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院校学生管理探析
——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浮力”说

2018-04-03 08:01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黄炎培浮力管理者

宁 波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山东威海 264504)

引言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技术能力,使其能顺利进入职场,在自食其力并不断有所发展的同时,也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是职业技术院校的首要职责。但是,《未进校门先找关系“85后”大学新生摸潜规则》《新生为进学生会请客 学生会副主席3天吃请12顿》等相关学生“潜规则”新闻的相继出现,让我们不得不对现代大学生教育产生忧虑,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道德、价值取向问题。针对此种现象,在百年前,黄炎培就已提出“浮力”的概念,并提出诸多克服办法,有些方法放诸现在仍具实效。

一、黄炎培简介

黄炎培(1875-1965)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开拓者和思想奠基者。他于1917年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随后,在全国各地广开职业院校,为当时的社会输送了大量实用型人才。在他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里,一直致力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他对“权、官”观念对学生的影响给予犀利的剖析,对职业教育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技能,应成为什么样的人有着高规格的要求,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职业教育学生观,对现在职业教育学生管理中仍存在的诸如“如何克服社会‘浮力’的影响,如何加强学生管理的薄弱环节”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讨,提供了大量的实例证明,给与我们有益借鉴。

二、“浮力”观

黄炎培时期,正是社会变革时期,而传统权利观念根深蒂固,依然占据学生思想的主要地位,影响学生的学习观、择业观。对此现象,黄炎培用“浮力”概念给予解释,并提出了克服“浮力”的办法。

一般人只要权力在手,就会与群众脱节。什么道理呢?中间有一件东西在做崇,物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浮力”,社会上也有一种无形的浮力,好像在从中做崇的样子。……就讲学校,诸位看到一种学店吗?学店的老板,早浮了起来,和一般学生脱节了,不但脱节,且成敌对了。[1]86

黄炎培把学生看作群众,把学生的管理者——掌握一定权利的校方,看作是群众的领导。黄炎培认为,领导和群众的关系要紧密联系,打成一片,即学生管理者和学生要同甘共苦,站在一条线上,不能出现高于这条线的浮力。但同时他又认为,一般人只要权力在手,就会与群众脱节,形成一种“浮力”。这种“浮力”的大小,放诸现在职教学校中,已成为衡量学生与学校管理者关系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克服这种浮力,使之变小变无,成为处理学生和学生管理者关系的重要难题。对此,黄炎培提出了“诉之良心”“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方法。

三、克服“浮力”的办法

(一)双管齐下,诉之良心

黄炎培认为诉之良心,是克服“浮力”的根本办法。不仅仅是作为群众的学生,尤其是作为领导的学生管理者,更要诉之良心。黄炎培强调:在学校里,作为管理方,首先需要认识清楚学生的意识,然后在尊重学生意识的基础上行事。学生有时虽不免情感激动,可能会做出过火的事情,但是管理者要胸襟广阔,恢宏大度,能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能够站在学生中间,也要了解当局的立场。同时,作为群众的学生,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样方能发挥群众应有的力量,使校方领导和自己站在同一条线上,互尊互谅,同甘共苦,克服一切问题,绝对不为“浮力”掀动。

是非明辨之力,视之为良心。黄炎培说:“孟子说得好,‘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就是良心,既然人人皆有,那么,我以为是,你也应该以为是,只要诉之良心就行了。”[1]87据此,他强调,作为群众的学生及作为领导的学生管理者必须要找到求诸真理的办法,掌握明辨是非的能力,找到自己的良心,在为人处世的时候,要切切实实地服从良心命令。它认为对的,一定要做;认为不对的,一定不做。有些事明知做不得,为了某种好处,有的受不住威胁,有的挡不了诱惑,最终做了,这在事实上却违背了自己的良心。根据“是则是,非则非”的原则,黄炎培在职教学生管理中,下足功夫,于具体处,给予明确的指导性意见,提出高规格的人才培养标准:铁的纪律,金的人格。他要求职教学生,不仅要认真学习一门职业技能,还要拥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健全人格,以服务于国家、社会乃至全世界。

(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黄炎培把“良心”细化为健全的人格,并把这种健全的人格概括为五点:“一、高尚纯洁的品格;二、博爱互助的精神;三、忠勇侠义的气概;四、刻苦耐劳的习惯;五、正确进步的思想。”[1]131他认为,学生应以此五点为目标,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来督促自己的身心修养,学生管理者也应以此为据,对学生展开健全的的人格教育。

1.首先要身心健全

黄炎培说过:“身心健全,是人生一切事业的根本。”[1]131如果身心任何一方面有缺陷,虽有学问也是徒然。有许多学者,学识很好,但因身体不健康或心理不健全,结果能修学而不能处事,能研究事物而不能运用事物,甚至连个人都未能料理,不是意志颓唐,便是行为散漫,对一切环境,更不能好好应付。也有的学者因为稍有学问,自高自傲的,也有的不知道人们的心理而歧视他人的,也有受环境引诱而蒙受不洁名誉的,也有稍不遂意便愤怒欲狂、忧郁成疾的……凡此种种,绝对不是仅仅靠所谓的学问能够解决的,全是因为没有注意到身心修养的缘故。因此,学生及学生管理者首先应从思想上重视起来,然后再在实践中加以锻炼,这样才能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

2.要克己厚人

黄炎培劝说学生在面对学习、生活中的诸多困难时,要秉承“克己”的传统美德,要有自我打破的勇气,加强朝气,砥砺志杰,要严以律己,宽厚待人,要立志做大事,做有为的新国民,从而真诚理智地报效祖国。

严以律己。黄炎培从人格方面要求学生首先要做清清白白、堂堂正正的人,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同时,学生的学习生活必须非常谨严,要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最后,生活习惯中,要勤俭并厉行身体锻炼,形成有规律的生活。

宽厚待人。黄炎培要求学生不仅要对己严,健全自己的人格,同时还需要把同情心建立起来,尊重他人人格,互相尊重,宽厚待人。他认为,凡是成功的必然条件是得到别人的同情与相助,他人待我如何会反映出我待他人如何,绝没有假借和侥幸一说。如果说相向权诈可以一时或能取胜,但是他人必会深其权诈对己,自己仍会失败。因此,学生要三思,不要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要把同情心实现出来,要努力团结,从自己做起,拿至诚来对待人,拿善意来推人,这样才能达到群体人格的健全,从而更有利于个人健全身心的修养。

3.要勇于承担责任

在内忧外患的社会大变革时期,黄炎培深感学生对未知彷徨、对现实苦闷的焦虑,他发表各种演讲,写下诸多论著帮助学生摆脱这种思想苦闷。他从生死观说起,探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向有志青年们提出了“勇担责任、问之良心”的要求,他说:“可爱的青年诸君,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有一份良心,怎能不叫人烦闷和苦痛呢?学生啊!尽我心力来修习将来效用于国家的学业,不管别人怎样,我总是这样,有人说,你这样了,别人不这样,有怎么用处?须知,一人这样,别人都会跟上来的。青年诸君啊!无论诸君现在当学生,将来直接、间接替国家服务,这等处希望诸君要‘自尊’,要凭借自信心和勇气来担负这责任。”[1]26这种思想固然是受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旧交织、中西碰撞的社会大背景影响,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发挥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即使在新时代的今天,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综合素质人才,仍是职业教育目标的重中之重,具有永恒的借鉴价值。

(三)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念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学生还应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念,知道为什么学、怎样学。这样才能达到知行合一、诉之本心的要求,才能在专业领域里体现最大的个人价值,从而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1.劳工神圣

黄炎培从根本上抓起,给自感身份低微的劳动者重立标杆,给职教学生树立“劳工神圣”的观念。“劳工”明确指向传统社会“士农工商”等级里的“工、商”阶级。在初废科举后的乱世里,这种观念纠正了传统“学而优则仕”的学习目的和择业观念,为迷茫的学子打开了思想僵局,即“根本上救助他,使他彻底觉悟”[1]10。学生尊重劳动,发自内心地尊敬劳动者,才会自愿选择职业教育,这种思想的转变,有效改善了“毕业即失业”教育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现象,不仅为当时急需人才的民族工业提供了一批批强有力的生力军,对现在社会上仍旧存在的“认为职业教育低下、出于无奈选择职校”的片面想法更是给予了根本层次的犀利剖析。

2.双手万能

黄炎培说:“真实学问不是书本上,而在事事物物上,称求学为读书,实为错误。”[1]52他认为,有一部分技能,是绝非靠读书能够获得的,那种单靠读书求实用知识和技能的,无异于陆地上学泅水,是学不成的,并进一步谈到:“故欲得真实学问,必须在书本以外,就各人环境的接触,或生活的需求,用种种方法研究最适当的处理方法,这就是真实学问。”[1]52他主张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实际操作,活学活用、因地制宜,这才是真实学问。即,要求学生从需求中做学问,在具体的学习生活中,要理论联系实践,达到知行合一。

3.职业平等

黄炎培在其教育著作、手札中一再强调:“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苟有益于人群,皆是无上上品。”[1]97当时社会中,学生普遍延续着游惰之习和浮夸之气,学生皆志大言大,不屑于具体中下功夫,瞧不起职业,上学也不选择职业教育,即使选择职业学校,也仅仅是为了博得一纸文凭,或者是求得升学的虚名,而对自己将来毕业后能不能自立及承担家庭责任都不去考虑,这就影响就业,造成了毕业即失业的局面。正如黄炎培所说:“受教育者对职业,应有极端的信仰,来学时既无就职之诚,学成后安有乐业之日?”[1]97“职业平等”的观念,时至今日,仍不啻为补偏救弊的良药。

四、当代启迪

从黄炎培提出“克服浮力”“劳工神圣”“职业平等”等职业教育观念以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固然有深刻变化,但是社会不良风气对职校学生依然有所侵染,黄炎培所言“浮力”现象仍然存在。黄炎培的职业教育观念对当今的职业教育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至少有以下两方面的思想启迪。

(一)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更要有人文素质教育

职业院校学生工作者诸如团委、学生处等部门本来是为学生服务的,但是,家长及学生看重的反而不是这一点,而是看重被入选服务团委、学生处的学生干部在升学、就业、入党、考公务员甚至评奖助学金等方面的“实惠”,所以才会出现文章开始所述的“未进校门先找关系”“新生为进学生会请客”的一则则社会“浮力”新闻。职业院校,固然不应该再成为“象牙之塔”,但必须坚守人文精神的园地。职业院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更要进一步健全学生的人格,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具体建议如下:

1.职业院校要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

职业院校在自身建设中要树立现代人才观念,加强人文学科建设;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要把传统文化教育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同时还要建立完善评价体系,构建人文素质评估标准。总之,职业院校要从自身做起,提高办学水平,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中,提升自己的人文核心力量。

2.学生管理者和学生要共同克服“浮力”

职业院校学生管理者,尤其是团委、学生处、辅导员等一线学生管理工作人员首先要以身作则,心胸坦荡,克服浮力。要拒绝学生及家长的贿赂,在选择、指导学生工作时,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拒绝各种潜规则。要充分发挥工作优势,建立健全系统的《学生管理条例》《学生奖惩制度》,在积极放权给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等学生组织,加强学生自治的日常工作中,还要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心理动态”,在以德化人的润物细无声中,做到立德树人。同时,还要注重社会上相关慈善、赛事等活动,让学生走出去,广泛和社会接触,在各种志愿者服务、各种社团的活动中,逐渐发现学生的优势,并据此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从而为学生将来的择业、就业做实践铺垫。

3.注重学生个人修养

尽管可以把学生不能专心学业、依靠关系、借助“浮力”的负面现象归因于社会影响,但是,作为学生,却万万不可以拿这种解释来原谅自己,学生应该在个人修养上下功夫,学生管理者也应有针对性地对此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就像黄炎培说过的那样,学生管理者要在健全的人格上下功夫,使学生做到立足本心,该做的立刻做,不该做的坚决不做,立身行事要严于律己、宽厚待人,诉之良心,争取做到双手万能,拥有健全的人格。除却学校管理者本身的人文熏陶、道德感化外,学校还可创办各种人文活动,树立各种人文风范,形成良好的人文校风,使学生主动养成铁的纪律、金的人格。在规律生活中,自觉摒弃走捷径、求助于各种各样的潜规则的想法,做到明辨是非,知行合一。

(二)职业教育观念仍需继续扭转

1.学校要加强学生职业教育观念教育

在职业院校学生的管理中,黄炎培“劳工神圣”“双手万能”“职业平等”等职业教育观念的教育仍然十分重要,学校可以通过邀请专家进行系列讲座、播放有关职业教育的宣传片、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谈的方式,做好一系列学生职业教育思想工作。如:进行专业方向教育、心理辅导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和人生价值观教育等。对于一些选错专业的学生还要为他们的转专业提供方便。总之,采取各种办法,确保学生真正认知自己的专业,真正理解职业的含义,从而使之乐于学习,掌握技能,以服务于社会。

2.社会上要淡化“官本位”的概念

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念,学校应承担主要的责任,但是家长、社会的态度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显然要借助于整个社会风气的变化。笔者建议首先是要淡化“官本位”,从根本上扭转人们传统的“士农工商”等级影响。社会上要提高技术人才的社会地位,要大力宣传优秀技工为企业、为社会做出的突出贡献,在经济待遇上也应给他们以更高的薪酬(这方面,不少企业已经在实施),让他们受到社会的尊重和人们的羡慕。如果职业技术类院校的毕业生不仅好就业,而且就业好,并且社会地位有较大提高,家长在自己的孩子中考、高考选择志愿时就不会再“犹豫”,更多的青少年也会受其影响,不仅关注并主动报考职业技术院校,而且,在职业院校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学习自己的专业,掌握实用的技能,并以此为荣。

结语

黄炎培职业教育观念是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在他的思想体系里,职业院校学生不仅要双手万能,拥有安身立命的本领,在立身行事 上,更应开放自己的胸怀,摆正自己的良心,不惧“浮力”的影响,昂首挺胸地跟着大时代前进。而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者,在当今市场冲击下的职教领域里,在仍受各种“潜规则”影响的大学校园中,更应该秉持黄炎培“劳工神圣”“双手万能”“服务社会”等职业教育观念,行事诉之良心,在对自身严格要求、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的前提下,让学生在以德化人的潜移默化中,做到双手万能,这才是立德树人,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成长,才能使学生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成为真正的大国工匠,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增砖添瓦。

猜你喜欢
黄炎培浮力管理者
“浮力”知识巩固
我们一起来“制服”浮力
浮力大小由谁定
黄炎培的“三多”:行路多、读书多、著述多
黄炎培教子从小事做起
打 得 好
黄炎培感动了日本特工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神奇的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