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折骨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研究

2018-04-03 07:29齐昵男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穿针陈旧性克氏

齐昵男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肱骨髁上骨折为临床常见骨科疾病,因早期治疗不彻底,极容易出现肘内翻畸形。而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周围形成骨痂和瘢痕,软组织发生挛缩,单纯使用闭合复位的效果不佳,骨折后容易发生再移位,进而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有文献指出[1],对于该类型病患,使用手法折骨经皮穿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取得满意成效,为了分析该理论的真实性,结合实际情况,该文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50例儿童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上述命题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50例儿童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自受伤后到就诊时间为13.42~23.28 d,平均时间为(18.82±1.28)d。 就具体类型而言,屈曲型11例,伸直型39例。患者存在外伤史,经诊断为闭合性骨折。合并错位以及肘内翻。男患儿35例,女患儿15例。年龄区间2.6~7.8岁,平均年龄为(5.4±1.4)岁。依照 Gartland标准进行分类[2],详细为:II类 33例,III类17例。

1.2 治疗方法

①手法治疗。该实验使用全身麻醉/臂丛神经麻醉。低龄儿童仰卧,大龄儿童座位。常规进行皮肤消毒以及铺巾。助手握住患者的上臂和前臂,进行顺势拔伸牵引,全面矫正旋转和重叠移位。捺正法,开展正侧方位矫正。对于伸直型患者,医生将双手拇指向骨折远端前方推进,剩余手指重叠环抱骨折近端向后方拉。指派助手在牵引条件下逐渐屈曲肘关节,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反其道而行之。使用C臂X线设备对骨折断端进行透视,达到复位满意之后,固定骨折断端。确保患肢垂直屈肘。

在肱骨外上髁经过骨折位置朝向骨折近端放入两个交叉克氏针。自近端穿进,穿透到皮质部位1~2 mm[3]。

当透视满意之后,确定克氏针位置。将其在皮外1 cm处剪断。针尾弯折为90°,对针孔进行包扎。倘若复位不良,可在内侧窜入第3个克氏针完成固定。

在钻入内侧克氏针后,拇指触及尺神经同时将其推向后方。肘关节伸直,于拇指前方窜入克氏针,检查屈伸肘关节范围和可靠性。在皮外留1 cm克氏针,剪断。针尾弯折为90°,固定后肘关节尝试屈伸,确定固定满意后,对患肢使用小夹板固定屈曲90°。

②中医治疗。该组患者早期使用跌打生骨胶囊(国药准字Z20060298)治疗,以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后期使用续断接骨丸(国药准字Z20040028),以营养续骨。

术后半个月,锻炼肘部关节。术后3周,拆除夹板后中药熏蒸。方用上肢肢损伤洗方,将药物放入到布袋内,开水浸泡0.5 h,后架于脸盆架上熏蒸20 min,药包温度下降后,将其放置在肘部,每天进行1~2次,半个月为1疗程。

③术后常规治疗。完成手术之后,上抬病患患肢,全面观察肢体末端血运情况,开展感染预防和消肿治疗。术后当日开展患肢手指屈伸功能训练。术后半月后,待肿胀消退后开展肘关节功能训练。术后3周移除小夹板,结合骨折详情,在术后4~6周移除克氏针。

2 结果

所有患儿均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1.5~2.5年。患者骨折愈合,结合Flynn评定标准[4],对病患的肘关节功能展开评价,其中以丢失携带角以及丢失功能0~5°为优秀,6~10°为良好,11~15°为尚可,15°以上为差。 结果证实,优秀者34例,占68.00%,良好者10例,占20.00%。尚可者5例,占10.00%,差1例,占2.00%。优良率为88.00%。受试者既往神经损伤现象全部恢复,1例患儿因术后剧烈运动,引起克氏针松动,后经处理后,骨折畸形愈合。

3 讨论

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的发生部位在肱骨干和肱骨髁中间扁平样扩张位置中,和其他部位相比,该部分力学结构薄弱。解剖形态较为特殊,极易出现骨折。如果骨折端发生移位,形成角,那么在闭合复位中相对困难。

临床中,一般将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分为屈曲型和伸直型2种。该类型骨折的主要并发症类型为肘内翻畸形[5]。其发生和创伤类型存在相关性,主要为远端相对内旋,内翻成角,存在尺侧成角以及尺偏。由此可见,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的尺侧应力相对集中,引起肘内翻的关键原因为尺侧塌陷以及倾斜。

虽说治疗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中,手法复位为首选,但这种方式很容易出现神经压迫以及血管压迫症状,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出现移位以及肘内翻。另外,手术造成的创伤较大,对于前臂血液循环会造成一定影响,有碍于骨折愈合。手法折骨经皮穿针内固定术属于微创治疗,因此法稳定性强,能在最大程度上防止再次移位,进而避免了复位后单纯使用固定夹板定期调整繁琐步骤,降低了患儿痛苦。有助于早期开展功能性锻炼。且对骨骺的创伤不大,通常不会对日后骨骺发育造成显著影响。在进行手术过程中,不会切断肱三头肌,另外也不对关节囊进行开放处理,进而避免了广泛性剥离带来的创伤。有助于骨折愈合以及日后相关功能恢复。

手法折骨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适应症主要为:①闭合性损伤;②骨折类型为GartlandII型和III型;③不需要进行血管神经损伤;④关节中不存在骨性碎片者。

在对病患开展临床处理过程中,应当力求尽早实现解剖复位,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矫正远端内旋以及尺倾和尺偏移位,应重点强调将前倾角恢复至正常。可以适当加大矫正力度,纠正桡偏。且前臂应放置在旋前位,尽可能能避免尺偏,注意要避免出现肘内翻。就穿针部位选择来讲,建议在肱骨外上髁位置穿入两个交叉式钢针完成固定。而对于骨折端稳定性不佳的患儿,要进行经皮內髁联合穿针,使用此法方便控制和旋转。但值得说明的是,倘若进针不慎,会对尺神经造成损伤,这一点重点体现在肿胀明显者中。因此,建议在开展肘内侧开展小切口,方便暴露肱骨内髁,同时将拇指放置在尺神经沟部位加以标记,择选进针点,缓慢进针,当针尖穿过内髁皮之后,对斜向外上方角度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褚祥军,袁悦,张亚鹏,等.经皮髓腔内穿针辅助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难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J].安徽医学,2015,36(10):1257-1259.

[2]熊福军,贺西京,冯宏伟,等.3种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7,20(2):230-233.

[3]张玉舰,郭月超,杨征.不同类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经皮穿针固定术方法分析[J].河北医药,2015,37(15):2341-2342.

[4]赵庆,唐宇星,杨中萌,等.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6(9):1221-1223.

[5]陶永亮,王冠贤,黄永湘,等.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和外侧两枚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创伤性肱骨髁上闭合性骨折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8):1105-1107.

猜你喜欢
穿针陈旧性克氏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张英
我学会了穿针
肌腱—骨复合组织移植治疗拇指陈旧性锤状指
陈旧性锤状指的手术治疗
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
穿针的母亲
中医康复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48例
细节描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