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思考和探讨

2018-04-02 22:06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经验生活化生物

何 剑

(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 226015)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伟大的教育家孔老夫子所言“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生活与知识密不可分,生物知识也来源于对生活中生命现象的观察与总结,同时将知识与技术运用到生活中又可以促进生命质量的提升,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课程的源泉和动力.

纵观当前使用的生物教材,编者在选材时已经注重了生活化,源于生活的资源贯穿整个教材,这些都是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教学转变的方向,单纯的进行知识讲解显然是行不通了,应该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赋予生物教学以生活的意义.实践经验表明,结合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理念来建构生物课堂,有助于教学更好地对接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也将使课堂更加生动而活泼,学生也将由此感受到生物课堂更富趣味性的一面,下面是笔者有关生活化教学基本策略的思考.

一、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都是从已有经验出发,在自主活动中建构认知的,换言之,学生在走入教室的时候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立足于自己的经验基础来建构各种知识,因此学习并不是一个由内而外的知识输入过程,它更应该是一个学习者重组经验的过程,即学生将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新经验结合起来,进而充实并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为了提升学生的认知效果,生物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联系生活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生物学习的趣味.

下面以“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教学为例,探讨一下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思路.

师:今天早上,大家的早餐吃了些什么呢?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生活话题,学生的答案自然五花八门,其中肯定有说牛奶和面包的,教师抓住这个继续提问.

师:那么如果早饭是牛奶和面包的话,那么你是先吃牛奶,还是先吃面包呢?

生1:我是先喝牛奶的,面包干巴巴的,直接吃没有胃口,先喝牛奶补充水分,可以增加食欲.

生2:我不这么认为,面包主要成分是糖类,牛奶的成分是蛋白质,饿了一夜了,应该先吃面包,这样能更加有效地补充能量.

学生围绕这两个观点争论不休,这为即将探究的课题: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规律,奠定了基础.上述情境的创设就完全是从生活取材,这样的问题导入让学习更显亲切,也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加工

“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在传统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将教学的重心落在学生的解题技巧上,这样的处理容易造成对学生情感的忽视.刻意地强调理论和解题将生物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割裂开来,这也导致教学缺乏实践性,以致于学生在面对生活化问题时束手无策,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学生的实际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地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也没有得到培养.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认为应该在教学中还原生活,要让课堂扎根与学生的生活,并结合生命意义展开探索,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来感受生物科学的内涵与价值.客观来讲,学习的目的还是在于应用,因此立足于生活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这样的处理不但能将知识以更符合学生认知习惯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且也方便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转化为科学知识.当然,这也就要求在教学设计时,要有效联系生物学的特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并不断沟通知识和课本之间的联系,让生活真正成为学生认知发展的土壤.

依然以“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教学为例,教学中可以通过这样的生活素材来组织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的品质也越来越讲究,“吃得好、穿得暖”已经不再是衡量生活质量的唯一指标,“怎样生活得更加健康舒适?”这才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减肥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包括在座的同学,可能在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慷慨:为什么吃什么都会长肉?明明已经注意少吃多运动了,为什么还是不断长胖?这些问题将激起学生的思维活力,他们纷纷结合课堂上所学习的生物知识展开讨论,这样的处理加速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并从学生最真实的经验和体会出发,以最贴近学生视角的方式来组织课堂,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自我经验进行重组,并最终促使他们将书本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变,这是生物教学的基本目的,也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三、设计生活化的生物作业

在教学中,不仅要将生物课堂作为学生知识探究的主阵地,同时也要将学生的作业作为认知发展的助推器.为了让生物作业能真正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素养提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绝不能运用应试思维来组织习题,如果让学生采用“以练代学”的方式通过作业巩固认识,这样的学习还是一种封闭式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很难打开,他们也很难自发地将知识与实践沟通起来.为了让作业更加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以主动而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学习之中,必须要设计出生活化的作业.

在学生完成对“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完成这样的作业:请在家中整理有关食品营养价值的材料,为自己和父母设计科学的膳食计划;如果家中有患脂肪肝的病人,其饮食应该注意哪些内容:如果家中有人患有糖尿病,则他的饮食又要注意什么?如果家中有过度肥胖者,饮食需要注意哪些内容?等等.

在教学中,生物教师结合生活教育的理念,对教学情境、教学内容和生物作业进行生活化加工,将有助于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知识,这样处理也将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加稳健而高效的进步.

随着教龄的增长,笔者一直尝试着将生活与教学相融合,渐渐地体会到生活化课堂的构建让生物课堂教学变得更为接地气,除了能够借助于生活来创设学习情景外,学生也养成了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学生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生物现象带到了课堂上来与其他同学分享,课堂教学的生本地位变得越来突出,而且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和动力也变得越来越强,以生活为中心的生物教学,学习的都是活的知识,而言研究的领域也不受课本资源的限制,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为了解释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很自然地又会从生活回到教材,回到生物知识和研究方法,最终学生的能力不仅能够在试题的解决中凸显,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养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2]陈殿林.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活化[J].教育与现代化,2009(2):38-39.

猜你喜欢
经验生活化生物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第12话 完美生物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