讨论任务的论证,在这个过程中,不可以过度引申话题,更不可以随意转移话题。在行文论证时,考生在引述材料、提出观点时往往不会出错,却从第二段或第三段开始过度引申或随意转移了话题,从而导致了偏题。因此,保证行文论证不偏离题意显得极为重要。确保论证时不偏离题意的方法为从多个层面辨析任务话题所涉及的关键概念。

任务话题可以切分为两部分,一是话题对象 “什么人或什么事”,另一话题对象的 “什么属性”,可以考虑从这两个组成部分切入分析。如2018年广州一模作文题:甲骨文成为大众和媒体关注的热点与时尚有什么联系?

首先,辨析话题对象——甲骨文成为热点。 “甲骨文为什么会成为热点,与时尚有什么关系?”原因可能有 (1)甲骨文借助了时尚元素——网络流行语引起轰动;(2)甲骨文借助了时尚技术——电脑技术得以流行; (3)甲骨文借助了时代崇尚的平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而为世界各国人所熟知。

其次,辨析话题对象的属性——时尚。“甲骨文成为大众和媒体关注的热点反映了时尚什么特点?”答案有 (1)古老的甲骨文成为当今大众和媒体关注的热点说明时尚并不局限于一时一地; (2)古老的甲骨文成为当今大众和媒体关注的热点说明时尚并不拒绝传统文化,甚至可以说和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3)古老的甲骨文成为当今大众和媒体关注的热点说明时尚的源泉是传统文化。

最后,把话题对象和话题对象的属性联系起来辨析。 “远古时代的甲骨文为什么会成为当下时代崇尚之物?”思路:从时间维度来说两者并不共存,但可以考虑精神、理念的跨时代相通或传承。这样原因就有两个方面: (1)远古时代的甲骨文所蕴含的炎黄血脉及民族情感与当下时代的崇尚是相通的; (2)远古时代的甲骨文所彰显的创造精神与求索欲望仍然是当下时代所崇尚的。

常见的辨析层面有三:一是从辨析话题对象 “什么人或什么事”的层面论证观点;二是从 “什么属性”的层面论证观点;三是把话题对象和属性联系起来辨析。

二、拓展话题锦上添花

拓展话题的注意细则有二:一是拓展话题的前提是对作文题目要求的任务做了充分的论证,否则有过度引申或转移话题之嫌;二是出现在作文中的位置应靠后,最好放在倒数第二段。

常用的拓展方法有:类比拓展、辩证拓展、本质拓展。对话题的拓展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小见大的显现,能够较好地显现考生对现实的关照与思考,是高分作文的基础条件之一。

新材料作文写作,要想确保不偏离题意,在具体教学中,应多着眼于在学生写作前及写作时的思维指导,少一些批评与责备。而这些思维指导应该兼有审读作文材料不偏题 (确定任务、明确情境),以及论证过程不偏题 (从多个层面辨析任务话题所涉及的关键概念)两个层面。而拓展话题属于锦上添花,在训练初期可以不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