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汉语国际推广的实现策略

2018-04-03 08:57
宿州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汉语能力文化

罗 忠

安徽三联学院科研处,合肥,23060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以来,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践行,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经济一体化”的“地球村”中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愈加举足轻重,其他各国不管基于什么动机,均迫切需要了解中国。因此,作为了解中国国情和文化的重要信息的载体汉语,毫无疑问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为“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1],国家于2004年建立了全球第1所孔子学院。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球140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12所孔子学院和1 073个孔子课堂[2]。可以说,目前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正如火如荼。良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在给汉语国际推广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还带来了诸多挑战,其中就有文化自信的问题。解决好文化自信的问题,对汉语国际推广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1 文化自信的提出

民族的自信主要来源于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下提到文化自信。尤其在庆祝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特别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1.1 文化自信的内涵

关于“文化”的界定,学界纷争已久,不同学科背景的理解均不相同。 此处取《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的定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而“文化自信”,顾名思义,也就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3]。

1.2 文化自信与语言推广的关系

国家汉办许琳主任曾说过,“教语言,不教文化,语言是教不下去的”。因此,国际汉语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担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职责与使命,首先应充分认知并积极肯定自身文化,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地球村”中尤为重要。特别是在以语言推广为媒介的文化互动交流过程中,坚定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就是要熟知自身文化,相信自身文化有与众不同的价值与特色。汲取他文化的可取之处时,不受其左右,不妄自菲薄,不夜郎自大。坚定对自身文化的自信,既可激发自身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增强活力和创造力;又能突出自身文化的同化力、感召力,不断增强国家和民族的自身文化软实力,始终保持自身文化在文化互交流动中的主导地位和话语权。

2 汉语国际推广中影响文化自信的问题

众所周知,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史绵延不断,举世“唯一”。在汉语国际推广中,如何利用这些优势,切实增强文化自信,还需充分认识到社会形态下人民心态的变化以及文化生态的形成等方面影响或制约文化自信的问题。

2.1 人民心态:文化自卑心理的产生

在“地球村”中,文化的多元化一直存在。纵观中国的历史,现代化之前的中国经济、文化水平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即使清朝末年的经济实力,也依然排在世界强国之列,这些都增强了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底气。然而,鸦片战争以后,当中国被曾经落后于自己的国家侵略、蹂躏时,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心理落差非常大,他们在积极寻求落后挨打的原因。于是就有了把中国落后归咎于思想文化的陈旧、腐朽。要现代化,就要“拿来主义”,文化要“西化”,甚至“全盘西化”等。这种“西化”思想也反映在“五四”运动中和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之中。可见,在披着现代化“外衣”的西方文化面前,中国人在一定程度上有文化自卑的心理。

2.2 文化生态:优秀文化传承的质疑

文化生态泛指文化存在的状况和环境。近代社会的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落后于西方国家,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受到众多质疑。一些人认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落后于西方国家,就错误认为西方文化因此优于中国传统文化,结果导致人们产生了文化焦虑和文化自卑心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被边缘化,甚至被抛弃。“‘物质在前,精神在后’的思维定势已成为影响当代文化研究的一个深层病症”[4]。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普遍性和超越性被低估,“这既影响了中国人对自身文化价值长期存在的信心,也阻碍着中国文化在更广范围的传播和交流”[5]。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在文化的“西化”上。如上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部分知识分子主张“全面改造”传统文化;八十年代的“文化热”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一些不恰当的批判等。

3 文化自信视域下汉语国际推广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提升,政府积极作为,为充分挖掘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汉语国际推广搭建了很多平台,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不断增强国家汉语教师的文化自信,有力促使汉语国际推广快速步入良性发展道路,有必要进行全面深层次的剖析反思和策略选择。

3.1 完善政策保障和激励机制

汉语国际推广政策法规是进行汉语国际推广机构履行职责的必要依据和重要保证。虽然近年来国家整合了共享资源,优化了管理职能,但还应尽早出台适合国情的相关政策法规来进一步保护、规范、推进和管理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积极构建和完善激励、监控和评估以及与推广国的合作共赢机制。严格审核国际汉语教师准入资格,确保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较高的传授能力和知识储备,不断提升他们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制定财政保障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广泛吸纳民间资本,从而确保汉语国际推广事业顺利有效开展。

3.2 提高教师的推广能力

作为汉语国际推广的使者,国际汉语教师在深谙自身文化的历史渊源、状态、特色与优势,在加强自身文化自信锤炼的基础上,还要具备吸纳和适应赴任国文化的能力,进行文化交流、文化教学以及文化产品营销等能力。

3.2.1 提高适应赴任国文化的能力

适应赴任国文化的能力是指适应在赴任国社会生存和工作的能力。汉语国际推广必须进行跨文化交际,因此,国际汉语教师既要适应赴任国的生活环境与习惯,了解当地地理、天气、饮食、服饰等方面情况,更要熟知该国人的信仰、价值观和风俗习惯等。不断提高身体素质,调整自身外在形象和工作热情,主动适应当地环境与习惯,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坚定自身文化自信,保持自身既有的信仰和价值观,尊重当地文化,积极拓展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还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在已有必备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课堂内外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从而有效实现预期的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目标。

3.2.2 提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跨文化交流能力是指在多元化背景下与异于自己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交流的能力。国际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直接影响汉语国际推广的成效。跨文化交流活动是双边的,不是那种单边的、“填鸭式”的“一言堂”。所以,有着文化自信的国际汉语教师既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交流时能将心比心、善于倾听、真诚沟通,也要善于调控自身情绪,切忌咄咄逼人,高高在上,而要谦虚谨慎,采用多种方式,熟练运用赴任国语言进行较清晰准确的沟通交流。

3.2.3 增强文化教学的能力

文化教学能力是国际汉语教师在赴任国进行汉语教学时必备的能力之一。一名对自身文化自信的国际汉语教师除了要具备能有效完成汉语基本知识教学的必备能力外,如汉语言文字知识、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艺术与技巧等,更应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范围内熟悉、了解或掌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诸子百家,汉字汉语,传统文学、节日、中医、音乐、建筑,中华武术,琴棋书画、宗教哲学、民间工艺、民风民俗、衣冠服饰、饮食厨艺、传说神话等。同时,还要知己知彼,以利于在教学中对比解释,提高教学效果,还要了解赴任国文化、所在地的风土人情等。

3.2.4 增进营销文化产品的能力

文化产品是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国家汉办许琳主任曾提议,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平台——孔子学院是个文化超市,而非纯粹的教育,须以产业化、市场化的形式走上良性循环发展之路。因此,国际汉语教师就需要有一定的文化产品营销能力。如积极主动的文化传播责任感和意识、一项或若干项熟练的传统文化才艺技能、较强的文化产品制作和展示技能、一定的文化活动策划组织以及媒介运用的能力等。

3.3 遴选优秀传统文化信息,编写高质量教材

汉语国际推广目前方兴日盛,但由于对国外汉语教与学的实际需求缺乏必要了解和系统深入研究,相关的汉语教材特别是关于传统文化方面教材编制的指导思想、内容遴选与编排、教学活动设计等均侧重于语言本体,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系统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不强,出版质量参差不齐。因此,要结合国外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遴选易于国外学生接受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依托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化、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编出有针对性、科学性、开放性和实用性的高质量汉语教材[5]139-147。

3.4 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质量是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构建并逐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稳定正常教学秩序、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是提高汉语国际推广质量的有效保证。因此,首先要遵循汉语对外教学及其质量保障的规律,加强对其构成要素及其运行机制的系统研究。其次,国家汉办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分工协作的、多层次、立体化的质量监控体系。如,国家汉办或者各孔子学院成立质量管理与评估部门,专门行使汉语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和调控职能,逐步形成教学管理与质量管理“双线推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应建立教学督导和学生信息员制度,充分发挥各级教学督导的“常态监控”和学生在教学质量监测中的基础作用。然后,要建立涵盖汉语教学的基本建设、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质量、教学档案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指引和规范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最后,要借鉴高校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做法,逐步形成由标准生成系统、决策指挥系统、条件保障系统、过程监控系统、测量评估系统、反馈改进系统等子系统,以组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4 结 语

“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独立的基石,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民族文化的复兴是民族复兴、崛起的先导与前兆。”[6]作为汉语国际推广重要平台的孔子学院,其宗旨是“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因此,在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大背景下,应紧抓汉语国际推广的契机,增强自身文化自信,以语言文化交流为纽带,不断创新和完善汉语国际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逐步扩大汉语在“地球村”中的影响力,持续提升汉语的国际竞争力,努力促进人类文明的多元融合。

猜你喜欢
汉语能力文化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学汉语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谁远谁近?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追剧宅女教汉语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