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城步方言中新化话与儒林话的构词差异分析

2018-04-10 02:35陈艳芸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城步儒林新化

陈艳芸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1)

城步县属湖南省邵阳市,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城步县境内的新化话是由娄底新化县的移民活动形成的,城步新化话主要分布在蓬洞村,杨梅坳村。据文献记载,城步县境内来自娄底新化县的大规模移民先后有两次,一次距今一百多年,即清朝末年的自然移民有一万余人,另一次是解放后1961先后有组织的移民约两万余人[1];根据《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概况》(2009)记载,1962年在修建柘溪水库时,从新化迁来移民4855人,这批迁入人口在城步定居,并在城步繁衍了第二代、第三代[2]。儒林话是城步县的优势方言,主要分布在城步县政府所在地儒林镇及其周围,它对全县的影响最大。城步新化话保留了娄底新化话的很多特征,但是新化话离开娄底新化县,在城步县境内与作为优势方言的儒林话接触碰撞,也深受影响而和儒林话具有了某些共同的特征。

下面将从常见名词和称谓名词两个方面分析新化话和儒林话的构词差异。

一、常见名词的构词差异

这里的常见名词包括表动植物的名词、表方位的名词和时间的名词以及其他名词。从常见名词的构词角度来看,新化话和儒林话的构词差异主要体现在名词后缀上。

(一)表动物和植物的名词。构成表动物和植物的名词在娄底新化话中用“子[tsη21]”和“崽[tsai35]”,作为名词后缀使用广泛,城步新化话中用“子”和“崽”构成名词后缀也比较常见,如“老鸹子(乌鸦)”“蠚赖子(带毒针的毛虫)”“沙崽(沙子)”“竹崽(竹子)”这是由于移民关系继承了娄底新化话的构词特征[3],但是从数量上来说用“子”作为后缀的名词相对于娄底新化话来说要少,有的原本用“子”做后缀的词受到儒林话的影响已经慢慢不用了,如“蚂蟥子(水蛭)”现用作“蚂蟥(水蛭)”;儒林话中构成名词则有多种形式,直接在表性别的“公”“婆”后面加“个[k∂55]”,“个”的用法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的”。也有用“子”构成名词后缀的名词,比如“瓜子”“豆子”,数量上比新化话少。

表1 动物名词的构词差异举例

表2 植物名词的构词差异举例

(二)表方位和时间的名词。在构成表示方位和时间的名词时,新化话和儒林话中有的词语都用“边”做后缀,都有近指、中指和远指的区别[4],不同的是新化话中常用的方位词后缀是“落[lau35]”,而儒林话常用的方位词后缀是“哩[li11]”和“面[miε55]”。由于移民关系,城步新化话保留了较多娄底新化话的构词方法,比如“前咖[dzian324][ka35]”不能单独使用,加在表示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时分”;儒林话本来有些表示方位的名词是用后缀“头[dei11]”,受到普通话的影响,现在也使用“面”作为方位词的后缀,比如“里面”“外面”,已经形成两种形式共同使用的局面[5]。

表3 方位名词的构词差异举例

表4 时间名词的构词差异举例

(三)其他名词。在构成其他名词时,城步新化话中的“子[tsη21]”“古[ku35]”和“巴子[pa55][tsη21]”都是保留娄底新华话的名词后缀,其中“巴子”没有具体的词汇意义,不能独立成词,作为后缀构成表示人体某部位的名词,比如“面巴子”“耳巴子”“脚巴子”。儒林话中的构词没有像新化话那么有比较整齐的规律可循,但是也有常见的名词后缀,比如“古[ku31]”,构成“脸古”“额头古”“岩石古”等。

表5 其他名词的构词差异举例

二、称谓名词的构词差异

这里的称谓名词包括表通用称谓的名词、表小称称谓的名词和表亲属称谓的名词。从称谓名词的构词角度来看,儒林话和新化话的构词差异主要体现在构词后缀上。

(一)表通用称谓的名词。表通用称谓的名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男性专用,一类是女性专用。新化话中可以分别用“牯子[ku21][tsη21]”和“婆子[bo32][tsη21]”加在人名后面表示男性的通用称谓和女性的通用称谓,比如“强牯子”“玲婆子”。“牯子”和“婆子”原本是用来区分动物的性别,“牯子”用于特指雄性的牛,其他的雄性动物用“公子”,但是“公子”一般不用于人称称谓。“婆子”可以用于指代一切雌性动物,比如“咯只狗是只婆子(那只狗是只母的)”。有的时候“婆[bo32]”单独使用构成表人名词,“婆”表示女性,这种情况下表示贬义,比如“好吃婆”表示好吃的女人,“叫花婆”表示“行乞的女人”,“懒婆”表示好吃懒做的女人等等,这是保留了娄底新化话的用法。儒林话中构成男性表人名词的主要有“崽子[tsai31][tsη31]”和“坨[do11]”,如“成崽子”“逸坨”;构成女性表人名词的是“妹子”,如“云妹子”“璐妹子”,但是不同的是“崽子”“坨”和“妹子”是表示小称称谓,放在下一节表示小称的名词里面讨论。

在新化话中还有一个通用的称谓名词后缀“唧[ti21]”广泛存在于人名称谓中,构成表人的名词,“唧”来源于娄底新化话,但是使用范围已经变小,比如娄底新化话中用“毛唧”表示男孩,城步新化话中已经不用了。比如“吉唧”表示男孩,“妹唧”表示女孩,“细细唧/细人唧”表示小孩,儒林话中“勒勒子”表示小孩的总称,也是一个集体名词,与新化话不同的是,在特殊的语境下“勒勒子”可以表示对人的蔑称,带有贬低的情感。

表6 通用称谓名词的构词差异举例

(二)表小称称谓的名词。这里讨论的表小称称谓的名词分为指称人和指称物两类:表示指称人的名词在新化话中用“崽[tsai35]”,“崽”不仅可以用于构成普通的动物植物名词,还可以构成表示小称的名词后缀,含有喜爱、亲昵的感情色彩,比如“妹唧崽”表示小女孩,“吉唧崽”表示小男孩。构成表物的小称名词时表示这个物体体积比较小,同时带有喜爱亲昵的色彩,比如“桌子崽”“凳子崽”表示“小桌子”“小凳子”;而儒林话通常用“崽子[tsai31][tsη31]”表示名词的小称,“崽子”原本表示刚出生的动物幼崽,也可以加在人名后面表示小称,通常用于男性,比如“成崽子”。“崽子”除了表示指人小称,还可以表示指物小称,构成表物的小称名词时也表示这个物体体积比较小,同时带有喜爱亲昵的色彩。儒林话还可以用“坨[do11]”加在人名后面表示小称,一般用于年纪比较小的男孩,比如“逸坨”,也可以使用重叠形式,比如“逸坨坨”。

表7 小称称谓名词的构词差异举例

(三)表亲属称谓的名词。亲属称谓是对血亲、姻亲的称呼,或具有血亲关系、姻亲关系者的互称,这里例举的是新化话与儒林话中对同种亲属称谓的不同表示法[6]。从总体上看,在两种方言中,新化话保留了更多的老派称谓,但是这种老派称谓使用的范围已经越来越少了,比如称“爸爸”为“爷爷[φia32][φia]”,称“妈妈”为“奶奶[lai21][lai]”,这种称谓方式现在基本是年龄比较大的人在使用,而用“阿几[a55][ti21]”称呼奶奶就更为古老,现在几乎无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了,只是在谈论已经故去的某人的时候用到这个称谓方式。同时,新化话中有一部分人会把“爷爷”称作“大[da35]”,把“奶奶”称作“婆[bo11]”。

另外,在新化话和儒林话中,关于叔伯辈的称呼也存在差异。新化话中把跟父亲同辈,但是年龄比父亲大的称为“伯[pei32]”,如果有多位就按照排行称作“大伯、二伯、三伯……”,把跟父亲同辈但是年龄比父亲小的称为“满[man21]”,用法跟“伯”相同。在儒林话中,父亲的兄弟,无论年龄大小,一律按照年龄大小称作“伯爷/二爷/三爷……”。

表8 亲属称谓名词的构词差异举例

三、结语

在长期的语言发展过程中,城步新化话既保留了娄底新化话的很多的构词特征,又受到了城步县境内儒林话的影响[7]。新化话中构成名词后缀的“子”“崽”“古”和“落”比较常见,其中“崽”既可以用作普通名词后缀,也是常见的表小称的后缀。儒林话构成名词的形式有多种,与新化话比较起来没有显著的固定后缀形式,构词方式也与普通话更加接近[8],比如表示方位的名词后缀用“面”。从表示称谓名词的形式来看,新化话中构成通用称谓的多用“崽”和“唧”,儒林话则多用“崽子”和“坨”。新化话中用于人名称谓中,构成表人名词的后缀表示比较多,比如“牯子”和“婆子”“吉唧”和“妹唧”;表示小称则在称谓后面加一个“崽”,儒林话中也有表示人名称谓的后缀形式,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同样可以用来表示小称,比如“崽子”和“妹子”;新化话表示同一种亲属称谓存在不同的形式,比如可以把爷爷称作“公公”“滴滴”或者“大”,而儒林话中同一种亲属称谓一般只用一种形式。

参考文献:

[1]鲍厚星.湖南城步(儒林)方言音系[J].方言,1993(1):31-34.

[2]《城步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城步苗族自治县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13-14.

[3]罗昕如.新化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224-230.

4]刘丹青.唐正大.汉语方言语法调查问卷[J].方言,2017(1).

[5]孟万春.论汉语方言的接触与变化[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7(4).

[6]罗昕如.湘语与赣语的比较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罗昕如.方言接触语境下广西湘语否定词考察[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5).

[8]李如龙.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猜你喜欢
城步儒林新化
吴本忠
湖南城步苗乡木叶吹歌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新化三合汤
做强民族旅游产业,着力打造苗族特色文化
新化山歌的传承与开发初探
管窥《儒林列传》中司马迁的儒学观
新化山歌
“儒林有戏” 新瓶装旧酒 移步不换形
湖南城步苗族音乐文化研究之贺郎歌探析
从《史记·儒林列传》、《汉书·儒林传》看汉前儒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