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诗文书画家王璲考述

2018-04-03 00:19胡传淮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题画

胡传淮

(蓬溪县政协,四川 蓬溪 629100)

解缙、杨慎和徐渭号称明代三大才子。永乐初,翰林院群臣应制撰《神龟赋》,比赛结果,王璲居第一名,解缙居第二名。王璲祖籍蜀中遂宁,“文名盖一世,著述布天下”,系诗书画三绝奇才,亦是一位与解缙齐名的大才子。

一、书画世家

“蜀士多才俊,文章萃东南”。宋末元初,战乱频仍,蜀中尤甚。大批蜀士,举家出逃,流寓东南,致使有元一代,巴蜀文学不显。但不少流寓东南的蜀籍士子之后裔却在文坛上闻名遐迩,成就卓著。元代遂宁谢氏家族迁徙湖北江陵,王氏家族流寓江苏长洲,后裔中出现了谢端、王立中、王璲等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为世所知,成为元末明初诗坛艺苑之翘楚。尤其是王氏家族,系宋代遂宁世家,先祖王极,仕宋,官至吏部侍郎。王极玄孙王立中元末宦江南松江府,遂侨居长洲,成为长洲著名书画家族。元末明初王氏家族与明末清初吕氏家族(吕大器、吕潜)、清前中期张氏家族(张鹏翮、张问陶),并称遂宁历史上最杰出的三大诗书画世家。

王立中(1309-1385),元代著名书画家,字彦强,四川遂宁人。高祖王极,南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吴潜榜进士,官至吏部侍郎;伯高祖王翔,南宋庆元五年(1199)进士。

立中九岁而孤,以荫授开化尉,历慈溪尉、嘉定知州,元末为松江知府,以廉静称,刻节砺行。“至正二十三年冬,西蜀王立中来守是邦。”(贝琼《清江贝先生文集》卷23《松江府儒学藏书记》)。王立中善书画。传世作品有绘画《山水图》卷、书法《兰陵王词帖》。《山水图》卷,绢本,水墨。纵25.2厘米,横53.3厘米,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景色清新,境界清寂淡泊,具有春日山乡写生的特点,为王立中罕见传世品。

王立中书《兰陵王词帖》,元至正元年(1341)作,纸本,册页,纵 27.2cm,横 43.4cm。行书,19行,共208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早春承佳章,一唱三叹,虽欲效颦,未逞也。偶因登高望远,有感于怀,漫依来韵,填兰陵王一解以寄,并呈季野隐君、立礼学士同发笑粲,乃幸。吴庚弟王立中顿拜。复儒翰学久契兄:草烟碧,愁满春波未极。销凝久,无限感怀,别后高阳定谁忆。鳞鸿断信息,空望天涯异国。关情处,还念旧游,孤客飘零傍江驿。当时漫曾历。向水畔吟轩,花下行屐,论文相与陪尊席。同竹迳微步,市桥闲眺,总总犹是恨晚识。早催整形色。重惜野毒白甚,欲寄离情,难访陈迹。东风不到秦楼侧,任月榭幽静,雨窗萧瑟,垂杨依旧。似梦里,暗绣陌。至正改元四月廿六日。”款钤:“王氏立中”、“彦强”二印。钤安岐、衡永等人鉴藏印。此帖是王立中登高望远时,依“复儒翰学”来韵,填“兰陵王”一阕相赠,属文人诗词酬唱之作。“复儒翰学”指邵亨贞,邵氏亦长于填词,撰有《蛾术词选》四卷。王立中存世墨迹罕见,本帖书法取米芾结字的欹险,辅以平和质朴的笔致,自具一种散淡舒缓的意趣,与元末复古书势走向一致。《墨缘汇观》《壬寅消夏录》著录。

王立中在绘画中最为著名的是《破窗风雨图》,此图是王立中元末任松江知府时与元四家之一的王蒙为刘易(字性初,杨维祯弟子)所作的一幅画,此画作于至正二十六年(1366)。他题识云“刘君性初,以‘破窗风雨'自居。诸公赋诗成卷,因此作图,并题绝句于左。至正廿六年岁在丙午,暮春之初,遂宁人王立中彦强。”此画在当时吴中文人中引起了广泛的呼应,相继有三十七位文人,如陆居仁、杨维祯、王国器、张翼、李绎、钱鼎、钱惟善、张庸等,为《破窗风雨图》题诗,形成《破窗风雨卷》。它与元四家之王蒙《听雨楼图卷》均是表现元末吴中文人诗歌盛会的杰作。惜此画不存,只著录于《式古堂书画汇考》。

唐林《四川美术史》说:“象王立中这样以两幅作品入藏故宫博物院,收入《国宝绘画》《中国书法千年珍品》,并与元代大画家王蒙合作绘画的,在中国元代书画家中较少,在四川清以前的书画家中非常少,而在他的故乡四川遂宁清以前的书画家中更是绝无仅有、独一无二。”

王立中工诗词,其《绝句》二首云:“梅粉凝娇不肯添,晚年笼瞑压重檐。江南可是春寒甚,十日东风不卷帘。”“春波桥头柳似烟,越王城郭在西边。我家绕屋皆春水,尽日鸳鸯随钓船。”《竹枝词》:“孤山梅花开雪中,恰似阿侬冰雪容。不学画桥南畔柳,春来容易嫁东风。”诗情甚浓,充满画意。

王立中三子,皆有文名。长子王琏,字汝器,官至翰林侍讲,从宋濓学,诗文古雅,亦善书,与弟璲齐名;次子王璲,字汝玉,官翰林检讨、直内阁,赠太子宾客,谥文靖,小楷、行书法晋人,皆雄秀;季子王琎,字汝嘉,亦召入翰林,洪熙中,入直文渊阁。钱谦益谓王琎“文誉亚于二兄,诗无足采。”(载《列朝诗集小传》乙集《王宾客璲》附《王主事琏、翰林琎》)。

二、生平事略

王璲(1349-1415),明初文学家,字汝玉,以字行。青城山系蜀中名山,王璲不忘家山,故以其名号、名集,自号青城山人,撰有《青城山人诗集》八卷。

王璲幼年随父侨居长洲(今江苏苏州市)。颖敏强记,有神童之称。七岁那年,随父到屋外观赏雪景。太阳一照,房屋上积雪溶化,雪水从屋檐沟里往下滴,如同下雨。其父王立中即景吟出上联:“日晒雪消,檐滴无云之雨。”让儿子对下联。王璲朝四外看,只见远处有风,吹起阵阵灰尘,好似冒烟一样,便对出了下联:“风吹尘起,地生不火之烟。”

王璲九岁那年的清明,塾师选了几位学生及王璲一起郊游。当他们路经一处墓地,看到许多人正在焚烧纸钱,塾师随口说出上联:“冢上烧钱,灰逐微风成粉蝶。”塾师说完,回头看着王璲。王璲想起家门前的一个小塘,常在池塘中洗墨砚,心中一动,便对出下联:“池边洗砚,墨随流水化乌龙。”塾师听后十分高兴,抚掌连称妙对。

后来,王璲又从著名诗人杨维祯学。参加洪武二十三年(1390)庚午科乡试,考中举人。洪武末,以荐摄郡学教授,改应天训导。永乐初,擢翰林五经博士。历迁左春坊赞善,预修《永乐大典》。王璲为当时著名才士,其诗最为仁宗所喜,“仁庙在东宫,特深眷注,尝与群臣应制,撰《神龟赋》,汝玉居第一,解缙次之。汝玉后进,声名大噪,出诸老臣上,又与解缙、王偁辈互相矜许,遂被轻薄名。”(《列朝诗集小传》乙集《王宾客璲》)。永乐七年(1409),王璲每日于文华后殿为东宫道说作诗之法。以修《礼书》紊制度,当戍边。皇太子监国宥之,改为翰林典籍,寻进左赞善。永乐十三年(1415),坐解缙累下狱死,年六十七。洪熙元年(1425)赠太子宾客,谥文靖。继又追赠左春坊,遣官祭其家。《墓表》云:“汝玉倜傥好施,赴急拯危,唯恐不及。”事迹附见《明史·邹济传》。《四川通志》《遂宁县志》《四川美术史》《四川历代文化名人辞典》等有载。

三、书法绘画

王璲工书善画,小楷、行书,“皆雄秀”过人,可谓“诗书画三绝”奇才。《画史会要》载:“王汝玉能书、亦能画。”

王璲现存书法作品《手毕帖并诗》,纸本,行书,纵18.1厘米,横38.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手毕帖并诗》是王璲写给白寉山高士的书信并和诗三首,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及渴望相见。第一首见王璲诗集《青城山人诗集》卷四,题为《寄虞公务》;第二首为集外之作;第三首载于卷六,题为《寄友》。书法天然古淡,意态萧散平和。师法钟繇、王羲之,又具赵孟頫书法的韵味。

《手毕帖并诗》内容如下:“璲复:家僮至,辱手毕并诗,兼承录示云翁先生洎孙学和章,浩然起云霞之思。今日因山中石师旋便,仍用旧韵,赋短句奉柬,且用为晓猿夜鹤,展限一笑。林间樵人王璲上复,白寉山高士。”“泛泛踪难定,皇皇思每惊。岁年知几换,书剑竟何成。多雨江村夜,微灯独馆情。此时谁共语,唯念昔同盟。”“答山中见示韵二首:春色雨中归,春芳渐复稀。常因听林鸟,却忆在岩扉。月夜诗空赋,花时约又违。几回愁不寐,孤枕远钟微。莺歇江乡杜宇悲,故人西望久乖离。梦因春尽归常切,书为山遥寄每迟。踈雨林边寻远寺,夕阳岭下谒丛祠。忩忩已负瑶华约,别有西风桂子期。”

款署“林间樵人王璲”,鉴藏印有“仪周鉴赏”、“南海伍氏南叟斋秘笈印”、“顾崧之印”、“张珩私印”等共九方。

王璲诗集中,题画诗甚多,有一百五十首以上。这些题画诗以题山水、花草画为多。其许多友人,如倪云林、高彦敬、张风仪等,均善画,王璲多次为他们的画题诗,如王璲为友人王绂所绘《秋亭远岫》图题诗云:“不到草亭今十年,重来风景只依然。天恩倘赐悬车日,拟向溪头泊钓船。蜀人王汝玉。”王璲题画诗灵动隽永,得唐人风格,佳句络绎,如:《云林画》:“群树叶初下,千山云半收。空亭门不掩,禁得几多秋。”《题画》:“叶暗前朝雨,花飞昨夜风。空山人不见,春在绿阴中。”《寒江独钓图》:“空江不见人,飞雪纷如剪。独有垂钓翁,孤舟水云远。”《题画杂咏》:“湿翠暎繁红,东园起晚风。春光何处是?都在鸟声中。“亭亭一片云,飞坠青嶂间。未肯从龙去,长与幽人闲。”《题画》:“渡头初唱采莲歌,南浦西风涨绿波。正是晚凉新雨后,青山不似白云多。”《题赵仲穆画》:“十二琼楼紫翠重,万年琪树落秋风。南朝无限伤心事,都在残山剩水中。”《题倪云林画》:”水流花谢白云飞,沧海桑田几是非。莫问兰亭旧踪迹,当时文采古来稀。”《题沈士偁画》:“乱云重叠树高低,不见人烟只听鸡。它日挂冠寻故隐,移家合住在苕溪。”《为朱仲昂题画》:“谁家茅屋住深山,路转清溪第几湾?寄语桃花休乱落,恐随流水出人间。”《题画》:“人家隔断水西东,行尽溪桥有路通。岸树今朝全绿遍,夜来曾起落花风。”“暖雨初收雾尚昏,绿杨深坞杏花村。山中少有凡人到,满地春阴不掩门。”《溪山高士图》:“万山环绕树高低,十里烟霞路欲迷。一夜东风花乱落,莫教流出武陵溪。”《题王汝瑄扇》:“不向金门谒翠华,一琴一鹤度生涯。乱山残雪西湖晓,看遍寒梅万树花。”《题画》:“数峰相倚玉成簪,楼阁深沉酒尚酣。十日春寒帘不卷,杏花飞雨满江南。”王璲这些题画诗艺术水平甚高,画意甚浓,过目难忘。

四、诗文辞赋

王璲是永乐时期最主要的文人之一,当时与解缙、王偁、王达善、孟杨等号“东南五才子”。佚名《春坊赞善王公汝玉传》云:“汝玉为文,兼古今体制,而赋尤赡丽;诗语隽永,得唐人风格,举笔数千言,刻立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引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云:“其诗不费冥索,斤斤唐人之调。”“吴人徐用理集:永乐后诗家三百三十人,以汝玉压卷焉。”又谓“今观其诗,音节色泽,皆力摹古格,颇近于高棅、林鸿一派,诚有拟议而不能变化之嫌。然当元之季,诗格靡丽,往往体近填词,璲能毅然以六代、三唐为模楷,亦卓然特立之士,又不得以后来王、李之流弊预绳明初人矣。”(《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青城山人集》条)。王璲在当时的确是一颗耀眼之星,明初有影响的诗人。

王璲有《青城山人诗集》八卷,系正统十二年(1447)其孙王铠与姻亲华靖(字彦谋)编辑删定。前题下署“太子宾客谧文靖吴门王汝玉”、“隆亭华靖编次”二行。版心除卷一、二、四、六、七、八第一叶刻“青城诗集”外,余皆刻‘青城集’。卷前有魏骥、刘铉、徐珵、邹亮四序。景泰元年(1450)八月,南京吏部尚书魏骥(1375-1472)撰《青城山人集原序》云:“若先生者,自少负聪明特达之资,才清趣洁,宜其平日之诗之文,辄与海内作者齐驱而并驾,间有或之而先者也。若兹集不沦虚寂,不流靡漫,洋洋乎,沨沨乎,缘情指事,驾苏李而凌元白,其慨而不激,直而不肆,殊得诗人温柔敦厚之旨,诚负为一代之名家也。”“兹吴门华君汇粹先生之诗凡若干卷,欲命工以锲于梓,征予序其首简。”景泰元年刘铉序称:“太子宾客、文靖王先生诗一编,吴邑华彦谋既为锓梓,致书来北京请序之。予久未复,又书趣之,又未复,如是者三四。”景泰二年邹亮序称:“乡友华彦谋雅擅好事之誉,尝编次先生之诗,寿梓以传于后,征序其端。”景泰癸酉(四年)徐珵序称:“友人华彦谋家与王氏连姻,尤好公诗,既为编次,复锓梓以传于世,而诿予序。”“其为文盖兼古今体制,而诗则深得唐法……予尝评公之诗,清而不刻,丽而不靡,轶宕而不粗俗。骤而见之,如九霄一鹤,盘云独游;如玉井莲华,浥露初发;如瑶台仙子,临风微步,殆难以尘情凡态想象;如五陵年少,衣轻策骏,驰骋春风紫阳间,意气奕奕,不可奈品而第之。其大历、贞元诸才子之流乎?”书由编者华靖在正统十二年至景泰四年间刊行,是《青城山人诗集》的最早刻本。景泰四年(1453)华靖刻本,今存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有清抄本,今存国家图书馆和常熟市文化管理委员会。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华靖刻本《青城山人诗集》,有李盛铎跋:“王青城诗集,明刻传本甚希,宋廛所收尚系抄帙,罕可知已。壬子夏日析津市出此本,因亟收之。据荛圃题跋,尚有景泰间人魏、刘、徐、邹四序,是本已阙,当觅旧本补录之。盛铎记。”北大藏本缺魏、刘、徐、邹四序,但保存了正统十二年王璲之孙王铠撰《后序》,云:“右青城诗集若干卷,先大父文靖公之所著也。大父自幼以诗文名,接交当时海内儒硕非一,往来倡酬,靡不见之赋咏。自入国朝,登仕籍,洎升翰林,声光益著。其制作特盛,然两为回禄所虐,稿皆残缺。所幸别或收贮,得十之二,阅岁既久,铠以菲才宦游古汴,束以自随,公暇因掇拾分类,缮写一帙,有外集者附之,藏之箧中,家居以来,罔敢失坠。偶姻好华君彦谋过而见之,三复嗟叹,遂于内各删百首,命工刊次。鸣呼!大父文名盖一世,著述布天下,而遗稿灰灭无几,又弗克传世,岂造物者不使有见于后哉?实子孙不肖,不能继述先业之所致也。今大父殁余三十年,而一旦幸表而出之,是明珠宝剑之起于重渊,必有待其时欤?彦谋读书好义,尝辑其族谱诸集行世,足羡故家子孙,立志超卓,不屑细故如是。时正统十二年嘉平望日孙铠谨识。”黄丕烈《荛圃藏书题识》卷九题跋二则,其一云:“此王青城集,余得诸五柳居书肆,昆山孔氏所藏书也。汝玉为吴人,考杨循吉《吴中故实记》所载《风雅第五》,凡十四人,青城王先生汝玉居首,记云:青城王先生汝玉诗豪放,有宠,永乐间与王偁、孟杨、解缙、王达善,同名当时,称东南五才子。今录其语于集尾,以征吾郡之文献云。荛圃黄丕烈。”

《青城山人诗集》卷一为五言古诗;卷二、卷三为七言古诗;卷四为五言律诗;卷五为五言长律;卷六为七言律诗;卷七为五言绝句;卷八为七言绝句。王璲现存诗五百余首,为当世所重。佳作甚多,如:《葑村》:“荒邨依野葑,树色水光边。人家知远近,犬吠隔溪烟。”《山斋》:“斋居在山中,长日人来少。杏坛花落多,时有东风扫。”《杂诗》:“春山佳气多,白云满芳树。幽径绝尘踪,落花映深户。微雨洒林落,东风长兰步。之子招不来,沧洲日将暮。”《题画送陈孟敷》:“君家门掩绿阴低,古木丛篁水郭西。我向京华望吴苑,桃花只隔武陵溪。”《瓜洲道中》:“满汀芦叶孤舟雨,一树梨花小旆风。遥望故乡何处是,依稀烟树五湖东。”《题画》:“西风袅袅起林阿,一夜新凉到薜萝。人在空江秋影里,青山不似白云多。”《渔村》:“汀苇苍苍白露凝,一滩寒月未收罾。西风吹醒江南梦,四壁蛩声半夜灯。”《送胡郎中》:“长干道上含情别,明月楼前入梦频。同是老年仍在客,如今莫说故乡人。”《送赵友同之吴江》:“画船晓发凤城东,江上青山云几重?秋水连天三百里,片帆一夜到吴淞。”《寄略道权上人》:“长干寺里访清游,花落花开几度秋。望断碧云人不见,夜深飞梦到扬州。”《题画》:“五湖深处旧柴关,春水桃花第几湾?昨夜东风吹梦去,白云深锁万重山。”《题扇别顾伯行》:“我别家乡七月秋,相逢故旧更迟留。明朝相忆知何处?遥指蓬山十二楼。”《送陈宗述之官西蜀》:“我从东去子西行,万里桥边万里程。白云扬花多似雪,还应难比别离情。”《留别锡山诸友二首》:“我将策马入神京,诸子乘舟远送行。芳草落花三百里,依依总是故人情。”“当筵莫唱渭城歌,此去京华路不多。明日相思情更切,西风木落洞庭波。”《题画》:“仙水仙山有路通,人家遥住白云中。一溪春色无人管,流出桃花片片红。”

王璲才气横溢,下笔不能自休。古体歌行气势奔放,想象丰富,逼似李白;尤工律诗绝句,清浅自然,诗中有画,亦近唐人,有韦柳摩诘之风,影响到了后来的吕半隐、张船山等诗书画大师。诚如明代最长寿的大臣南京吏部尚书魏骥(1375-1472)评价王汝玉所云:驾苏李而凌元白,慨而不激,直而不肆,为一代之名家也。

猜你喜欢
题画
郑板桥《题画兰竹石》?
民族融合视域下的元代民族诗人题画诗刍议
《扬州八怪题画诗考释》——直抒胸臆,寄情于画
如何鉴赏题画诗——以2019年高考试卷中的陈与义诗三首为例
题画诗册页
题画诗册页
题画诗
——从诗书画印说开去
名家古诗系列印之《题画兰》
《明 徐枋题画诗》
沈鹏《题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