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毒宁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8-04-03 07:29王晓青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喜炎热毒口病

王晓青

山东省东明县第三人民医院,山东菏泽 274500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大部分患儿可在一周左右自愈,但部分患儿易出现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造成死亡[1]。目前,临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案,一般采用药物治疗。热毒宁属于中药制剂,具有抗病毒、清热解毒等作用[2]。喜炎平注射液具有抗炎、抗病毒、退热的作用,对多种病毒有较好的治疗效果[3]。该研究2016年4月—2017年9月间在小儿手足口病中分别采用热毒宁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旨在探讨上述两种药物对患儿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64例为研究对象,该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及其家长均同意参加本研究,且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5.11±1.25)岁;病程 1~5 d,平均(3.52±1.14)d。 对照组男 17例,女 15 例;年龄 1~8 岁,平均年龄(5.88±1.32)岁;病程 1~6 d,平均(3.84±1.32)d。 两组患儿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26249)治疗,将5 mg/kg喜炎平加入0.9%生理盐水100 mL中予患儿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采用热毒宁(国药准字Z20050217)治疗,将 0.3~0.5 mL/kg热毒宁加入0.9%生理盐水100 mL中予患儿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5 d。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皮疹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疗效标准[4]:显效:治疗5 d后患儿皮疹、疱疹、发热等临床症状彻底消失,患儿食欲恢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细胞计数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治疗5 d后患儿皮疹、疱疹发热等临床症状基本好转,患儿食欲有所好转,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细胞计数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无效:患儿未达到显效与有效诊断标准,并出现加重迹象。③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腹泻、过敏症状、胃肠道反应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皮疹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24±1.08)d、(3.01±1.17)d、(4.01±1.36)d、(12.74±2.22)d,明显短于对照组(4.11±1.54)d、(4.42±1.38)d、(5.78±1.36)d、(9.36±1.8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4、4.409、5.206、6.558,P=0.000<0.05)。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96.88%(31/32),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75.00%(24/32);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5,P=0.003<0.05)。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发生腹泻1例,胃肠道反应1例,总发生率6.25%(2/32),对照组腹泻4例,胃肠道反应3例,过敏反应2例,总发生率28.13%(9/32);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9,P=0.020<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发病速度较快,传染性较强,传染途径较为复杂,可在短期内出现大规模流行。虽该疾病具有自愈性,但若患儿不能得到及时治疗,严重时易出现较严重并发症。因此,如何寻找一种高效、安全的药物,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目前临床较为关注的重要问题。

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机为内有脾胃湿热、外感时邪疫毒,临床主要以疏风祛湿,清热解毒为主要治疗原则[5]。喜炎平注射液是中药制剂,属于水溶性穿心莲总内酯溶液,其含有穿心莲甲素、乙素以及丁素物质,且每个物质存在相互作用,能使机体整体免疫力增强;还能够抑制病毒物质的增殖,占据病毒复制的蛋白质与RNA、DNA的结合点位,阻止病毒自主复制,进而发挥消除病毒的作用;但该药物患儿易出现过敏、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导致其临床治疗效果不甚理想[6]。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皮疹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由此可见,热毒宁临床效果较喜炎平好,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热毒宁属于中药制剂,是由金银花、青蒿以及栀子三味药组成,可发挥清热极解毒、疏风功效。方中青蒿为君药,属于菊科植物,具有透散肌表、清热凉血、入里热邪之功效;臣药为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透散表邪之功效;佐药为栀子,属于茜草科植物,具有凉血、清热解毒之功效,故诸药合用发挥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7]。现代药理表明,青蒿含有黄酮类、倍半萜内酯、青蒿酮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镇痛、增强免疫力的效果;金银花含有环烯醚萜苷、绿原酸等成分,能有效抑制多种病原体,具有清热解毒、抗病原微生物的效果,且该药物成分能增强青蒿的药物作用;栀子含有去羟栀子苷、栀子苷等成分,具有降温、抗菌、抗病毒的效果[8]。3种药物合用能充分发挥药物协同作用,进而将各种致病病毒彻底灭活,阻断靶细胞感染;另外,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临床疗效更好。

综上所述,在小儿手足口病中采用热毒宁治疗能发挥抗病毒、增强抵抗力、降温的效果,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

[参考文献]

[1]王有鹏,刘璐佳,田春馨,等.310例小儿手足口病中医证候特征及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1):42-45,61.

[2]殷方明.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1):191,193.

[3]吴婷婷.康复新液、喜炎平配伍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55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1):110-111.

[4]杨嘉恩,唐金模,吴春城,等.银翘蒿芩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中医药通报,2017,16(1):49-51.

[5]印志霞,蒋新.蓝芩口服液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7,12(12):2912-2915.

[6]张玉凤,邓慧玲,符佳,等.喜炎平与双金口服液配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200例对照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5):598-600.

[7]冯炽光,骆沛玲.热毒宁联合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手足口病92例[J].西部中医药,2017,30(6):104-106.

[8]康丹瑜,耿婷,丁岗,等.热毒宁注射液临床联用及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7,28(2):276-279.

猜你喜欢
喜炎热毒口病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浅析热毒宁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氨溴索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评价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50例效果观察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手足口病77例
喜炎平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45例
热毒宁注射液临床药物配伍禁忌分析
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