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幸福感

2018-04-02 16:33化州市第十小学毛海洪
师道(教研) 2018年12期
关键词:正方体圆柱长方体

文 化州市第十小学 毛海洪

教育的目的是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生活,创造幸福。所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们的幸福。现在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上不停地讲,不断地传授知识,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极少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感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势必会造成学生厌学、逃学,严重地影响到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及学习的幸福。

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关注学生的幸福感呢?

一、在新课引入中,找寻幸福

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在教学活动中,根据不同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出该节课所教学的内容。通过师生的互动,把学生领到未知的数学世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找寻幸福。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 《快乐的午餐》 “用一一对比的方法比较大小”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是这样引入: “一天,小松鼠邀请了3位好朋友来家里吃午饭,他高兴极了,也忙着帮爸爸妈妈准备餐具。” 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在课件中慢慢地出现6只松鼠,6个盘子,7个杯子和4条勺子。”在此定格,我提出第一个问题: “你从情景图中发现了什么信息?”在这样的引入氛围中,学生们纷纷举手抢着回答。接着,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 “小松鼠准备的餐具数量对了吗?”这样找准时机及时引出 “用一一对比的方法比较大小”的课题,因此也自然地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只要我们勤思勤学,就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到充满生机而又有趣的数学世界。一个精彩的新课引入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在新课引入中找寻幸福。

二、在自主学习中,创造幸福

“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主动地去发现、探索、理解知识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培养能力。

例如, “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我按四人一组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实物都拿出来。我提出问题: (1)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把这些图形根据他们的特点怎样分类?学生们通过自主观察,不难发现:长方体方方长长的,有6个面;正方体方方正正的,也有6个面;圆柱身体圆圆的,上下两个面是圆形,大小一样;球圆圆的,可以滚动。掌握了图形这些特点,学生再通过思考探索、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把这些实物图形进行了分类。我巡视了各小组的分类情况。发现A小组把图形分成了两类:长方体和正方体一类,圆柱和球一类。B小组把图形分成了三类:长方体和正方体一类,圆柱一类,球一类。其他小组都把实物图形分成了四类。针对出现的这些情况,我再让各小组的小组长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只要他们说得合理明白,我都及时给予表扬。最后我再根据各小组的反馈加以小结,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感受到自身的学习能力,体会到获得知识力量后的喜悦,在自主学习中创造幸福。

三、在能力提升中,拥抱幸福

学习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获得知识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包括观察、发现、提问、合作、分析、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学生从一个无知的孩子长成一个成功的人,其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时,他们的脸上就会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在幸福的拥抱下,孩子的学习能力又进一步的提升。

记得在教学9+5时。我让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说一说摆的过程和结果。当时就有一位学生哇的一声哭起来。我问他为什么哭了?他特委屈地说: “老师,我的小棒忘带了。我想用手指头数,可是手指头又不够。”我被他弄得哭笑不得,赶紧安慰他说: “不急,你在练习本上用画图的方法也行。”最后学生通过在练习本上画图,很快就知道了计算过程和结果,一下子又破涕为笑了。还高兴地说:“原来,用画图的方法也能解决问题,方法还真多呀!”

数学学习就是一个连续不断提升的过程,孩子的计算从数手指到摆小棒,再到画图,最后到运用大脑的思维直接算出结果,这是孩子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当孩子的能力在不断的提升时,这种心情是快乐的,幸福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努力创设幸福感的课堂,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也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拥有满满的幸福感。

猜你喜欢
正方体圆柱长方体
圆柱的体积计算
拆拼长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拆拼长方体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抓不变量巧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