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音乐本体』,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8-04-02 16:33广州市天河区前进小学
师道(教研)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本体旋律音乐

文 广州市天河区前进小学 杜 芳

《音乐课程标准 (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音乐学科要“突出音乐特点”,就是要以音乐为出发点,以音乐本体作为体验内容和过程,实现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和育人价值。本文从 “音乐本体”的本质出发,试图在教学实践中探寻与音乐联系更紧密的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期望能切实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 “音乐本体”及其内涵

“音乐本体”作为一个有特定指向的专业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指向。在心理学语境下,“音乐本体”是乐音的时序组合,是指物理音乐、音乐听觉、音乐知觉、音乐表象、音乐情绪、音乐情感、普通情感一系列的心理过程。在音乐教学语境中,有学者认为“音乐本体”的指向 “是指音乐的各表现要素,可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概括:人声与乐器声;力度、速度、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音乐结构;自然界与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笔者认为,对 “音乐本体”最直接的理解,就是音乐作品本身。其形态上是指构成音乐作品的基本要素 (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以及和声等)。但是 “音乐本体”并不是单纯的物理性存在,它还指向音乐作品中形成的某种音乐风格或表现特点的内在规律。

二、关注 “音乐本体”,实施有效音乐教学

有学者指出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提倡效用、效率和效果三者并重的教学观,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是有效教学的三个维度。笔者认为评价一堂有效的音乐课,是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觉感受为主,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 “参与”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

(一)关注 “音乐本体”的聆听欣赏,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用

音乐艺术从它诞生之日起,总是以音响标志它的存在。离开音响,音乐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无论欣赏什么样的作品,无论学习什么知识技能,教师都要引导学生从音乐本身出发,用耳朵去聆听和辨别,并不断地重复聆听,直到能真正地熟悉音乐、听懂音乐。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用。

音乐课堂教学中首要的任务就是从听觉上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本体。那么,如何去聆听音乐?聆听可以有许多种形式,可以先听旋律,感受旋律的美感,也可以直接听完整的音乐,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聆听还要有顺序、分步骤。比如第一遍可以提示学生听音乐的情绪,感受音乐的情绪,学生回答后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继续听;第二遍听歌词中出现了哪些词语或者表现的形象等;第三遍让学生自由地随着音乐做律动,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

(二)关注 “音乐本体”的实践体验,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对音乐的所讲所想就是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这限制了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这样的课堂教学既不科学,也不简洁,倒是很 “省事”。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创编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

学生在音乐课中的体验是要建立在 “音乐本体”的基础上,一切教学活动围绕着音乐展开,给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时间和空间,对作品的旋律、演唱形式、节奏特点以及和声效果等方面引导和深入分析。例如在课例 《寻找生活中的声音》中设计的听觉体验活动,教师并没有让学生孤立地聆听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而是将日常生活中的声音与音乐中模拟的声音结合着聆听。把钟表声与 《在钟表店里》相结合,把动物的声音与 《野蜂飞舞》结合等,最终目的是过度到聆听音乐。对音乐旋律的识谱、演唱、记唱的实践体验,能有效地提升音乐教学的效率。采用模唱的形式学习乐曲的主题,能让学生很好的记住音乐主题。同样,在课堂教学中,不管是唱歌课还是欣赏课,都应该把歌曲的学唱放在首位。只有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才能生成和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提升。

(三)关注 “音乐本体”的表演表现,显现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当学生在听音乐得到感动时,他们往往会对音乐作出身体动作的表现。此时,教师要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由此引导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进行音乐表现和表演,使学生正确把握歌曲或乐曲的意境与风格,用恰当的音乐表现手段去表现作品的情感。在表现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演奏技能技巧和识读乐谱的能力是很重要的,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显现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本体旋律音乐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眼睛是“本体”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基于本体的机械产品工艺知识表示
音乐
7月,盛夏的旋律
大地的旋律
专题
Care about the virtue moral education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