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部阻滞麻醉在足踝部手术中的应用及价值研究

2018-04-03 07:29刘尔欣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膝部足踝麻药

刘尔欣

道外区人民医院麻醉,黑龙江哈尔滨 150020

足踝部创伤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足踝部手术在整个骨科手术中占有较大比重。在以往,临床对于接受足踝部手术者,通常开展硬膜外或腰麻术,近几年,膝部阻滞麻醉术被逐渐应用到临床治疗中。该麻醉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令下肢远端达到预期麻醉效果[1]。且能防止避免椎管内阻滞潜在风险,并能降低腹股沟、臀部以及下肢近端因实施手术引致的不适感。其不但适合于足踝部手术,同时在用于踝部上方应用止血带方面也比能取得一定效果。另外,膝部神经阻滞术同样适合于成年人以及小儿小腿手术后疼痛干预[2]。为了分析膝部阻滞麻醉在足踝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结合实际情况,该文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150例足踝部创伤者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患者开展了膝部阻滞麻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50例足踝部创伤者为研究对象,经医学影像学证实以及临床诊断,患者均确诊,ASA分级为I~II级。排除对象:不同意参与实验调查者,肝肾功能不全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骨结核者,癌症晚期者,妊娠期女性[3]。受试者自愿接受实验调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现依照麻醉方式,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男45例,女30例,年龄区间为22.15~68.52 岁,平均年龄为(38.52±1.17)岁,体重 46.25~107.52 kg,平均 (65.18±1.17) kg。 观察组男 46 例,女29例,年龄区间为23.28~70.25岁,平均年龄为(39.62±2.08)岁;体重 47.29~108.96 kg,平均(66.29±1.28)kg。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均衡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椎管内麻醉术,详细为:沿着患者棘突间隙穿刺。开展行椎管内穿刺。麻醉药物为10 mL2%利多卡因+5 mL0.75%布比卡因+15 mL0.9%NS溶液。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接受膝部阻滞麻醉术,详细为:对患者的隐神经以及坐骨神经加以阻滞。于坐骨神经束分叉前阻滞。患者仰卧,沿着胭窝中横纹画一条线。自中点朝向头侧再划定垂直线。该条线在距离胭窝中横纹5 cm位置。在外旁开1 cm为穿刺点。垂直角进针进入皮内,使用7号注射针头,穿刺进针,深度保持在2~5 cm。后找寻异感觉,或者在出现足部踱屈或趾屈之后,固定穿刺针,向内部推注20 mL的麻药[4]。隐神经阻滞方式为:把穿刺针刺进内侧胫骨平台下2~3 cm。朝向皮下组织内推注10 mL的麻药。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两组患者手术起效时间以及手术后疼痛恢复时长。②评价两组患者的麻醉满意度情况,详细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3项。详细评定标准为:满意:阻滞完善,患者无痛;较满意,阻滞基本完善,但在术中需要追加药物。不满意:阻滞不全,患者疼痛。

1.4 统计方法

该实验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并使用(±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起效时间以及手术后疼痛恢复时长情况

对照组手术起效时间为(22.15±4.15)min,手术后疼痛恢复时长为(6.42±1.25)h。观察组手术起效时间为 (22.63±2.11)min,手术后疼痛恢复时长为 (3.17±1.28)h。两组受试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5,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疼痛恢复时长更短(t=5.261,P<0.05)。

2.2 两组麻醉满意度情况

对照组患者麻醉满意者63例,较满意者12例。不满意者0例。满意者所占比例为84.00%。观察组患者麻醉满意者72例,较满意者3例。不满意者0例。满意者所占比例为96.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麻醉满意度明显更高(χ2=8.526,P<0.05)。

3 讨论

对于足踝部手术,以往临床一般使用硬膜外或腰麻进行治疗。虽说上述方案能取得一定效果。但值得说明的是,其对于单纯截趾、浅表撕脱伤以及足踝局部肿块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和其他人群相比,老年人合并多种疾病,例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等,因此对于接受足踝部手术的患者,使用硬膜外或腰麻还是有所顾虑的[5]。

该组实验指出:两组受试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之所以出现该结果,原因在于椎管内以及膝部麻醉的神经粗大,是踝部的主干神经,其和硬膜内阻滞神经根存在相关性。开展膝部阻滞麻醉术,安全性较强,可全面预防椎管内麻醉发生并发症风险,可降低术前灌肠、导尿以及呼吸系统受到影响,降低血压,术后不存在恶心,疼痛等症状,不良反应轻微,即便出现,其严重程度也远远小于椎管内麻醉。因此,对于既往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现在可以实现门诊手术。且膝部阻滞麻醉术的所花费用更少,患者接受起来更容易。因为神经阻滞术有着血肿以及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而布比卡因村子心肌毒性副作用,因此,在推注麻药过程中,在应当注意是否抽回无血。以免药物进入血流,引起全身中毒。在开展麻醉手术过程中,应将麻醉药剂量保持在安全剂量下。

比如说,单用布比卡因的最高剂量应为2.5 mg/kg,而利多卡因的最高剂量应为4.5 mg/kg。当以1∶1配比使用时,最大安全剂量应当减半处理。在配置麻药过程中,可以加入地塞米松或者肾上腺素,其均能减少麻药吸收量,加长作用时间。值得说明的是,由于足踝部阻滞处多为动脉末端,因此开展足踝部手术过程中,不宜加入肾上腺素,合并高血压者也不宜使用肾上腺素。

[参考文献]

[1]丁利刚,顾学鹏,姜山,等.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足踝部手术平均动脉压和下床时间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6,38(19):3002-3003.

[2]孔宪刚,李海鸥,王昆,等.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连续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快速康复足踝部外科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17,19(6):855-863.

[3]李萍.足踝部手术中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及护理[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12):86-88.

[4]王清莲.膝部阻滞麻醉在足踝部手术的临床应用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7,26(11):142-143.

[5]刘毅,张娜,齐鹏.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加隐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小儿足踝部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8):1309-1312.

猜你喜欢
膝部足踝麻药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中级篇)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初级篇)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标准化护理干预研究
低浓度局麻药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脱单
麻药
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膝盖美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