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留学生汉语单字上声与语流中上声声调对比

2018-04-10 06:59李晓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单字声调韵母

李晓婷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广州 510610)

声调是汉语的突出语音特征。因此,普通话语调教学是语流教学的基石。近年来,中国与印尼的交往日益密切,来自印尼的留学生数量也在飞速上升。随着汉语教学国别化和汉语教材编写国别化的发展,我们亟需掌握印尼汉语学习者对普通话上声单字声调和语流中声调的学习情况,分析其单字声调与语流中声调的调值、调型的差异,从而为印尼学生的上声声调教学工作提供有关参考。

关于声调的研究很多,吴宗济曾对普通话语流中的双音节变调规律进行过研究;徐世荣对普通话双音节词的音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也有学者对汉语的声调感知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如曹文通过实验研究表明调形、调阶与双音节组合中的字调感知有着密切联系,当调形相同时,调阶上的差异就会被特别注意;林焘、王士元、王韫佳、李美京也都做过类似实验。

关于汉语二语习得者的普通话声调掌握情况,王功平做过关于印尼华裔留学生汉语普通话双音节上上连读调偏误实验研究;王茂林对印尼华裔留学生汉语单字调的习得情况作了初步考察;王韫佳、李美京以韩语为母语的普通话学习者对汉语普通话阴平和阳平、阳平和上声的分辨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李佳玲对印尼学生的声调偏误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声调偏误出现的各方面的原因。

以上众多研究都显示对汉语二语习得者来说,声调是较难掌握的部分,因此本文选取了10位来自印尼的留学生为被试,使用18个普通话单音节字、3组双音节词语、35个普通话短句,围绕普通话的上声声调进行了感知实验。试验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1)印尼留学生对普通话上声的掌握情况怎么样?(2)印尼留学生对上声单字的感知与对语流中的上声字认读有无差别?如果有,差别是什么?(3)同一声母、不同韵母的上声字在单字中与语流中有没有差别?如果有,差别是什么?(4)男女不同性别的留学生对普通话上声声调的把握有无差异?

1 研究方法与过程

1.1 发音人及录音

本实验使用了10位印尼留学生录音材料,印尼留学生5男5女,年龄在18~22岁之间,中级汉语水平,在中国学习汉语半年到两年之间。全体发音人的听力正常。录音材料包括单字和句子两部分,单字部分包括18个单音节字,和3组双音节词语,句子部分包括36个短句子,每个句子最短5个字,最长9个字。录音材料都标有拼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随机排列。录音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的录音室完成,语音信号直接接入电脑,使用CoolEdit Pro录音软件录音,采样率为1.6kHz,双声道,保存为wav文件。

本文中涉及到的上声字有:我、几、买、哪、考、少。

1.2 实验过程与数据处理分析

1.2.1 实验过程

10位发音人在自然状态下朗读语料,先朗读单字部分,然后朗读句子部分。

1.2.2 数据处理

本实验使用Praat对语料进行切分,单字部分共切分为两层,第一层是将字与字切分开来,第二层是把每个字切分为声母和韵母。句子的切分共分为5层,第一层是语料切成一个个完整的单句,第二层是根据预感对单句进行切分,第三层是把句子切分为一个个能独立运用的词语,第四层是把词语接着切分为一个个的字,第五层是把字切分为声母和韵母。本文主要研究的对象是上声,因此,只提取数据中的上声部分,其他三个声调暂不考虑。数据提取包括所有上声单字以及所有语流中上声字的发音平均时长、声调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不同韵母的上声以及不同性别的上声的发音平均时长、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所有数值只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1.3 数据统计分析

1.3.1 单字上声与语流中上声总体比较

由表1可见单字上声的发音时长是语流中上声的发音时长的2.5倍,单字上声中的最大值大于语流中上声的最大值,但最小值却比语流中上声的最小值小,单字上声中的平均值也比语流中上声的平均值小。这说明印尼留学生在发上声单字时,发音时间较长,且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跨度很大,声调起伏很大,单字上声发的“到位率”很高,即调型的准确率高。而语流中的上声发音时长很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只有26.74Hz的差距,声调起伏不大,这很有可能导致语流中上声字发音“到位率”低。

表1单字上声与语流中上声总体比较

1.3.2 不同韵母的单字上声与语流中上声比较

由表2可见,单字上声的时长排序为:ai>uo>a>ao,时长数值都比较接近;语流中上声的时长排序为:uo>ao>a>ai,其中以uo和ao作为韵母的语流中上声字发音时长比较接近,远远大于以a和ai作为韵母的语流中上声字的发音时长。以uo、ao、ai、a作为韵母的上声单字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都比较接近,除了以a和ai作为韵母的语流中上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稍小,声调起伏不大外,其他以uo和ao作为韵母的上声单字与语流中的上声字以及以ai和a作为韵母的语流中的上声字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相近,说明在印尼留学生发出的以uo和ao作为韵母的上声单字与语流中的上声字以及以ai和a作为韵母的语流中的上声字的声调调型相近。

表2不同韵母的单字上声与语流中上声比较

值得注意的是,以uo和以ao作为韵母的单字上声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都比语流中上声声调的各项数值大,这与表1中的数据有所差别。以ai和a作为韵母的上声单字的各项数值情况都近似于总体的上声单字与语流中的上声单字的情况,即单字上声的最大值大于语流中上声的最大值,声调最小值比语流中上声声最小值小,单字上声中的平均值也比语流中上声平均值小。

另外,我们也可以更细致地观察到同一韵尾、不同韵腹的单字上声与语流中上声的情况。例如,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同样以o作为韵尾,以u作为韵腹的uo单字上声和语流中上声的各项数值都大于以a作为韵腹的ao各项数值。以u作为韵腹的上声在单字与语流中发音时长相差的数值比以a作为韵腹的上声在单字与语流中发音时长相差的数值大。

同一韵腹不同韵尾的上声也有所差别。同是以a作为韵腹,以ao、ai、a作为韵母的上声单字发音时长排列是ai>a>ao,语流中的上声发音时长排序是ao>a>ai,其中单字的发音时长相差较小,语流中的发音时长a和ai时长接近,与ao的数值相差较远。最大值方面,以o作为韵腹的上声在单字和句中的最大值比以i作为韵腹和无韵腹的上声在单字和句中的最大值略大;最小值方面,以o作为韵腹的上声单字的最小值比以i作为韵腹和无韵腹的上声单字最小值大,而在语流中却比以i作为韵腹和无韵腹的上声最小值小很多;平均值的各方面数值都很接近。当然这种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1.3.3 不同性别的单字上声与语流中上声比较

由表3可见,男女性的单字上声与语流中上声字的发音时长相差很大,语流中的时长都明显小于单字的发音;男女性的单字上声的最大值都大于语流中上声字的数值,最小值都小于语流中上声最小值,平均值也小于语流中上声平均值。男性和女性发出的上声字的声调在单字中的起伏比在在句中的起伏大,这与表1中的整体数据的情况吻合。这同时也说明男女性一样,在单字中和语流中发出同一个上声字的音除时长有差别外,调型和调值都比较接近。

表3不同性别的单字上声与语流中上声比较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上声单字还是在语流中的上声字,女性上声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都是男性的两倍左右。这说明男性和女性在上声调值有着显著的差别,女性的调值高出男性许多。另外,女性的声调起伏明显大于男性的起伏程度,女性的上声“到位率”较高。

1.3.4 同一韵母不同声母的单字上声与语流中上声的比较

由表4可见,不同声母、同一韵母的上声单字在发音时长上略有差异(k>sh),sh为声母的单字上声比k为声母的上声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大,说明以sh作为声母的单字上声的调值比以k作为声母的调值高,sh作为声母的上声字与以k作为声母的上声字的最大值、最小值的差相近,说明印尼华裔留学生发同一韵母不同声母的上声单字时调型相近;sh为声母的语流中的上声字的发音时长比以k作为声母的时长短,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都小于以k作为声母的语流中的上声字,说明以k作为声母的语流中的上声字比以sh作为声母的语流中的上声字的调值高,这与上声单字的情况恰恰相反。而上声kao在语流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大于上声shao在语流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说明kao的调型起伏比shao的大。

kao和shao在单字中的发音时长要远远长于在语流中的上声发音时长,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的数据都差距不大,这与所有上声字的基本特征吻合。

表4 同一韵母不同声母的单字上声与语流中上声的比较

1.4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1)单字上声的发音时长普遍大于语流中上声的发音时长,声调的最大值比语流中上声最大值大,最小值比语流中的最小值小,平均值相差在5Hz~20Hz之间。单字的发音“到位率”更高。(2)不同韵母的上声声调有着不同的特征:不同韵母的上声单字的发音时长相近,而不同韵母的语流中的上声的发音时长的情况却有所不同,例如uo和ao作为韵母的上声在语流中的发音时长明显大于以ai和a作为韵母的上声在语流中的发音时长。同一韵腹、不同韵尾的上声声调存在着差别,同一韵尾、不同韵腹的上声声调也有着明显的区别。(3)女性的上声声调数值是男性的二倍,女性的上声“到位率”更高。(4)同一韵母不同声母的单字上声,调型相近,调值有差别,而在语流中调型和调值都有差别。

2 讨论

关于汉语声调的学习,余蔼芹曾提出汉语四个声调最难学的是上声。赵金铭曾指出母语是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最常见的错误是声调高低的错误。刘艺发现日韩学生的声调偏误中确实存在调型与调高两类错误。王韫佳认为升调和降升调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学,但确定这两种声调的起点、低音点和高音点的音高却比较困难。王茂林指出印尼学生汉语上声掌握得最不好,偏误形式较多。

本文主要是考察印尼留学生的上声单字声调与在语流中声调有何差别,研究发现上声在单字中的发音与语流中的发音有很大不同,最主要的差别是发音时长,而且性别、声母和韵母都会对声调的调值和调型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第一语言是没有声调的大多数印尼华裔留学生来说,准确地把握上声的调型则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印尼学生我们要特别注意其上声在语流中的到位率,把影响上声发音的性别、声韵母因素都考虑在内,有针对性策略性地教学,多带读,纠正学生的偏误,培养学生的语感。

3 结语

不同国家的学生对同一个音调的习得情况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印尼华裔留学生的上声单字发音与语流中上声字发音有很大不同,而且,性别因素、声母因素、韵母因素都会对上声发音产生影响。因此,在针对印尼留学生的上声声调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单字上声发音与语流中上声发音的不同,并且把各种影响因素都考虑在内,以便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1]曹文.汉语平调的声调感知研究[J].中国语文,2010(6):536-543,576.

[2]刘艺.日韩学生的汉语声调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8(1):95-100.

[3]王功平.印尼华裔留学生汉语普通话双音节上上连读调偏误实验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4):9-20.

猜你喜欢
单字声调韵母
声母韵母
声调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河北大名话单元音韵母、单字调及双音节非轻声词连调的实验语音学初探
坐着轿车学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对仗不宜分解到单字”毋庸置疑——答顾绅先生“四点质疑”
盐城方言单字调声学实验研究
《通鉴释文》所反映的宋代单字音特殊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