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在脑卒中引起的运动障碍性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研究

2018-04-03 07:29王子忠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障碍性偏瘫肢体

王子忠

安丘市中医院,山东安丘 262100

目前脑卒中引起的运动障碍性偏瘫主要采用药物修复患者的脑部神经和脑组织,同时采取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步态训练等物理治疗,以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但是疗效并不理想。近年来,中医针灸在治疗脑卒中引起的运动障碍性偏瘫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偏瘫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该课题以2015年6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引起的运动障碍性偏瘫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医针灸在脑卒中引起的运动障碍性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引起的运动障碍性偏瘫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9例,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 16 例;年龄 47~78 岁,平均(64.59±2.36)岁;病程 3~25 d,平均(14.63±1.57)d。 观察组 39 例,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48~77岁,平均(64.45±2.43)岁;病程 3~25 d,平均(14.58±1.61)d。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患者均确诊为脑卒中引起的运动障碍性偏瘫,排除四肢瘫痪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认知功能障碍者及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该课题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或家属对治疗方案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药物修复患者的脑部神经和脑组织,同时采取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步态训练等物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头针取太阳、百会、印堂、风池、人中等穴位,体针取曲池、合谷、阳陵泉、手三里、足三里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日治疗30 min,连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以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法 (FMA)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②以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MBI评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行 t检验,采用(±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FAM评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平均FAM评分为 (38.65±10.63)分,对照组为(39.41±10.78)分,2 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AM评分为(76.31±16.27)分,对照组为(62.75±13.28)分,2 组治疗后FAM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MBI评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平均MBI评分为(31.25±7.63)分,对照组为(31.37±7.78)分,2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 MBI评分为(51.82±10.65)分,对照组为(44.29±9.71)分,2 组治疗后 MB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脑卒中又称中风,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是我国老年人死亡和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发生后,患者多存有偏瘫等后遗症,对其运动能力造成较大影响,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由于运动障碍性偏瘫主要是由于大脑半球皮层运动中枢受损所致,因此临床治疗主要以药物修复患者的脑部神经和脑组织为主,同时加强患者的康复锻炼,以改善其肢体功能,但是西医治疗该病疗效并不理想。该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医针灸治疗运动障碍性偏瘫,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中医认为,偏瘫是由于气血凝滞、脉络堵塞所致,治疗偏瘫需采用针灸疏通脉络、调和气血,而头为诸阳之会,四肢为诸阳之本,头针和体针结合可调和阴阳、改善血液循环。针灸头部太阳、百会、印堂、风池、人中等穴位可改善头部血氧供应,促进受损的神经细胞再生,以恢复支配肢体运动的功能;针灸曲池、合谷、阳陵泉、手三里、足三里等穴位可疏通经脉、活血化瘀,有利于肢体神经的恢复。该研究中,2组治疗前FA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A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脑卒中引起的运动障碍性偏瘫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肢体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亚哲,陈伟伟.中国脑卒中流行概况[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16(6):410-414.

[2]王清,史慧玲,薛俐俐,等.早期活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2):1443-1450.

[3]邓翠玉,赵岳,卢琦.脑卒中患者病耻感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6):733-737.

[4]穆欣,李娟,刘瑞荣,等.首发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3):289-293.

[5]宇传华,罗丽莎,李梅,等.从全球视角看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严峻性[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6,27(1):1-5.

[6]李建平,卢新政,霍勇,等.H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6,24(2):123-127.

[7]张通.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01-318.

[8]兰天,呼日勒特木尔.脑卒中流行病学现状及遗传学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15,14(9):986-989.

[9]刘华玲,时艳霞,朱海萍,等.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8):981-985.

[10]陈自光,赵睿,童林艳,等.中西医联合康复治疗对急性期脑卒中并发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1):43-46.

猜你喜欢
障碍性偏瘫肢体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肢体语言
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
肢体写作漫谈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任琢珊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