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辩论中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

2018-04-02 14:36王嫩容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扫路天游峰书本知识

王嫩容

(宁德市蕉城区第五中心小学,福建 宁德 352 10 0)

对每一个人而言,言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生活素养和一种生存能力。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集语言环境、人物形象、结构立意、思想艺术等为一体,蕴含着丰富的思辨资源。以课文为依托,挖掘课文的疑点、争论点、思辨点,巧设辩题,将辩论引入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之间相互辩论,抓住对方言语的漏洞,寻找存在的疑点,让学生求异发散,进行正向、逆向、纵向、横向等思维活动,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当然,教师对辩论环节应该慎重思考,辩题的选择必须符合教学专题、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的重难点,不能为了活跃气氛或取悦学生而随意选取。也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可以找到辩论的主题。教师要善于选择符合开展辩论方式的课文,巧妙设计课堂辩论。

一、巧设辩论,形象在肯定与否定中鲜活

写人的文章往往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往往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有优点,亦有缺点。人物的多面性决定了他们有被读者肯定的一面,也有被读者否定的一面。像这样存在争论点的教材内容就很适合设计课堂辩论。通过课堂辩论,在肯定与否定的交锋中人物形象就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例如苏教版四下《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课文中小女孩的爸爸认为爱因斯坦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而小女孩觉得爱因斯坦连衣服都穿不整齐,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爸爸持肯定态度,小女孩持否定态度。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这个问题值得争论,适合开展课堂辩论。

正方观点:爱因斯坦是伟大的。因为爱因斯坦在科学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毫无疑问他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是一个大科学家对一个小女孩的话却能认真对待,他把小女孩当作是一个朋友一样平等对待;他是大人物却虚心地向小女孩请教整理房间的方法,他和蔼可亲,没有一点大科学家的架子,他那么可亲可敬,难道不是最伟大的吗?

反方观点:爱因斯坦算不上伟大。爱因斯坦衣衫不整,像是从童话世界中走出来的;办公室乱七八糟,像垃圾堆;他是大人了,却根本不会照顾自己的生活,那么邋遢,还要小姑娘教他穿衣服,手把手地教他布置、整理办公室。这样的人怎么和伟大联系在一起呢?

正方学生称赞爱因斯坦的优点,反方学生指出爱因斯坦的缺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通过辩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加深了,爱因斯坦的形象更加立体起来。肯定和否定这两个对立的方面又是统一的,最后通过总结提升正方双方达成共识——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不拘小节、一丝不苟、谦虚待人、充满人情味的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二、巧设辩论,感悟在和缓与冲突中厚实

小学生由于认知和心理特点,对事物的理解、感悟往往流于表面。对于文章的理解需要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才能充分领悟文章主旨。他们在认识上有时难免片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理解的片面性,对教材产生的疑义处,以及认识存在的冲突点设计课堂辩论。

比如苏教版六下《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中,天游峰的扫路人到底累不累?这是一个思辨点,教师可以巧设课堂辩论。

正方观点:天游峰的扫路人很累。天游峰又高又险,他每天要扫1800多级石梯,这站在游客的角度上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更何况是这位已经年满七旬的老人呢?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一天一个来回,几十年如一日,天游峰又高又险,仿佛一根银线在空中飘飘悠悠这么陡峭的石阶,游人徒步攀登有的还半途而返,可见有多危险,他怎么不累呢?

反方观点:天游峰的扫路人不累。老人说的“不累”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因为老人认为有花鸟作伴,可以喝雪花泉的水,可以吃自己种的大米和蔬菜,可以呼吸清爽的空气。这样的生活谁不觉得舒适,又有谁会感觉累呢?东晋时期的陶渊明,过着“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依然有着“悠然见南山”的心境,在这种情形下谁会说陶渊明的生活很苦,做事太累?老人之所以觉得不累是因为他热爱生活,乐观豁达,以苦为乐。

教师引导学生紧扣“我”与老人三处对话,品读老人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通过“老人到底累不累”这个冲突点进行辩论,这样天游峰扫路人豁达开朗、热爱生活的形象就变得丰满、厚实起来。

三、巧设辩论,真理在对立与统一中升华

研究语文教材中的思辨资源,要求教师要深入分析语文教材中思辨资源的类型,有些说明事理的文章作者的观点可以从多个角度解读,从局部上看观点可能是对立的,但就整篇文章而言又是统一的。教师可以依据对立的观点设计课堂辩论。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来说,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过渡的,因而是相对的。“理”越辩越明,在课堂辩论中学生对“理”的认识才会得以升华。

如苏教版六上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前两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强调了书本知识的重要。后两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阐明了亲自实践的重要。到底是书本知识更重要,还是亲自实践更重要?像这样对立的观点,就很适合开展课堂辩论。

正方观点:书本知识更重要。

反方观点:亲自实践更重要。

正方: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几乎都是书本知识。由此可见书本知识更重要。

反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不能只从书本上、课堂上获取知识,应该从社会上、生活中增长见识。

正方:学好书本知识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让实践事半功倍。

反方:陶行知说,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正方: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再花很多时间去实践那不是在浪费时间。鲁迅说,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反方:鲁迅还说,要用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这不是在告诉我们实践更重要吗?

……

对立与统一是相对的,通过课堂辩论最终学生达成共识——书本知识和实践都很重要,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亲自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当然,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需要组织课堂论辩,也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能找到论辩的契机,语文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寻找到适于学生进行论辩的题目与时机,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并进行必要的指导,这样才能确保辩论精彩有序。总之,语文教学中依托教材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是一种很好的综合训练形式,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教学,更是新课程、新理念的一个体现。课堂因辩论而“亮”,课堂因“辩论”而“活”,课堂因“辩论”而“美”。

猜你喜欢
扫路天游峰书本知识
丹山碧水
2019年我国扫路车市场回顾及2020年前四月市场分析
武夷山归来
点评曹海永老师的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学散记
扫路车多功能配置分析及研究
创造物理情境打破知识和应用的瓶颈
徐工“环保小蜜蜂”纯电动扫路车正式下线
数学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针灸学书本知识与实践运用中的不对称问题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