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运动康复治疗中的心理干预研究

2018-04-03 07:29刘篪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心衰康复训练心功能

刘篪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农垦红兴隆管局中心医院心内二科,黑龙江双鸭山 155811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较高发生几率,且存在年轻化趋势。而老年冠心病心衰则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患者心功能下降,并产生不良心理情绪,制约患者依从和治疗,影响疾病转归。基于此,2016年12月—2018年1月该文实验分析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运动康复治疗中的心理干预,择取113例患者,随机分组进行实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冠心病心衰患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年龄处于60~75之间,自愿参加实验研究、意识清晰。排除对象:精神障碍、严重神经、血液、呼吸系统疾病、存在康复运动禁忌证、近期栓塞史者,且所有患者均给予有效运动康复治疗。随机分为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7例),与选择心理护理的干预组(56例)。其中,干预组中,男女各 28 例,年龄 61~74 岁,平均(68.82±4.09)岁。 对照组患者男女分别为29例与28例,年龄60~74岁,平均(67.19±5.67)岁。组间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继续实施比较。

1.2 方法

入院后,患者实施常规测量与检查,包括血糖、血脂、心率、血压等,再由专业康复训练师辅助患者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基础性的饮食、病情观察、状态监控等。而干预组则在这些基本干预的前提下,给予患者心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支持下心理治疗。康复期间康复训练师、护理人员均注重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由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总结,并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增强患者康复信心。结合具体心理需求,选择积极强化、支持等方法,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推动患者建立心理防御,积极面对疾病。具体治疗时间为1次/周,1 h/次,并持续支持[1]。②放松治疗。通过教育患者肌肉放松训练,辅助患者体验肌肉放松和肌肉绷紧的感觉,并保障放松训练的效果,2周1次,每次持续30 min。③认知治疗。针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疾病情况,可借助健康宣讲的方式,向患者普及老年冠心病心衰的相关内容,并介绍具体运动康复治疗的功能,展示成功案例,促使患者正确认知自身疾病,理解治疗的意义。进而转变错误的认知,可主动配合运动康复训练,提高治疗效果。1次/周,每次持续1 h[2]。④康复环境干预。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的康复环境,促使患者充分感受到人文关怀,进而提升患者的认可,提升依从性。具体环境营造中,包括通风、温湿度,室内陈设,播放舒缓音乐等[3]。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心功能评分。其中,心功能评分与患者心功能呈正相关,分数越高,心功能恢复效果越理想。

1.4 统计方法

该次实验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并使用(±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

经过护理后,干预组的SAS评分(47.69±5.87)分,SDS 评分(47.15±4.61)分,对照组 SAS 评分(65.21±4.93)分,SDS 评分(67.93±5.3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心功能比较

护理后,干预组的心功能评分为(94.21±4.73)分,对照组(73.19±4.29)分,干预组患者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老年冠心病心衰为临床常见疾病,其具有较高的发病几率,患者心功能下降明显,造成患者运动功能下降。而且,由于冠心病的影响始终面临巨大伤残和生命威胁,再加上运动能力下降,可导致患者身体处于高应激状态,容易对患者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不良的心理情绪产生,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甚至造成患者出现轻生和拒绝治疗的情况,不利于患者康复[4]。

运动康复治疗可用于治疗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受老年冠心病心衰的影响,患者运动减少,甚至存在患者长期卧床,可诱发患者出现肌肉萎缩、消化功能减弱、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增加,还容易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针对这类患者,可选择运动康复治疗。心衰患者通过运动康复治疗,能够增强一定的运动耐力和心理储备,而且,经过大量实践及循证医学认证,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给予运动康复治疗为安全,且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具体运动康复治疗中,由于患者心理不良情绪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康复训练,老年患者坚持程度不足,且容易导致依从性差的情况,不利于患者康复[5]。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研究与分析,对具体的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给予心理干预,注意患者的心理问题,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得患者心理问题可以得到舒缓与释放,增强患者的依从性,使得患者可以自主参加运动康复,并保证运动时间和运动量,增强患者的康复水平。

该次研究实验分析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运动康复治疗中的心理干预研究,结果证实:经过护理后,干预组的SAS评分 (47.69±5.87) 分,SDS评分 (47.15±4.61)分,对照组 SAS 评分(65.21±4.93)分,SDS 评分(67.93±5.3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的心功能评分为(94.21±4.73)分,对照组(73.19±4.29)分,干预组患者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运动康复治疗中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依从性,进而保障患者能够自主康复训练,达到改善心功能的效果,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实践。

[参考文献]

[1]王立江.运动康复治疗在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2):193-194.

[2]崔长军.运动康复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7,38(1):96-97.

[3]张素琴,康丹丹.运动康复治疗用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世界中医药,2017(a1):551-552.

[4]李学美,李晓燕,陈芳,等.运动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及醛缩酶水平的影响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4):564-566.

[5]白云霞.针对性心理干预对行运动康复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负性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7,23(18):19-20.

猜你喜欢
心衰康复训练心功能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