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隐含条件 掌握高中物理解题的正确方法

2018-04-03 11:37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常识高中物理条件

胡 伟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中学 210024)

高中物理知识大多为抽象型理论知识,故学生在学习与解题过程中常难以利用理论知识,有效解决物理问题.学生不能快速且有效解决物理问题的因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与学生未能掌握有效的解题技巧有关.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有效利用物理题目中隐含的解题条件,拓张思维能力,继而解决物理问题.在物理题目中通过挖掘隐藏在深处的物理条件进行总结与分析,为解题铺设条件,继而提高解题质量及效率.本文则主要阐述如何在高中物理解题教学中指导学生寻找隐含条件,继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在物理概念中挖掘隐含条件

物理概念属于高中物理基础理论知识,是学生初步了解与掌握物理知识的关键.在引导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时,可通过挖掘题目中蕴含的物理概念来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及质量.为此,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讲述有关物理概念的本质含义及知识,让学生学习与掌握.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或物理反应,逐步推断出物理概念,并指导学生通过这些条件将物理概念进行总结与概括,继而提高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的能力,为今后的解题思路奠定基础.当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时,教师便可指导学生从题目蕴含的物理概念进行透析,并加以应用,解决物理问题.例如,在学习有关“惯性”的物理知识后,当学生遇到以下此类问题(如考察类物理题型),则可通过挖掘物理概念的方式,正确判断与解决物理问题.如以下例题:A:若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则说明它的惯性越大;B:若一个物理所承受的作用力越大,则说明它的惯性越大;C:若一个物体呈静止状态,则表明这个物体无惯性存在;D:所有物体均具备惯性.在上述选项中,解题的思路及方式离不开物理概念,故教师可指导学生挖掘选项中隐含的物理概念进行选择:“惯性属于物质本身就存在属性,其大小仅与物质本身质量的多少有关.”通过这一物理概念,学生便可轻易将前三项排除:运动速度的大小、作用力的大小及静止状态,并选择最后一个选项.通过透析题目隐含的物理概念条件,提高学生解题效率.

二、在物理过程及关键词中挖掘隐含条件

高中物理题目文字表层,都隐含着重要信息,如物理过程及关键词.在解题过程中利用物理过程与关键词,可分析与理解题目的含义,继而明晰题目的本质,提高解题效率及质量.故高中物理教师应指引学生从物理过程及关键词中,有效挖掘物理题目中隐含的条件,从文字中透析与拓展思路,汲取有效的题目信息,继而提高学生掌握解题技巧与解题思路的方式.例如,在以下题型中,教师便可引导学生从物理过程中,挖掘隐含的条件:“将一个小铁球的一端用绳子系上后让其在竖直的平面内行圆周运动……”题目主要描述的是一个小铁球的运动过程,即圆周运动.通常情况下,大多学生没有发现题目中所隐含的物理条件.故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运动过程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题目,学生便会逐渐认识到题目中其实暗藏许多的隐含条件:“小铁球做的是竖直方向的圆周运动,当小铁球处在最高点时,则是由重力提供向心力.”透过文字的表层,从物理过程中挖掘题目隐含的条件,继而快速的解决问题.物理题目的关键词大多是解题的关键,像“水平运动”、“最大/小”、“光滑的水平面上”等关键词,可在挖掘其隐含条件后,突破传统的解题思路,继而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及质量.

三、在物理常识中挖掘隐含条件

物理常识是拓展物理知识与解决物理题目的关键.众所周知,高中物理源于生活,应用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处处存在物理现象与物理知识.故从物理常识中寻找隐含条件,可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提高解题效率及解题质量.为此,教师要利用物理常识这一关键点,鼓励与培养学生学会在物理常识中寻找隐含条件,继而更好的学习与掌握物理知识.例如,在有关电流的物理题目中:“在普通家庭电路中,白炽灯在正常发光的情况下,通过其体内的电流值为X,那么以下哪个选项最为接近这个电流值?”选项内容中分别有:A:1.8A、B:18A、C:18mA、D:180mA.此类问题则是较为典型的考察学生物理基础的问题,通常学生在审题时便会发现这种类型的题目,所能汲取的物理有效信息很少,也可以说是没有.故学生难以直接的通过物理题目汲取有效的信息,常纠结于该选择哪个选项,从而导致选取的结果错误.故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物理常识中寻找其隐含条件,学生便可很快得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白炽灯的额定功率一般为40W,而工作电压通常为220V,故便可利用这些隐含的条件解出答案,选择D选项.而由于解答这些物理题型,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物理常识累积,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日常物理知识的教学,继而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度与解题能力.

有些时候,题中涉及的物理概念、定律并不艰深,所运用的数学方法也不陌生,看起来简单,可是偏偏一解就错.例如,已知汽车的初速度和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求汽车自刹车开始,若干时间后行驶的位移.本例中就含有这样个重要的物理常识,即根据已知条件,作匀减速运动的汽车会在一定时间内停止运动.汽车的刹车只能使汽车减速直至停下来,而不能使汽车减速至零之后再倒向运动,这跟物体沿光滑斜面向上作匀减速滑行的情况不一样,后者速度减小至零之后将会转而沿斜面向下滑行,整个过程的加速度是不变的,这才是匀变速运动.解题时,如果不注意这一常识,盲目地代入匀变速运动公式,常常就会解错.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对这类日常物理常识梳理,也可通过“吃一堑长一智”的方式让学生去发现.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若想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便要指引学生学会从物理题目中寻找隐含条件.在物理概念、物理过程、关键词及物理常识中分析,为解题提供有效的解题思路与条件,并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解题技巧,继而提高学生思维散发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常识高中物理条件
排除多余的条件
选择合适的条件
靠不住的常识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高中物理实验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回归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