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

2018-04-04 09:28姚君
读写算 2018年24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策略分析心理健康教育

姚君

摘 要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完善人格和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为了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真正展现出来,学校也应在此方面大力地倡导家校合作,力求在学校、家庭双方共同努力下,为学生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促使教育目标的达成。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4-0038-01

所谓家校合作就是指,通过家庭和学校间的密切配合,来促使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活动,对于学生身心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因此,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地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学校也可以积极地联合家庭实现家校合作,使学生的心理成长环境得到优化,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奠定基础,这是其他教学措施所无法替代的。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意义

(一)减少学习压力。针对于小学生这一群体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最终的开展目的,就是促使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这是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导向。近几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些社会压力也逐渐渗透到校园中,使得部分小学生心理承受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因此,通过家校合作,教师和家长能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并解决,减轻其压力,减少其厌学、倦学的负担,从而增强其心理素质。

(二)促进家长和学生间的沟通。目前,虽然大部分父母都可以给予孩子优质的物质生活,但由于部分家长的教育思想、观念较为陈旧、保守,很难与孩子准确、及时地沟通,使得父母与子女间的交流非常少。而在心理教育健康当中,通过“家校合作”的融入,可以使父母更加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思想状态等,使家长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更能掌握孩子的真正需求,对两者间的交流起到促进作用。将“家校合作”的内涵展现出来,对于父母和子女关系的增进也有着积极的效果。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对策

(一)强化合作意识,实现“家校合作”。从实际情况上看,我国应试教育的不足不仅仅体现在学校教育上,也体现在家庭教育中。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依旧有部分家长将教育的责任全部推在学校身上,认为学生习惯、性格的养成都应在学校教育的培养下形成,但教育是一项浩大且长期的工程,单单凭借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校、家庭等多方经过长期的合作配合方能实现。

例如,学校应发挥好自身的教育作用,帮助家长摆正教育思想、方式,使其意识到家庭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场所,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家长,应承担起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重任,加强与学校的联系,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二)引导学习观念,实现“家校合作”。就目前情况来说,小学生的课业压力是非常繁重的,导致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因此,在“家校合作”的模式下,在实施心理教育时,家长不应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不应将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以免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在“家校合作”中,家长通过学习最新的教育思想,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将自己扮演成“心理医生”的角色,随时发现孩子现存的不良思想和负面情绪,并在此基础上与孩子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和对话,及时地掌握孩子的真实想法,并积极解决,保障孩子的心理朝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上发展。

(三)增强家校互动,实现“家校合作”。首先,学校应成立开放日。学校可以将每周作为周期,来举行家长开放日这一活动,广泛地邀请家长们到校园内参观,使其能走进学校、走入课堂,对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让家长能密切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工作中,积极地推进家校间的互动、沟通,达到一举数得的效果。

其次,教师应积极家访。教师和学校可以定期地抽取一些学生开展家访,特别是留守儿童、学困生、贫困生等。通过与家长间的合作、交流,来掌握学生的学习环境、心理环境等,并可以通过这一时机为家长传授一些正确、有效的教学思想、观念等,切实地解决家长在教育上的问题及困惑,增强家长对学校的信赖,在彼此间建立一种互相了解、互相信任的关系,力求在双方的携手下开展好心理教育这项工作,为学生的心理发展保驾护航。

(四)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家校合作”。由于家长的日常工作比较繁忙,很难有时间来及时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工作中,这就会造成家校间的沟通难以到位。家校合作中,应该充分运用好互联网,使家校合作与时俱进,提高合作效率,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

例如,可以在家长与家长、教师和家长间构建起网络交流的平台与空间,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等,教师可以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近期的心理状态,家长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请教相关问题。利用网络平台,家校间的沟通更密切,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健康心理等方面有着非常大的积极作用。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应积极地参与其中,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来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使其心理素质得到提升,帮助他们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上前进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商艳霞.简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51.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策略分析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