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设疑启思的策略初探

2018-04-02 22:06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卢瑟福原子结构重难点

杨 鹏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226301)

设疑启思是重要的教学手段,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的设疑不是要让学生立刻进行解答,我们希望问题的创设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酝酿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使得他们以积极而活跃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促成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于重难点处设疑启思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抓住教材的关键,在学生探究的重难点之处进行设疑,引导学生集中精力,藉此对教学要点进行突破,进而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对关键知识进行掌握,以实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卢瑟福结合粒子散射实验的有关结论,否定了汤姆孙的枣糕模型,建立起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而玻尔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假说,对卢瑟福的理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由枣糕模型到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再到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这是近代物理学史上最为传奇的一页,其中蕴含着由实验到假说,再由实验到假说修正的科学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他们会局限于对相关模型进行死记硬背,偏偏忽略了隐藏在假说背后的科学方法和研究方法,而这也正是教师需要提醒学生予以特别关注的地方.

为了让学生的研究更加有针对性,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粒子散射实验在人们探索原子结构过程中的意义?(2)相比于枣糕模型,原子核式结构有什么不同?(3)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存在哪些较为明显的不足之处?(4)玻尔原子模型与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有什么不同?(5)请简述玻尔原子结构的成功之处和局限性.

教材内容往往平铺直叙,学生如果将其当做科普性的文章进行阅读,自然也就很难产生较为深刻的认识.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将知识的重难点凸显出来,对学生施以启发和引导的作用,这有助于在教学中体现启发性原则,同时还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对课堂效率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作用.

二、于生活化情境中设疑启思

从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正如冯纯伯先生所言:生活中处处都有生活的影子,到处都不缺少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要善于搜集学生生活周边的实例,并将此作为素材来创设情境,设置疑问,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展开思考,由此将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同时还将激起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例如,在学习过查理定律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在冬季,如果热水瓶当天晚上只用了半瓶,第二天早上要想把瓶盖打开时就会感到非常费力,这是什么原因?当然保温性能特别好的瓶子这种现象不会太明显,如果是满瓶的开水,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形.这种问题有效激起学生心理的共鸣,特别是寄宿生,他们在学校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形,因为他们一瓶开水往往是要分两天用的.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应章节正在研究气体的有关性质,所以学生的迁移思维很快将半瓶开水上方的空气作为研究对象,隔了一个晚上会导致开水温度发生降低,如果瓶子保温性能较差,则温度下降的幅度就更大.结合查理定律可知,等容变化的气体压强与其温度成正比,当温度降低时,瓶中气体的压强减小,外部的大气压与内部气体压强的差值就把瓶塞死死地顶住.如果保温性能很好,则瓶中的温度不会出现多大幅度的调整,因此也就不会发生太过明显的压强改变;如果是整瓶开水,则上方几乎没有空气,因此不会出现气体压强的问题,所以这两种情况下都不会出现瓶塞拿不出的情形.当学生解释了上述现象后,教师还可以提问:如何更加轻松地将瓶塞拔出?对于如此充满生活趣味的问题,学生自然乐于参与思考和讨论,他们的认识也将因此而获得提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来创设情境,并设置相应的问题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能够在疑问解答中获得知识的增长,这也有利于学生更加高效而持续的发展.

三、于科技发展热点设疑启思

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科技发展,也要充分反映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和重大突破,当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应用过程中所带来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从这一方面来讲,与物理相关的科技成果为我们的设疑启思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材.

例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很多问题暴露出来,比如噪音问题.最近德国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防噪音窗户,这种窗户上安装有某种特殊的扬声装置,它所发出的声音能够有效地起到消音和降噪的效果.你能通过物理原理对此进行解释吗?学生通过机械波的学习,已经明确两列波发生干涉后将出现加强区和减弱区,但是却很少能将相关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现在以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来构建问题的背景,让学生展开分析.当然学生也许一时摸不着头脑,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在讨论中相互启发,这样将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摸到问题解决的门径,从而发现干涉规律在此装置中的巧妙应用.

科技发展的背后蕴含着大量的物理原理,以相关成果为情境来创设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同时这也将有效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落实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体系.

综上所述,设疑只是一种手段,启思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教师通过巧妙的设疑,以此来设置悬念感,让学生在问题探索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孙红文.从课型角度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如何预设问题串[J].中学物理,2014(4).

[2]戴世灿,龚华江.谈谈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度[J].物理通报,2004(3).

猜你喜欢
卢瑟福原子结构重难点
原子结构猜猜猜
纪念原子核物理学家E·卢瑟福诞辰150周年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测试题参考答案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测试题
再给他一次机会
再给他一次机会
再给他一次机会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钠及其化合物”复习导航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