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早孕负压吸引术后人工流产不全的效果研究

2018-04-10 03:00吴燕燕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米非司酮

吴燕燕

【摘要】 目的:研究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早孕负压吸引术后人工流产不全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行负压吸引术终止妊娠后人工流产不全的早孕患者21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清宫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阴道流血停止及尿妊娠試验转阴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5、0.04,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7.49,P<0.05)。结论:将米非司酮应用于早孕负压吸引术后人工流产不全的治疗中,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于临床中。

【关键词】 早孕; 负压吸引术; 人工流产不全; 米非司酮

doi:10.14033/j.cnki.cfmr.2018.5.0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5-0041-02

在避孕失败后采取的人工流产术中,负压吸引术以其出血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势在临床中较为常用,但术后仍会存在包括人工流产不全等并发症[1]。一旦发生人工流产不全,以往多采用清宫术进行治疗,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2]。本次研究给予部分负压吸引术后人工流产不全的早孕患者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负压吸引术后人工流产不全的早孕患者216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研究。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8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0~31岁,平均(26.37±1.64)岁;手术时胎龄6~12周,平均(8.46±1.27)周;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为10~16 d,平均(14.43±1.04)d;流产次数0~4次,平均

(2.87±1.39)次。对照组患者年龄22~30岁,平均(25.49±1.57)岁;手术时胎龄6~11周,平均(8.21±1.17)周;术后阴道流血时间11~15 d,平均(13.79±1.47)d;流产次数1~5次,平均(3.01±1.31)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清宫术治疗:对患者的外阴及阴道进行常规冲洗消毒后,常规铺巾,以宫颈钳固定宫颈上唇并沿子宫体方向将探针送至子宫底部,了解子宫大小;对宫颈进行消毒后,给予宫颈管非常规性麻痹,用宫颈扩张器扩张宫颈管至足够刮匙伸进的大小,再以刮匙伸进子宫腔内,刮下残留胚胎,将刮出组织送病理检查,可见“蜕膜”与“绒毛”,术后进行常规消毒。

给予观察组患者米非司酮(生产企业: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649)治疗,口服,

50 mg/次,1次/d,连续服用6 d。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尿妊娠试验转阴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发症主要有盆腔炎、宫腔粘连等[3]。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阴道流血停止时间与尿妊娠试验转阴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及尿妊娠试验转阴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通过药物及手术等人工方式,将妇女避孕失败后妊娠12周之内尚未发育成熟的胚胎连同胎盘自宫内取出,以终止妊娠,称为早孕人工流产[4]。负压吸引术为其中常用的一种人工流产方式,其具有操作相对简单,且手术所致的患者出血量较少,手术创伤相对较小,完全流产率较高,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等优势,但由于患者术后护理不当等原因而造成人工流产不全的情况不容忽视[5-6]。人工流产不全是指患者在经人工流产后宫腔内仍残留有部分绒毛组织或胚胎,其仍具有生物活性,可对子宫壁产生侵蚀,造成子宫内膜的不完全修复,最终引起阴道持续性地出血,亦可造成患者发热或下腹疼痛,甚至引发大出血,感染宫腔。一般在流产术后的近期产生,患者孕周偏大、重复人工流产及术中未使用镇痛剂均可增加人工流产不全的发生。一旦确诊人工流产不全出血,可给予宫缩剂治疗,但多无效[7-8]。

清宫术在人工流产不全的治疗中较为常用,通过使用刮匙将残留的胚胎刮出,以达到止血的目的。但由于人工流产术使患者子宫内的组织机化,导致胚胎及绒毛组织与宫壁紧贴,极大地增加了刮宫困难,同时也使刮宫对子宫内膜的损伤加重,更易引起患者术后并发宫腔粘连及子宫感染,患者术后极易产生恶心、呕吐、头晕、胸闷、气喘、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心律不齐等,严重者还可出现昏厥、抽搐、休克等一系列症状,还可缩短患者的经期,使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不孕,给其带来极大的生理及心理上的痛苦,更增加了医患纠纷的发生率[9-10]。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刮宫术的方法治疗患者的人工流产不全,108例中有12例发生盆腔炎,11例发生宫腔粘连,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30%,说明行刮宫术治疗早孕负压吸引术后人工流产不全的效果不佳,对患者的伤害较大。因此,应寻求可代替清宫术的有效治疗方式,以减轻早孕负压吸引术后人工流产不全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米非司酮具备抗孕酮及抗糖皮质激素紊乱的功能,通过结合孕酮竞争受体阻碍孕酮,可对孕激素产生拮抗作用,从而减轻孕激素的作用,甚至可使其作用消失;对孕妇体内滋养细胞的增生产生抑制效果,从而加速其凋亡的进程,降低患者子宫内血管的生成能力;还可对子宫内膜的生长发育形成抑制,促使绒毛变性坏死,通过人体的吸收再经阴道排出子宫[11]。给予早孕负压吸引术后人工流产不全患者口服米非司酮后,可降低其子宫内膜及蜕膜中的前列腺素脱氢酶浓度,减少蜕膜组织的渗出量及血流量,从而减少子宫的出血量,缩短流血停止的时间;而内源性的前列腺素不断增多,促使中性粒细胞更多地释放宫颈基质金属蛋白酶,促进宫颈胶原蛋白的降解、软化与扩张,从而提高了子宫的敏感性,加快宫腔内坏死及脱落的物质排出,可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及平滑肌的收缩,加快宫颈成熟的进程,同时诱导月经。需要注意的是口服米非司酮后患者可产生恶心、呕吐等较为明显的肠道反应,还可产生眩晕、乏力、皮疹及下腹痛的不良反应,因此在给药前应与患者充分地沟通,使其做好心理准备;用药过程中应把握好适应证,以将药物的不良反应减少,可同时口服胃复安以缓解其肠道不适。

人工流产不全可造成大出血及感染,甚至对患者的生育功能造成损害,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同时还易引发医疗纠纷,应给予妥善处理。在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米非司酮口服,患者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及尿妊娠试验转阴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米非司酮不会对阴道流血时间及体内激素水平降低时间造成影响;患者盆腔炎及宫颈粘连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30%(P<0.05),说明与刮宫术相比,口服米非司酮更能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由于时间的限制,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中,宫腔内残留物的最大直径约为2 cm,因此米非司酮治疗早孕负压吸引术后人工流产不全的效果判定是否与残留物的大小有关还有待考究。

受负压吸引术操作者的技术与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可导致人工流产不全[12]。此外,反复人工流产及畸形子宫的增加导致人工流产难度加大,从而增加人工流產不全的危险。人工流产不全患者的阴道流血时间大多较长,并有感染倾向存在,甚至已出现感染,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同服抗生素以防止感染。行清宫术前应确认患者的感染情况,若已有感染发生,应将感染进行有效控制后再给予手术。

综上所述,将米非司酮应用于早孕负压吸引术后人工流产不全的治疗中,可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于临床中。鉴于人工流产不全的危害极大,除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外,更应做好避孕,尽量避免人工流产。

参考文献

[1]祝鑫瑜,赵海燕,王莉,等.不同负压对不全流产以及子宫内膜损伤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4,43(1):106-108.

[2]张秀丽,霍雷,梁佩丽,等.负压对早孕人工流产患者子宫内膜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4):41-42.

[3]鲁丽丽,刘建华.早早孕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4,34(7):1054-1057.

[4]余文洁,张晓萍,莫潘艳,等.人流不全的原因与临床处理分析[J].现代医院,2014,14(1):62-63.

[5]刘金炜,赵小峰,舒静,等.改良负压吸宫术在早期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J].浙江实用医学,2015,20(4):258-299.

[6]许红珍.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终止早期妊娠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实用医学,2015,20(3):211-213.

[7] Goldberg A B,Fortin J A,Drey E A,et al.Cervical Preparation Before Dilation and Evacuation Using Adjunctive Misoprostol or Mifepristone Compared with Overnight Osmotic Dilators Alon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Obstetrics & Gynecology,2015,126(3):599-609.

[8]何涓.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早孕的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5,26(1):129-130.

[9]谭燕宏,杨洁晖,黄丽光.B超引导联合口服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后取环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40-41.

[10] Li C L,Chen D J,Deng Y F,et al.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unintended pregnancy prevention with low-dose mifepristone combined with misoprostol before expected menstruation[J].Human Reproduction,2015,30(12):2794-2801.

[11]倪息兰.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4):40-41.

[12]安鹏,王建.石成柱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3):24-25.

(收稿日期:2017-08-16)

猜你喜欢
米非司酮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胎盘植入的临床效果
65例宫外孕保守治疗的临床体会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
米非司配酮伍小剂量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内膜增生35例疗效分析
氨甲蝶呤与米非司酮配伍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分析
米非司酮与妈富隆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性激素FSH、LH、E2浓度的影响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分析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甲氨蝶吟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引产中的安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