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排螺旋CT和MRI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病灶的疗效判断价值对比

2018-04-10 03:00李杰平程宇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包膜敏感性原发性

李杰平 程宇

【摘要】 目的:探索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病灶疗效评估中应用磁共振成像(MRI)、16排螺旋CT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取笔者所在科室2014年8月-2017年3月接收的行TACE治疗的40例患者,术后均行MRI、16排螺旋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的病灶残余或复发状况、病灶肿瘤包膜。结果:(1)在术后病灶残余或复发检出中,MRI检查的敏感性、准确性明显高于16排螺旋CT检查( 字2=24.616、15.858,P<0.05)。(2)在术后病灶肿瘤包膜状况的检出中,MRI检查对存在包膜病灶的敏感性、检出率明显高于16排螺旋CT检查( 字2=11.464、112.500,P<0.05)。结论:在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病灶疗效评估中,应用MRI检查的判断价值较16排螺旋CT检查更为优秀,值得借鉴。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病灶;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16排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doi:10.14033/j.cnki.cfmr.2018.5.0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5-0090-02

原发性肝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于中晚期,大多数患者此时已经无法接受手术治疗,且化疗也存在局限,故临床上针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主要行TACE治疗,该疗法能够使肝癌患者病灶局部获得高浓度化疗药物,使病灶凝固、坏死,对瘤体生长进行抑制[1-2]。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多层螺旋CT、DSA检查评估TACE术后患者的疗效,随着近年来MR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MRI也开始逐渐应用于TACE患者的术后随访中[3-4]。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4年8月-2017年3月行TACE治疗的40例患者,术后均行MRI、16排螺旋CT检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疗效的评估,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4年8月-2017年3月接收的行TACE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标准:(1)40例患者均满足原发性肝癌的相关诊断标准;(2)肝内病灶<5个,均属于非弥漫性病变;(3)均满足TACE治疗的相关诊断标准;(4)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脑及肾等器官性疾病者;(2)合并血管系统疾病者;(3)合并MRI、CT及DSA检查禁忌证者;(4)不配合本研究者。40例患者中,男34例,女6例;年龄38~76岁,平均(58.12±6.17)岁;肝癌类型:22例患者为局块型,18例患者为结节型;40例患者均具有肝区及右上腹疼痛、不适感,腹部存在包块,且合并消瘦、乏力、食欲降低等表现。

1.2 方法

本组40例患者行TACE术毕后2~6个月时开展MRI检查、16排螺旋CT检查、DSA造影检查,并且在1个月内完成以上检查。具体的检查方法如下。

1.2.1 MRI检查 仪器选用西门子公司1.5T核磁共振机与体部相控阵柔软线圈,进行检查前15 min给予500~1 000 ml水服用,给予25 ml钆喷酸葡胺注射液经高压注射器静注,静注速度为2.5~3.0 ml/s。取横断面、冠状面扫描,参数:矩阵设置为125×256,射野为35 cm,层厚设置为6 mm,层间距设置为1 mm。检查序列为FSET1W,TR/TE=360/20 ms,90°;FSET2W,TR/TE=6 315.7/105.8 ms,90°。

1.2.2 16排螺旋CT检查 仪器选用美国GE公司 Optima 16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检查前15 min给予500~1 000 ml水服用,给予300 U的300 g/L碘普罗胺经高压注射器静注,静注速度为2.5~3.0 ml/s。注射20 s后行动脉期扫描,60 s后行门脉期扫描,5 min后行延迟期扫描。参数:管电压设置为120 kV,自动毫安调制,矩阵设置为242×242,层厚设置为5 mm,层间距设置为5 mm。

1.2.3 DSA造影检查 仪器选用飞利浦血管造影机及碘海醇,经DSA造影检查观察本组患者术后的病灶数目,且对其碘油沉积状况进行测量。

1.3 观察指标

本组40例患者检查完毕后,将患者的DSA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对比MRI、16排螺旋CT检查检出患者术后的病灶残余或复发、病灶肿瘤包膜情况,并分析其评估价值。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术后病灶残余或复发的检查情况

本组40例患者行DSA检查发现,52个病灶中共有36个病灶存在显著染色,提示存在病灶残余或复发,剩余16个病灶未发现显著肿瘤染色,提示无肿瘤残余或复发。

经16排螺旋CT检查,正确诊断病灶残余或复发24个,漏诊12个,误诊0个,其在评估病灶残余或复发上的敏感性为66.67%(24/36),准确性为76.92%(40/52),特異度为100%(16/16);经MRI检查发现,共有病灶残余或复发34个,漏诊2个,误诊0个,其在评估病灶残余或复发上的敏感性为94.44%(34/36),准确性为96.15%(50/52),特异度为100%(16/16)。两种检查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0.000,P>0.05),而MRI检查的敏感性、准确性明显高于16排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24.616、15.858,P<0.05)。

2.2 患者术后病灶肿瘤包膜检查状况对比

在术后病灶肿瘤包膜状况的检出中,16排螺旋CT检查存在包膜病灶的检出率为3.85%(2/52),敏感性为12.50%(2/16);MRI检查的检出率为26.92%(14/52),敏感性为87.50%(14/16),MRI检查对存在包膜病灶的检出率及敏感性均优于16排螺旋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字2=11.464、112.500,P<0.05),见表1。

3 讨论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文献[5]显示,肝癌在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中居于第2位,同时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及作息规律的不断变化,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发病例数逐渐增加,原发性肝癌患者在确诊时通常已处于中晚期阶段,此时患者的生存质量、预后均非常差。

现今临床上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行TACE治疗,其疗效确切,且具有微创、安全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明显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已成为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主要措施。虽然该疗法能够对病灶生长进行控制,使病灶变小或坏死,但由于该疾病还会受到门静脉多重血供造成的影响,无法将肿瘤彻底灭活,故通过合理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准确评估患者的术后疗效,明确病灶坏死情况,对明确患者的下一步治疗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6-8]。

目前,评估TACE术后病灶的方法包括检测甲胎蛋白、DSA造影、螺旋CT及MRI检查等,其中螺旋CT检查可多次扫描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及肝静脉期,对肿瘤营养血管、动静脉瘘显示清晰,但其缺点在于碘油沉底易干扰对部分病灶组织的显示。而MRI检查的多平面成像能力、对比度均较高,可行垂直扫描,对患者的病灶及四周组织关系清晰地显示。且可清晰显示肝癌侵犯胰腺、肝脏血行转移及淋巴结肿大,并且其对组织检测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且基本不会受到碘油沉积的干扰,具有较高的诊断率[9-10]。本研究显示,在术后病灶残余或复发及病灶肿瘤包膜状况检出中,MRI检查对存在包膜病灶的敏感性、检出率明显高于16排螺旋CT检查(P<0.05),这提示MRI检查在术后病灶评估上的价值更为优秀,与文献[11-12]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病灶疗效评估中,应用MRI检查的判断价值较16排螺旋CT检查更为优秀,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赵中伟,纪建松,邵国良,等.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包膜下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6,50(5):380-383.

[2] Response to comment on "repetitive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 of liver metastases from gastric cancer:local control and survival results":will there be clinical implications in the future?[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3,82(9):1591-1592.

[3]高回青,郁義星,胡春洪,等.弥散加权成像联合普美显磁共振成像在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6,25(9):774-778.

[4]潘奇,任静,侯炜寰,等.3.0 T MR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分析在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34(6):919-923.

[5]刘凌晓,王建华,王小林,等.经皮热消融同步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5,42(1):1-6.

[6]何川东,周莹,黄丹,等.宝石CT能谱成像在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疗效评估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6,25(1):34-39.

[7]黄海栋,杜玉清,徐仕康,等.320排容积CT一站式扫描对肝癌患者TACE预后评估指导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6):64-66,137.

[8]肖煜东,周顺科,刘军,等.Gd-EOB-DTPA增强MR对肝癌TACE术后局部肝功能损伤的评价[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33(12):1864-1867.

[9]岑裕铭,梁甲伟,唐小勇,等.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活性灶的CT和MR对比较[J].肝胆外科杂志,2016,24(5):347-350.

[10]王莉,赵冬梅,韩福刚,等.磁共振成像评价肝癌TACE术后疗效的应用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6,27(2):135-137.

[11]潘兴朋,丁峰,邵毅,等.CT和MRI检查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情况的诊断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11):1701-1703.

[12]金怀玉,孙志先.MRI和16排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病灶的疗效判断[J].吉林医学,2011,32(36):7791.

(收稿日期:2017-06-24)

猜你喜欢
包膜敏感性原发性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新媒体时代培养记者新闻敏感性的策略
马铃薯包膜尿素田间肥效试验分析
YK5959型秸秆打捆包膜一体机
何为盐敏感性高血压
瞳孔大,决策力差
包膜复混肥提高油菜产量与生物量
瞳孔大,决策力差