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2018-04-03 07:29潘义义夏国昌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心功能心脏疗效

潘义义,夏国昌

1.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山东潍坊 261000;2.潍坊市中医院,山东潍坊 261000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患者常见的症状,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利尿剂、强心剂、血管扩张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西药治疗的远期疗效并不理想,患者的病情易发生反复。而中医学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但是该结论有待验证。因此,该课题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西医结合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46~78 岁,平均(62.73±2.85)岁;心功能分级为Ⅱ级 23例,Ⅲ级18例,Ⅳ级4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 19 例;年龄 45~79 岁,平均(62.98±2.76)岁;心功能分级为Ⅱ级22例,Ⅲ级19例,Ⅳ级4例。入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其他重大恶性疾病者及认知功能障碍者。该课题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对治疗方案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导患者卧床静养休息,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发病进行对症治疗,控制饮食中盐分的摄入量,同时给予利尿剂(呋塞米、螺内酯)、血管扩张药(美托洛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洋地黄(地高辛)、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等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进行治疗:组方为黄芪30 g、丹参 30 g、茯苓 30 g、泽泻 20 g、枳实 20 g、川芎15 g、桂枝 10 g、车前子 10 g、五味子 10 g、赤芍 10 g、陈皮10 g、制附子 9 g,1剂/d,以水煎服,分早晚 2次服用,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2组临床疗效。显效:心衰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心功能改善达到2级;有效:心衰症状部分消失,心功能改善达到1级;无效:患者病情无改善甚至恶化。②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及左室每搏量(SV)等心功能指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 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 t检验,采用(±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11%(显效27例,有效14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显效18例,有效19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EF、CO及SV分别为 (51.26±5.81)%、(5.04±1.33)L/min 及(47.32±8.26)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45.73±4.95)%、(4.28±1.08)L/min 及(40.92±7.9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心脏疾病造成心肌损伤,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心脏血液灌注不足,从而造成心脏循环发生障碍所致。目前该病主要采用西医治疗,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卧床休息,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发病进行对症治疗,控制盐分的摄入量,给予螺内酯、美托洛尔、卡托普利、洋地黄、瑞舒伐他汀等药物治疗,疗效较好,但是西药的不良反应较多,且易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该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心力衰竭在中医学中属于“心悸”“胸痹”“水肿”范畴,主要由心气亏虚、血瘀内结、水饮内停所致,治疗应以益气温阳、祛湿利水、活血化瘀为主。该方由黄芪、丹参、茯苓、泽泻、枳实、川芎、桂枝、车前子、五味子、赤芍、陈皮、制附子等药物组成,黄芪、枳实、五味子、陈皮具有温阳益气之功效,茯苓、泽泻、桂枝、车前子、制附子具利水渗湿之功效,丹参、川芎、赤芍具活血祛瘀之功效,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温阳、祛湿利水、活血化瘀之效。该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EF、CO、SV等心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治疗心力衰竭,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心功能,疗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付晓芳,陈姣,屈波,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双下肢水肿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12):2208-2210.

[2]何志良,高江宝.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11):1268-1270.

[3]田彩云.优质护理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9):124.

[4]陈艳俏,张成英,陈少军,等.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7):157-160.

[5]刘永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8):3353-3354.

[6]黄玉兰,宋伟,李芳.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提高高龄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疗效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6):168.

[7]张安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急诊内科的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中应用价值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25):119-121.

[8]高敬云,石富华.急诊内科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1):148.

[9]阎卫卿,韩维明,原宏梅,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的超声心动图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9):9539-9540.

[10]夏建文,郑爱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35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4):9-11.

[11]韩书勤,吕建玲.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0):88-89.

猜你喜欢
心功能心脏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心脏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