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

2018-04-02 16:33五华县棉洋镇黎洞小学陈辉城
师道(教研)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小棒思维能力分数

文 五华县棉洋镇黎洞小学 陈辉城

数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工具。从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乃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

一、更新教学理念,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

转化教学中心。学生是受教育者,更是实践者,理所当然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过去由于旧的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习惯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老师转,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是主体的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思想跟以往教育观念不同,强调教师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学生服务,认同并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摆正位置,善于导引,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机会让给学生;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参与性,才能真正把学生的主动发展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上。

正确处理教材、学生、教师的关系。转变只对教材负责而不对学生负责的观念。教师要冲破教材的束缚,缩小学生思维能力与教材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从 “学会”变为 “会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主动向教材、日常生活吸取知识,发展思维。如教学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我进行了各种尝试,首先引导用旧知识进行转化,然后在加减,经过学生思考讨论,得到一致的认识:要通分。经过小组试算,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兴趣。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减呢?我把准备好的四个图形,其中两个不同分数单位的图形让学生动手去拼一拼,他们发现只有分母相同 (分数单位相同)才能拼成一个整体,得到另一个数。通过数形转换,这时学生的思维又上了一个台阶。最后讨论总结,归纳出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法则,在感知、讨论、总结中会学、乐学。

二、引导自主求知,培养自学能力

华罗庚说: “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那么,我们确立了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教学课堂的全方位 “学堂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数学的方法去自主地、活泼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形成学生自主求知的主体教学框架。引导学生自主求知,培养自学能力的重中之重是: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会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小学生学习数学方法遵循以下原则:发展智力的原则。学生的智力既是教学培养目标之一,又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传授知识本身是为了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核心是发展智力。因此,学法指导必须把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开发与学法掌握有机地结合起来。直接操作训练原则。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局限性,直观指导,直观教具,直观学具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伴侣。通过实际的操作、演示训练,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到数学科广泛的应用性,从而激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③主导性和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善于主导学生的学,激发学习主动性,而学生必须自觉运用教师的导,在各种数学实践活动中认真操作,严格训练,积极探索,从而熟练掌握新知。如学习 “倍数”概念时,让学生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摆6根小棒,教师演示一次摆法。启发学生思考:6根小棒可以分为几个3根。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很快说出,6根小棒可分为2个三根。建立“倍数”的概念我们就说: “第二行小棒是第一行小棒的2倍”。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了,我再让学生第一行摆4根小棒,第二行摆16根小棒,经过直观演示和小组讨论,他们都能正确说出倍数关系。

三、培养创新思维,促进个性发展

郭沫若说:“科学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科学的真正进步。思维是创造的母亲,创新依托思维。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教师的每一节课的教学,必须潜心研讨教材,依托教材创造性设计好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手段:创新立异,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善于质疑,以旧引新等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复习乘法各种运算规律,出示如下训练题:5+5+3+5+5=?; 16+16+12+16+12=?; 36×25=?; 25×64=? 要求简便运算。提示:①不同加数可变为相同加数。②分解36、64这两个因数。然后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同学们很快就能解答出来,这就把学生的思维从教材中解放出来,开拓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复习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小棒思维能力分数
分数的由来
培养思维能力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培养思维能力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一起数小棒
可怕的分数
巧移小棒
算分数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