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态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长效管护对策

2018-04-03 15:59张光辉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旅游影响活动

王 伟,张 磊,张光辉

(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 滁州239000)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1],乡村旅游对于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旅游可以开拓视野、锻炼身体、广交朋友,因而成为人们追求和向往的户外休闲方式。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然而,随着旅游活动的进行,人们忽视了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并在一定程度上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

一、乡村旅游现状与问题

(一)发展现状

旅游业诞生于19世纪中叶,随着二战后全球经济起飞,其在世界范围内发展的速度之快与规模之大是相当惊人的。保守估计,目前旅游业的收入已超过全球国民生产总值(GNP)的6%。2016年5月19日,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期间,中国旅游业接待国内外人数超过4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4万亿元,全年旅游业对我国GDP的贡献占总量比重的4.88%[2],乡村旅游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

我国具有广袤的国土面积、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景观,这极大地促进了旅游活动的发展。由于现代人“回归大自然”的愿望以及生活需求,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乡村旅游这种休闲方式。

(二)面临问题

一项调查表明,在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内,44%的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12%的保护区存在水污染,11%的保护区存在噪声污染,3%的保护区存在空气污染[3]。由于国民总体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相关管理法规的不健全,旅游活动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活动时,会不经意间对环境造成破坏,比如乱丢垃圾、涂鸦等行为。周围环境的破坏会导致植物和土壤的恢复过程十分缓慢,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如何保持旅游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已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之一[4]。

在我国乡村旅游中,由于缺少乡村旅游管理法、观光农业管理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管理法、“农家乐”管理法等一系列的政策法规[5],使乡村生态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

二、乡村旅游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对水体的影响

水环境是开展乡村旅游活动的重要环境背景。现如今人们更加注重生态和健康,渴望回归自然,良好的水质对于旅游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凸显。但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许多地区的水环境却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水量锐减,富营养化程度加深,大肠菌群含量超标。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并没有多少景区意识到这一严重的生态问题。

国内一些自然保护区、滨海景区每逢旅游旺季,受游客活动的影响,水体中活性磷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浓度显著高于其他水域,致使水体中病原菌不断累积,污染水质[6]。杭州西湖景区因受到游客餐饮、住宿等旅游活动的影响,湖中氨、氮和总磷含量偏髙;游客在西湖的外湖进行游船活动,导致西湖外湖水浑浊度升高[7]。另外,在丽江古城内,没有任何的工农业生产活动。但随着古城旅游活动强度的加大,商铺数量增加,向河道内倾倒大量垃圾和生活污水,水污染程度日益严重[8]。

(二)对土壤的影响

土壤作为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游客的践踏和垃圾排放行为会导致土壤中有机层遭到破坏,土壤中生物的栖息环境受到改变,从而影响整个旅游环境[9]。同时旅游设施的建设也占用了大量的绿地面积,破坏了生态平衡。安徽省九华山风景区因进行旅游开发而修建索道,致使5,528 m2的山体面积受到破环[10]。

在旅游活动影响下,土壤化学成分也会发生变化。例如,旅游活动显著增大,超过了土壤容重,降低了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阳离子交换量等,导致了土壤肥力的流失,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11]。

(三)对大气的影响

旅游活动所带来的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也产生难以预估的损失[12],主要有气候变化、酸雨威胁、粉尘污染三个方面。外出旅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会增加废气排放量,致使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升高,从而形成酸雨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自1982年成立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接待设施不断增加,导致公园大气质量不断恶化,NO2超标率为42.6%,接待区空气质量属中等污染[13]。张桂萍[14]对山西省历山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研究,得出旅游活动伴随着汽车尾气排放和餐饮排气,在白天时段NO2浓度明显升高。旅游区的部分区域的总悬浮颗粒物日均浓度已经接近国家一级标准的日均浓度阈值,最高浓度值已略超过国家一级标准限值。

(四)对植物的影响

植被增加了旅游的吸引力,在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同时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由于旅游活动的特殊性,原有的草原植遭到破坏,外来入侵植物也将影响原有生态系统。

刘丽梅等[15]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为例,说明了随着旅游活动的加大,植物种类数减少、群落优势植物发生改变、草原的景观审美功能也已严重降低。另外,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的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旅游道路两侧因旅游活动所带来的外来植物的数量和种类较多,公园外来植物多达35种,这严重影响了原有的生物多样性[16]。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接待区杉木的直径生长量较对照区降低32.3%-57.1%,这表明旅游活动对公园接待区杉木的生长产生了明显的抑制[17]。

(五)对动物的影响

随着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断加剧,我国许多地区内分布的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干扰,野生动物的数量明显减少,动物个体的行为反应和生理指标改变、繁殖力降低、种群分布和物种组成发生了改变[18]。

受到旅游活动的影响,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中野生动物的感知系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很多物种已经消失,其中兽类和爬行类受到的干扰最为严重[19]。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北麓的黄兰峡谷,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的乐园。近来开发者为了一群野生猕猴的旅游资源,争相开发、投食,结果猕猴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乱,变得行踪不定难以监管[20]。

三、长效管护对策

(一)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

1.水体保护措施

乡村养殖、种植、生活污水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为保护水环境生态平衡,首先要建立水资源保护管理机制,对污染源进行限期治理。其次,搞好水源保护建设,加强流域内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源周围100m范围内,应严禁取土、堆放杂物和生活垃圾、严禁建设大型养殖厂。旅游区内各服务区产生的生活污水,需汇聚后经污水处理设施加以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进行合理排放利用。最后,定期检查水源,严禁使用含磷洗涤用品,防止水体富营养化。采用节水设备,加强宣传,合理利用水资源。

2.土壤保护措施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环境条件对植物生态系统、动物群落、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生存有重要影响,对乡村旅游地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也有重要作用。

加强对生活污水、农林废弃物的管理和综合利用,防止含有各种污染物质的污水流入农田;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和化肥;对粪便,垃圾和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乡村旅游参与者随意丢弃垃圾,将生活垃圾分类,防止重金属废弃物污染土壤;调节土壤有机质,减少养分的损失,对易发生土壤侵蚀的地方设置防土墙。

3.大气保护措施

加强环保宣传和执法力度,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倡导使用公共绿色交通工具来参与乡村旅行,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碳排放;加强车辆管理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开发,例如开发利用机动车废气净化器,以确保废气排放控制在国家允许的限度内;改变乡村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建立健全空气污染控制机制,完善乡村环境监测体系。

4.动物保护措施

为了减少乡村旅游活动的噪音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倡导“安静”、“文明”的旅游,应在指定的地点张贴环保提示,提示游客不要在旅游活动中大声喧哗。其次,在显要位置树立宣传牌,介绍噪音、垃圾、游人干扰等对野生动物及环境的危害。最后,制定科学措施,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做到可持续发展。

5.植物保护措施

乡村旅游道路规划原则上尽量利用原有的道路,综合考虑现有的地形、地貌,避开或减轻对周围森林植被的破坏;当地管理人员加强植物检疫和养护管理,帮助做好植被的维护和管理,制定明确的禁止游客故意损害植被的制度或条例;在必要的地方树立标牌或条幅,告知游客植被保护信息和注意事项,保护植物免受破坏;同时,游客应加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共同参与到乡村生态环境的管护工作中。

(二)政策法规管理措施

第一,完善乡村生态旅游的法律法规体系。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政策,合理地解决乡村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问题,促进本地区乡村生态旅游更好发展。

第二,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执法。基层执法人员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行使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执法权,履行监管的职能。并在执法前制定严格的程序性规范,保证执法程序的合法、规范性。

第三,强化乡村旅游的规划和管理。充分分析本地乡村旅游资源及周边同质性乡村旅游项目的分布和经营情况,加强政府管理部门的规划和引导职能,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与监督[21]。此外,还应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加强行政自我约束,形成旅游资源长效开发利用的新模式。

四、结语

虽然旅游活动对乡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环境恶化并非必然。如何有效减小乡村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关键在于合理规划旅游项目并加强乡村旅游项目管理。乡村生态旅游参与者们首先应该树立自然保护意识,不断加强自身对自然生态的了解和学习。其次,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和经营过程中必须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将乡村生态旅游的管理落实到位,健全法律法规和长效管理制度,规范乡村生态环境执法程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中伟.旅游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J].传承,2007,07:76-77.

[2]中国旅游发展报告(2016)(节选)[N].中国旅游报,2016-05-18002.

[3]李云,龚海波.旅游发展引发环境问题的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154-155.

[4]杨旭,向昌国,刘志霄.旅游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8,10:179-180+182.

[5]郭焕成,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2):1597-1605.

[6]李由明,刘明,周远扬,王平,吴远玲.旅游活动对三亚湾水体水质的影响[J].琼州学院学报,2013,(05):80-84.

[7]李凯.旅游活动对西湖水质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5-15.

[8]宁宝英,何元庆.丽江古城的旅游发展与水污染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05):123-127.

[9]李鹏,濮励杰,章锦河.旅游活动对土壤环境影响的国内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2,(08):1097-1105.

[10]王月容.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3,(02):37-39.

[11]朱芳,白卓灵,陈耿,张欢.旅游活动对武当山风景区生态环境的影响[J].林业资源管理,2015,(03):89-95.

[12]赵红.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山东环境,2000,06:4-6.

[13]石强,吴章文,贺庆棠.旅游开发利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大气质量影响的综合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04:25-28.

[14]张桂萍.旅游对历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山西大学,2010,2-9.

[15]刘丽梅,吕君.典型草原地区旅游发展对植被的环境影响[J].资源科学,2009,(03):442-449.

[16]芦峥.老君山国家公园外来楦物沿旅游道路的分布特征[D].云南大学,2016,1-12.

[17]石强,钟林生,汪晓菲.旅游活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植物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4,(01):107-113.

[18]马建章,程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对野生动物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8,(06):2818-2827.

[19]石强,吴楚材,吴章文.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6,03:51-54.

[20]郑望.福安猕猴谷“生态困局”待解[N].福建日报,2016-10-13(015).

[21]罗艳菊.野外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之探讨[J].琼州大学学报,2001,03:87-90.

猜你喜欢
旅游影响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旅游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