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2018-04-02 16:33肇庆市高要区新桥镇华侨初级中学刘润全
师道(教研)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六边形长方体正方形

文/肇庆市高要区新桥镇华侨初级中学 刘润全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数学情境是进一步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实践证明,只有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形成数学思维方法。

一、用数学故事典故创设情境

数学故事、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利用这样的故事、典故创设问题的情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看到数学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例如:在讲 “平面直角坐标系”之前,讲一下笛卡尔发明直角坐标系的故事。数学家笛卡尔潜心研究能否用代数中的计算来代替几何中的证明时,想呀想,进入梦境。他梦见自己用金锁匙打开了数学宫殿大门,光彩夺目的珠子旁,一只蜘蛛正忙着在窗框上爬来爬去地结网,顺着吐出的丝在空中飘动。忽然,一个念头闪过脑际,眼前的这一条条的经线和纬线不正是全力研究的直线和曲线吗?蜘蛛在休息时,留下了一个小黑点……惊醒后,灵感终于来了,蜘蛛的位置不是可以由它到窗框两边的距离来确定吗?蜘蛛在爬行过程中结下的网不正是说明直线和曲线可以由点的运动而产生吗?由此,笛卡尔发明了直角坐标系。这时,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一节课下来,不但达到了讲授知识的目的,又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陶冶。

二、用数学实验来创设情境

数学实验,可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且能使学生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茅塞顿开,情绪倍增,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例如求长方体的表面积,采用把长方体展开,让学生观察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又如讲解勾股定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的直角三角形三边平方的关系来得到勾股定理。三个正方形面积分别代表了三边的平方,定义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个单位,通过查正方形的个数就可以得到三边平方的关系了。又如: “数轴”的教学,先让学生握紧、放开温度计,读出不同的数值,自加几个负数,把这些数值从小到大排列。教师问:用怎样的工具能把这些数从小到大表示出来?学生议论纷纷,欲说不能,抓住学生这时的愤悱心境,把放大了的温度计模型往黑板上一横,顺势画一条直线,用彩色笔标明原点、方向、长度单位,并标上上述数据。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学生对数轴的认识更深刻。

三、通过探究创设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罗杰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由此推动学生主动探究、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热情。对于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的还亲身经历过,所以当教师提出这些问题时,它们都跃跃欲试,想学以致用,这样能起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如: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角边角时,用一块三角形的玻璃,还故意用玻璃刀把三角形玻璃的一个角划了一下,但是没有分开,拿这块玻璃在讲台上看来看去,学生会用好奇的眼睛看,然后用力,扳掉玻璃的一角。学生感到特别的好奇,教师抓住这份好奇心。 “同学们,剩下来的这块玻璃还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模一样的三角形玻璃吗?”谁能告诉我?咱们共同探究一下,好吗?这样班里的气氛一下子活了。又如讲“正多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时,可引用蜂巢的几何原理。蜂巢的巢室都是用蜡筑成的正六边形的小房,排列整齐,不仅灵巧,而且以最小的蜂蜡造出了最大的巢室。小密蜂为什么不把巢室造成正三角形、正四边形和圆形呢?通过计算得出,对于同样的周长,正三角形和正方形围成的面积要比正六边形和圆小,因此,用正三角形和正方形做巢室是不合适的。再对正六边形和圆作比较,单从面积角度看,巢室应该做成圆形,但这样会出现无用的阴影区域,这是浪费空间,因此用圆来筑巢也是不合适的。可见只有用正六边形做巢室了。而小密蜂恰好选用了圆的外切正六边形这样的巢室所围成的面积又大,用蜡又少。

当然,要设计好的情境,教师仅仅停留于教科书的挖掘还是远远不够的,主动的创新才是情境的最终源泉。为此,教师应广泛涉猎各门学科,具有广阔的视野,同时也应关注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寻求优秀的教学情境。这样,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才不会成为空话,数学课堂才会生机盎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六边形长方体正方形
知识快餐店 到处都是六边形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剪正方形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剪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创意六边形无限翻
抓不变量巧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